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39:53

形意拳学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8-2 21:23 编辑

内容来自互联网,侵删


形意拳学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凡例

上编

形意混沌开天地五行学

总纲形意无极学

第一章 形意劈拳学

第二章 形意崩拳学

第三章 形意钻拳学

第四章 形意炮拳学

第五章 形意横拳学

第六章 五拳合一进退连环学

第七章 五拳生克五行炮学

下编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

第一章 龙形学

第二章 虎形学

第三章 猴形学

第四章 马形学

第五章 鼍形学

第六章 鸡形学

第七章 鹞形学

第八章 燕形学

第九章 蛇形学

第十章 鸟台形学

第十一章 鹰形学

第十二章 熊形学

第十三章 十二形全体合一学(杂式捶)

第十四章 十二形全体大用学(安身炮学)



序一

武力诸技术率皆托始达摩,而支分派别、真以伪杂,或利用而不良于观,或上下进退善为容而用焉,辄窒因以致败,则传受其要也,拳法门内人言以太极为第一门,而世俗所传绵掌、八极十二节,充其量不过一匹夫之所能。其专事吐纳导引,若五禽、八段锦、造次敌至手足无措,又无以应变,唯形意体本太极,扩而发之,不穷于用,且年过可学,一介儒生下至妇人女子力无不可为者,而缓衣博带无择技之至者进乎道,而通乎神,佝偻丈人承蜩累五丸不坠,犹掇吕梁丈夫蹈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疱丁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固多寓言抑其遂无其事,而故为此倜傥以自快其所托也!书中所称拳法大师郭云深,某尝闻其力能摧壁、又令五壮佼拄巨竿于腹,一鼓气,五人者皆倒退于五六步外,扑地跌坐,顾终身未尝以所长加人,隐死茶肆。孙君既为其再传弟子,渊源所自,术业之精,不问可决也。往岁某见有写本《五公山人》,新城王馀佑所著、刀法拳术心窃好之,而未暇录福以存,曶曶今二十年,十三刀法已梓行,不复能忆其拳术,亶忆其主要曰:意、气、力,而力不自力、他人之力皆其力,道在用藉,极其所至,可以撼山洒海,轩柱天地,凡意气之所至皆力之所至。与今孙君所传是不同出一原。抑原一而异其支与流裔?孙君当能知其所以然。凡所与游,倘有录传其书者,尚望转以相告,勿秘藏也。

民国四年五月湘帆赵衡序 序二

夫人生于世,享大年康健之乐,莫不得之善修者也。在古有吐纳导引之术,究不免逐偏诡正,圣人病之,今我中华昌运宏开环瀛之内,卫生之说溢焉,然殷忧所抱,恒见赢躯之士,枯形寡神,焦肌之童,瘁体多病,其故何在?实不知修身之道也。因思人生重于完玉,知养其身而不知其所由养,徒侈谈卫身之说庸有济乎?向尝闻之先身而生者先天也,后身而生身后天也。先天之气在肾,后天之气在脾,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静,故神藏而机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神发而运动,是知内五神臓之水木火土金之五气,循环相生,随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同周流而靡间,于以达诸耳目形骸者神发其智矣,通诸筋骨脉络者精发其华矣,身体坚强灵明贯澈,非善为修持者安能知此。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又曰:今时之人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又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是知人之材非同金石,若不善为修持,岂非夭折自取乎?顷者友人孙禄堂先生,持形意拳学示余,且诏之曰:能将此学参悟即可得此拳之妙,能将此拳练有粗得,即可获无穷之益。余披展玩寻,渐悟一二,复请教于先生。先生曰:五行拳者生于无极者也,无极者乃人之无意想,无形朕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太极阴阳动静之初原也。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一物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人之真元所从而来,灵明所从而抱,五行拳生于此而与之通,通则变,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反先天而尽卫生之术者也。苟以异端目之远矣,且练此拳非独壮男,即老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有百益而无一害,虽以之强我种族可也,余因是言而悟是学,且识先生欲寿世作人,培中国强盛之基,先生之用意可谓大而远矣!然则形意拳根于无极,能与阴阳合德,四时合序,迥非古时吐纳导引之术所可同日而语,尤非今日之技艺家所可望尘也。是学也、先生得诸李魁元先生之口传心授而渊源于宋代岳武穆之发明,远创于达摩祖师,名虽为拳,实则为再造生人之秘钥,寿育世界之宏规,武而兼道,文而不腐,可为至宝。先生手作既成,爰嘱余为序,余恐负先生之意,是以不揣谫陋,聊赘妄语于简端,非敢谓于先生之旨趣有合也。大兴厚菴艾毓宽谨识



序三

余从禄堂先生学形意拳术,将及四载,始知势简而意精,学易而习难无过于形意者矣。夫日月往来而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造化一阴阳屈伸之理,形意有往体有来体,于顺中而求逆,一屈一伸不运气而气充,不加力而力无穷,究其功之所至,合阴阳参造化而与太极同体,故先生是书,首论太极之体,昧者不察,乃言形意非太极,岂知拳术精微之理乎?盖能得浑圆一气力之意则合乎太极、式与法其粗焉者也,世之习太极拳术者,未得浑圆一气力之意,虽能演长拳及十三势之形又焉得谓之太极也。先生兼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故能合冶一炉而参论之,好拳术者虚心研察其益于身心岂浅鲜哉。已未春三月郸水陈曾则序自序闻之,有天地然后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有庶事,有庶事而后万民乐业。此自然之趋势也。然所以富强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神,则弱矣,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论何界,以体操为不可缺之一科,如此则精神振矣,国奚不强。前此,文武分歧,文人鄙弃武术,武人不精文理。此其中似有畛域之分焉。今国家振兴,庶务百度维新,学校之中加入拳术一门。俾诸生文武兼进,可谓法良意美已。余幼而失学,即喜习武事,并非图猛力过人之勇,止求有益卫生之功,不以气粗力猛为勇而以不粗不猛刚柔相济而为勇也。人有言曰:“武学与文学一理”。理既同,则何分轻重?然文学之士所以不讲武术者,实因有粗猛不雅之弊耳。余于形意一门稍窥门径,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探原论之,彼太极、八卦二门及外家、内家两派,虽谓同出一源可也,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亦势使之然耳。余习艺四十余年,不揣固陋,因本闻之吾师所口授暨所得旧谱加以诠释,盖亦述而不作之意也。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经,经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二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际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西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先生致仕后,别无所好,惟以平生工夫授人而娱余年,以技传戴龙邦先生(山西人)。戴龙邦先生传李洛能先生(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深(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诸先生。诸先生各收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许占鳌诸先生;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先生”。余侍李魁元先生为师从学数载,曾在北京白西园先生处,得见岳武穆王拳谱,并非原本,系后人录抄,所论亦不甚详,惜无解释之词,只篇首有跋数行。余一是顿开茅塞,立愿续述完备,明知学术谫陋,无所发明,窃仿此谱,深心研究,再照此拳各势,一一著载成书,实无文法可观,于吾所学,不敢稍有背谬。至其间有未至者,尚望诸同志随时指正为感。

中华民国乙卯正月望日保定完县孙福全谨序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0:21

凡 例

1、是编分为上下两编,提纲挈领,条目井然。

上编次序,首揭混沌天辟天地五行之学,并附正面之势说。至虚无含一气之大旨,则有起原而侧身向右之势说附焉,斯二者,乃形意拳之基础也。由总纲形意无极之说起至第五节演习之要义,更由第一章劈拳至第七章十二节五行生克学,是为上编条目。按次练习,始无差谬。

下编标举形意天地化生万物之道,为下编纲领,自第一章龙形说起,至十四章二十二节安身炮学终,为下编条目;其中有单行、有对舞,单行者,单独练习,对舞者二人比试,分甲乙上下之手,各开门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一一详载,体操时,凡一动一静,按此定法,不使紊乱,则此拳之全体大用功能,庶几有得,可为无用中之大用矣。

2、是编,为体操而作,只叙形意拳之实益,议论但取粗俗易明,原非等于词藻文章,固不得以文理拘之。

3、是编,除各式之指点外,其他一切引证,均与道理相合,迥非怪力乱神之谈所可比拟,学者不得以异端目之。

4、是编,发明此拳之性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固非拳脚谱,八段锦诸书所可比伦。今将十二形拳始末诸法,贯为全编,使学者一目了然。

5、体操一门,种类繁多,惟形意拳法,系顺天地自然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气。无论男女女孺,及年近半百之人,皆可练习。一无折腰曲腿之苦,二无跃高纵险之劳,且不必短服扼腕,随便常服,均可从事,此诚武业中文雅事也。

6、此体操,较别项体操不同,别项体操有或尚劲力,或进柔软,或讲运气,以至刀矛技艺等等不一,皆非同此拳之妙用,故不能脱俗。

7、此十二形之体操,关系全体精神,久疾者能愈,不起者能痊,又不仅于习拳已也。

8、是编每一形各附一图,使十二形拳之原理及其性质,切实发明,用以达十二形之精神、能力、功妙,因知各拳各式,总合而为一体,终非散式也。

9、附图悉用电照,以免毫厘之失,学者按像模仿,实力作去,久则奇效必彰,而非纸上谈兵矣。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1:04

上编 形意混沌开天地五行学总纲 形意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一气者是也。

无极图势

起点面正,两手下垂,两足为九十度之势。此势是顺行天地自然之道,谓之无极形势也。

第一节 形意虚无含一气学

虚无者,〇是也。合一气者Ф是也。虚无生一气者,是逆运先天真一之气也。但此气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形意拳之基础也。将动而未动之时,心内空空洞洞,一气浑然,形迹未露,其理已具,故其形象太极一气也。第一势

起点半边向右,两手下垂,左足在前,靠右足里踝骨,为四十五度之势。内舌顶上腭,此势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逆运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阳所伤也。

第二节 形意太极学

太极者,属土也,在人五脏属脾,在形意拳中属横拳,内包四德。四德者即劈、崩、钻、炮之拳名也。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

第一势

起点身法,由静而动,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足后根靠右足踝骨,为四十五度之势,如图是也。两肩松开往下垂劲,两肘紧靠胁。两手抱心,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指向前伸,平直在下;右手中指亦向前伸,平直在上,二指相合。头要往上顶,项要直竖。腰要往下塌劲,两胯里根,均平抽劲。两足后根均向外扭劲。两腿徐徐曲下,如图是也。两腿弯要圆满,不可有死弯子。身子仍不可有一毫之努气。起点之时,心意如同人在平地立竿,将立定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亦无偏倚,谓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之谓内三合。不如是,则始有一毫之差,而终有千里之谬也。故求学者,宜深索焉。

第三节 形意两仪学

两仪者,拳中动静起落伸缩往来之理也。吾人具有四体百骸,伸之而为阳,缩之而为阴也。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撕绵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心口为止,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心口。左足与左手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具张开,不可并扰,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大指食指梢。两肩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根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也。要肩摧肘,肘要摧手,腰要催胯,胯要催膝,膝要催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看阳而有阴,看阴而有阳,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之谓六合也。虽云六合,实则内外相合。虽云内外相合,实则阴阳相合也。阴阳相合,三体因此而生也。

第四节 形意三体学

三体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在拳中为头手足是也。三体又各分三节:腰为根节(在外为腰,在内为丹田),脊背为中节(在外为脊背,在内为心),头为梢节(在外为头,在内为泥丸)。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三节之中各有三节也。此理乃合洛书之九数,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生,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此之谓也。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亦即形意拳中之内劲也。世人不知形意拳中内劲为何物,皆于一身有形有象处猜想,或以为心中努力,或以为腹内运气,如此等类,不胜枚类,皆是抛砖弄瓦,以假混真。故练拳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学者不可不深察也。以后演习操练,万法皆出三体势,此势乃入道之门。形意拳中之总机关也(见三体图)。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1:29

第五节 形意演习之要义

形意拳演习之要,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钻落翻要分明。塌腰者,尾闾上提,阴气上升,督脉之理也。缩肩者,两肩向回抽劲也。扣胸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提者,谷道内提也。横者,起也。顺者,落也。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来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起落也。勿论如何起落钻翻往来,总是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此谓形意拳之要义是也。知此,则形意拳之要道得矣。

第一章形意劈拳学劈拳者,属金,是一气之起落也。前四节三体重生万笺张,三体总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总是上下内外合为一气。故其形象太极,是三体合一,是气之静也。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德。按其五行循环之数,是土生金也。故先练习劈拳。劈拳者,是气之起落上下运用之,有劈物之意,故于五行之理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属肺,在拳中即为劈。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生,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体弱必病生,而拳亦必不通矣。故学者不可不先务也。

第一节 劈拳起点势

起点时(起点三体势),先将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气海处(俗名小腹),再由脐往上钻到口,手如同托下颏状,再与左足一齐往前起钻。手心朝上握拳往前钻,手足相齐,高不过眼,低不过口。左足往前垫步时,远近随乎人之高矮,只要身体前走不费力为至善处。落时左足尖外扭,扭至九十度为至善处,如图是也(见劈拳起点势图)。此时裆内要开,右手从右边接到右肋,手心朝上握拳靠住。第二节劈拳换手势

再出时与右足齐去,右手出时,随出随翻。到前手时,右手心朝下,右手中指于左手食指根上出手,徐徐拉开,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后拉,手足齐落,仍与三体合一之势相同,是展开四平前后梢也。再往前进,与左右相同,左右进退落起形势皆有行如槐虫,起如挑担之意。回身看地之远近勿拘。但无论远近,须出去左手左足时再回身,取天左旋之义,(身体右转,因劈拳属金,故取天左旋之义)如图是也。第三节劈拳回身势

回身时,将左手左足一齐扭回,左足在后如图形是也。左手挽回在左肋心口边靠住,右手与右足并身回向后来,右手右足出势,仍如同三体合一之势。左手左足起势钻翻相同,左手左足出去,仍与往来练时左右出手起落相同。往来趟子多寡,须自己随便勿拘。若是人数多者,或十数人,或数百人,以至千万人,往来趟子多寡,总按操练时预备的口令,教习所教,以定行止可也。第四节劈拳收势

收势时,走到原起点处,回身仍还于起点三体势为止。惟右足要往前跟步,不可离前足太近。心沉沉稳住,提顶合口,鼻孔纳息仍如前,片时随便休息。休息时,提顶出纳亦如前。

先贤云:休息时,眼不可低头下看,要微微仰头上看,只因眼上翻属阳,眼下视属阴故也。眼上翻能泄阴火,头目自清。眼下视属阴,阴火上撞目红头晕,此之谓也。

又云:舌顶上腭,口内若生津液,务将咽下腹内,以免喉内乾燥。后仿此,学者谨记。

第二章形意崩拳学崩拳者,属木,是一气之伸缩,两手往来之理也。势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即为崩,所谓崩拳如箭,属木者是也。其拳顺则肝气舒,其拳谬则肝气伤。肝气伤则脾胃不和矣。其气不舒,则横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故学者,当细研究也。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1:51

第一节 崩拳起点势

起点时,左右手同时将拳紧紧握好,如螺丝形,将胳膊伸直,前左肘暗含着往下垂劲,后右肘往后拉劲,亦要往下垂劲,两肩松开,两眼往前看左手食指中节,出右手时,左足极力往前进步,右手同时往前靠着肋与前拳上边相离寸许出手如箭直去,左手同时拉回,紧紧靠住左肋心口边,右足亦同时随后紧跟,到前足后边相离四五寸许为度。起落时,左右手俱齐勿论,左右手在前高低,总要与心口相齐。

第二节 崩拳换手势

再起时,左足仍极力进步,左足仍在前,右足仍在后紧跟,相离四、五寸许,与左势相同。左手起往前如右手直去。右手仍往后拉如左手,亦拉至右肋心口边。此形有对待错综交互之义,手数多寡,看地形之远近,自便勿拘。然无论地之远近,总要出去右手停住,再回身。第三节崩拳回身势

回身时,将左足勾回,亦同九十度之势,如图形是也。起时再将右手落手心朝里,顺着身由脐往上钻到口,亦如托下颏状。回身右腿与右手同时往上起,高矮膝与肘相离二寸许。右足尖朝外,斜着极力往上仰。勿伸脚面。此时右手仍如劈拳势钻出停住,右足极力往前进,落下亦如九十度之形势,左手同时与右足齐起齐落。右插曲时往回拉至心口为度。此时两手五指张开,仍如劈拳相撕之意,左足同时跟随在后边,足尖相对右足外踝果,足后根欠起寸许,两腿如剪子股势。两眼仍看前手大指根食指梢,此形是狸猫倒上树之势也。第四节崩拳

再往回走时,右足先往前垫步,与劈拳势步相同,两手仍攥拳如前。右手与左足同时前进仍如前。回身亦如箭(见第一节图)。

第五节 崩拳收势

收势时,回到原起点处,仍回身狸猫倒上树之势。(见第三节图)再如前出去右手与左足停住。收时先将右足往后撤回。相离远近,再撤左足之时不费力,为至善处。足落仍如九十度之形势,左足亦往后撤,仍如剪子股势,左手与左足往后撤时往前直出,右手亦同时往后拉至心口靠住,两手皆拳。每逢剪子股势,前左膝紧靠右腿里曲,裆内不可有缝,紧紧靠住用力,亦不可过与不及。此时两眼仍看前手食指中节,食指中节仍与心口相平直。两肩两胯里根,抽劲仍如前,顶提亦如前,沉沉稳住,片时随便休息。

第三章形意钻拳学钻拳者,属水,是一气之曲曲流行,无微不至也。钻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泉水之上翻似闪。在腹内则属肾,在拳中即为钻。所谓钻拳似闪属水是也。其气和则肾足,其气乖则肾虚,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矣。其拳不顺,真劲即不能长,而拙劲亦不能化矣。学者当知之。第一节钻拳起点势

起点时,两手握拳,先将前足如劈拳势,往前垫步,远近亦相同。出手时,前手心朝下,后手心朝上,左手往回拉至心口下脐上,大指里根靠腹。右手出时,从左手背上出去,钻出之手高不过眉,手心仍朝里对自己眼睛,手离眼尺余停住。右足进步,与右手同时齐去极力前进,两足相离远近,亦与劈拳步相同。手足起落仍要齐,两肩两胯抽劲,仍与前三体势同。腰塌劲亦然,惟眼上翻看食指中节。

第二节 钻拳换手势

再起,右拳手腕往外扭劲,手心朝下。左拳手腕往里扭劲,手心朝上。右足垫步,两手两足,起落进步,仍与左势相同,勿差分毫。手数多寡,仍看地形远近自便。然勿论远近,亦总须出去左手时再回身。第三节钻拳回身势

回势时,左足勾回(逢足往里勾,足后根极力往外扭劲为要),左手同时将拳扣回至口处,手心朝下,手腕往外扭劲停住。右拳手腕往里扭劲,扭至手心朝上,如劈拳钻出。两手仍如前法起落,右足同时与右手齐起齐落,仍如左右阴阳相摩之形势。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2:34

第四节 钻拳收势

收势时,走到原起点处,左手左足在前停住。回身手足起落与右势相同,头顶塌腰之劲亦然。收时左足极力进步,与前无异。惟右足紧跟在后,亦如劈拳收势跟步相同,稳住片时休息如前(见第二节图)。



第四章形意炮拳学炮拳者,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弹突出,其性最烈,其形最猛。在腹内则属心,在拳中即为炮。所谓炮拳似炮属火者是也。其气和则心中虚灵,其气乖则心中朦味,其人必愚矣。其拳和则身体舒畅,其拳谬则四体失和矣。学者务深究此拳也。

第一节 炮拳起点势

起点时,身子勿移动,右手靠着身子先推出,与左手合成一气,再与左足一并极力往前出。惟左右手,徐徐往下斜着伸去。右足随后起,与左踝骨高相齐,进至左足里踝骨时勿落。两手一气,一齐握拳,拉回提至小腹左右靠住,两手心皆朝上。左足与两手同时提起,右足亦同时落地。左足提起时,紧紧靠住右足里胫骨。身子仍如阴阳相合之势,腰要极力塌劲稳住。

第二节 炮拳进步势

进步时,左手顺着身子往上钻,肘往下垂劲,拳钻至头正额处,右手同时起至心口边处。此时左手拳外腕,极力往外扭劲,至手心朝外,手背紧靠正额,右手同左手翻时,由心口直出,与崩拳相同。左足极力一齐与右手往前进步,右足随后跟步,相离远近,亦与崩拳步相同。(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右手在前,左手在上正额处)亦是错综之义,两眼看前手食指中节,前拳高低仍与心口平。手足起落,钻翻进步,总要齐整为佳,两肩均松开抽劲,取中虚中之意也。第三节炮拳换手势

换势,先将两手腕均朝里扭劲,往小腹处落下。手心朝上,紧紧靠住,两肘亦靠住两肋。左足亦同时往前垫步,足要直出停住。再起右足靠着左足踝骨往右边斜着进步,与左势相同。右手顺着身子钻上去到头正额处。手腕向外扭劲,手心朝外,手背靠着正额。肘要垂劲翻手,左手同时到心口边出去,与右足齐出。左足跟步,亦与左势相同。肩抽劲仍如前势,手数多寡自便。勿论手数多少,出去左手右足再回势。

第四节 炮拳回身势

回势时,两手仍如前落在小腹处。右足极力回勾,与手同时起。身子向左转,左足提起,靠住右足里胫骨,仍然如前。左足极力斜着进步,右足随后跟步如前。右手出去仍如前,左手上钻翻扭劲亦如前(见第一节图)。

第五节 炮拳收势

收势时,到原起点处,仍然左手与右足在前,身子仍向左转,手足仍如前法回身相同。右手左足出去稳住,不可慌,少停片时休息(见第二节图)。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2:50

第五章形意横拳学横拳者,属土,是一气之团聚。在腹内则属脾,在拳中即为横。其形圆,是以性实,其气顺,则脾胃和缓。其气乖,则脾虚胃弱,而五脏必失和矣。其拳顺,则内五行和而百物生。其拳谬,则内气必努力矣。内气努则失中,失中则四体百骸无所措施,诸势亦无形矣。其气要圆,其劲要和,万物土中生,所谓横拳似弹属土者是也。先哲云:“在理则为信,在人则为脾,在拳则为横。”

人而无信,百事不成,人伤在其脾,则五脏失调,横拳不和,百势无形。此言形名虽殊,其理则一也。横拳乃形意之要着也,学者不可不慎详之。

第一节 横拳起点势

起点时,两手一齐握拳,左拳手心朝上,右拳手心朝下。出手时,将右手背往左肘下出去向左手背。此时左手停住,不可移动。俟出左足时,右手与左足相错综着斜出,右足随后跟步在后,两足相离远近,如炮拳跟步相同。进步时两手拧住劲,右手腕向里翻,翻至手心朝上,连翻带拧,直往前钻到极处为度,不可有曲劲。左手腕向外拧劲,至手心朝下,手背向上,同时向后拉至右肘停住。两手分开时,如同两手撕绵不开之意。两肩均合住抽劲,如同扣胸之状,暗含着抽,可莫显露着抽。心不可使努力,要自然为妙。此时两眼看右手心,两胳膊如太极图阴阳鱼半面之形。前手高低与前胸平。

第二节 横拳换手势

换势时,先将左足往前垫步,再往右边斜着进步,仍与炮拳步相同。惟两手如左势将右手停住劲,左手再从右肘下边,手背朝上,往前奔右手背。左手腕朝里拧劲,直往前钻。连钻带拧劲,直钻到极处,手心朝上停住。右手腕朝外拧劲,连拧劲往后拉,拉至左手背朝上停住。两手分开时,亦如同左势撕绵之意,两胳膊仍如太极图阴阳鱼半面之青工。手足仍错综着,抽劲仍如前,眼看亦如前势,手数多寡仍自便。勿论远近,出去左手右足,再加势。第三节横拳回身势

回势时,先将左足,极力往里勾回,足后根极力往外扭劲。左手停住劲,回身向左转。右手背朝上,仍从左肘下往前,左手背处出手。左足与右手同时进步斜着出去。两手分开之劲,仍如前势,勿更易。第四节横拳收势

收势时,走到原起点处,左手右足在前,回身仍与前回身势相同,回过身时,右手左足在前,进步,跟步仍回前势,停住。(见第一节图)



第六章五拳合一进退连环学连环者,是五行合一之势也。五行分演,而为五行拳(五纲之谓也)。合演而为七曜连珠(连环之谓也),分合总是起钻落翻阴阳动静之作为。勿论如何起钻落翻,总是一气之流行也。起落钻翻亦是一气流行之节也。《中庸》曰:“喜怒哀乐这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拳技亦云:“起钻落翻之大本也。和也者,形意拳之达道也。五行合一,致其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矣!若知五行归一和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天为大天,人为一小天,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脚阴阳相合能成其一体,皆为阴阳之气也。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正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之机也。先哲云:知机者其神乎。故学者当深研究此三体相连,二五合一之机也。

第一节 连环拳起点崩拳势

起点时,两手攥上拳,进步与崩拳同势。如行军直阵形之理。(见崩拳学第一节图)

第二节 连环拳青龙出水

退步与崩拳收势时剪子股势相同。如行军之出左翼,谓之青龙出水。第三节连环拳黑虎出洞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3:15

再换势为黑虎出洞。出右手右足,右足出去要真,左足斜着随后跟步。后左足里踝骨须相对前右足脚后根。右手从右肋与心口平着直出,拳仍与崩拳相同。两眼看右手食指中节,左手腕朝里扭劲,手心朝上,与右手同时往后拉,拉至左肋停住。两手出拉之时,总是两肩里根均往回抽劲。进步之时,两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劲。此势名黑虎出洞,与行军出右翼同理。

第四节 连环拳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先将右手屈回在心口下边,与左拳相对,两手心紧靠腹。再将两拳手腕向外扭劲至两手背向里,一起徐徐往上起,至头正额上边,再往前后如同一条线分开到极处。两拳如同画成上半圆形,伸至两拳前后相对,均于肩平停住。然后左足极力往后退步,两拳一齐往下落,如同下半圆形落至小腹处。两肘靠肋,左手张开,右手仍是拳,手背落至左手掌中。手起时两眼看两拳,手落时两眼看右手随着下落。右足与两手同时往回撤至左足处,右足仍直着,足后跟紧靠左足里踝骨。身体要三曲折形,惟腰极力下塌劲,两肩两胯均如前抽劲,头仍顶住劲,身要稳住,两眼再往前看。此谓如行军阵图两翼翕(音希即合也)张之势,故名白鹤亮翅。

第五节 连环拳炮拳势

再变为炮拳,将右手往上钻,钻至头正额,手腕向外扭劲,手背仍靠正额处。左手亦同时钻至心口直往前出,右足亦同时往前进步。左足亦随后紧跟步,停住,与单习炮拳相同。惟此势直往前进步,不斜着进步。此谓两翼合一直进,名为锐形,故名曰炮拳。

第六节 连环拳劈拳势

再变为劈拳,左手往下落似半圆形,如劈拳劈物形势,落至小腹处。左足极力往后退步要直着。左手心朝里,顺着身子往上直钻至心口。右手再直往前往下劈去,伸到极处。左手从嘴往前劈去。此时右手从左手下边拉回,两手仍似劈拳撕法撕开,右手拉至右肋停住。右足亦同时退至左足后边,相离远近与劈拳势相同。两眼看左手大指根食指梢,两肩两胯均松开抽住劲。此时身子阴阳相合之势,腹内如同空洞相似为妙。此势取金方之义,故名劈拳势。

第七节 连环拳包裹势

变为包裹势,亦名为横拳。两手皆先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极力一齐卷回,两手大指、食指均皆伸直。两手心均暗含与两肩相合着抽劲,不可显露。再将左手往下落至小腹处,手腕向里裹,左肘紧靠左肋。手往上钻至口处,手腕再向外扭劲,斜往前拧着劲出手,到极处手心朝下。虽然胳膊斜出,总是于心口出去之意相同。左手朝里裹时,左足同时回至右足踝骨前边,足尖着地,足后根欠起,再一齐同左手出去仍回原处。左足似落未落之时,左手从右肋手腕朝里裹劲,从心口至嘴往前钻出,到极处手心朝上,食指伸着,与嘴相对又平着。左手俟右手出时,即往回拉,拉至左肋仍手心朝下停住。右足同时随后跟步。此势亦错综着,身子三折形势,小腹放在左腿根上为度。此名为包裹之势,亦名圆形属土。

第八节 连环拳狸猫上树势

换为狸猫上树之势。先将左足往前垫步,再起左手右足,一齐极力前进。右手同时拉回至心口右边,左足亦同时随后紧跟步。两腿仍剪子股势,两手皆张开。两肩两胯均齐抽劲,不可有一舛错不齐,使内气不得中和,丑态百出,拙气尽生,人虽有勇敢之心,亦不能有所得也,学者慎之。此谓狸猫上树之势,如阵图爪牙之形,又剪子股势,如擒拿是也。第九节连环拳崩拳势

变崩拳势。先垫右足再极力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回至心口左边,右足随后紧跟步。手足用劲与两足相离远近,仍与崩拳相同,不可相差分毫,停住再回身。此谓直形,亦追风赶月不放松之谓也。(见崩拳学第一节图)

第十节 连环拳回身势

回身为狸猫倒上树之势,仍与崩拳回身剪子股势相同停住。此势如同行军败中取胜之势,故名为狸猫倒上树。

第十一节 连环拳回演

回演仍垫右足,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回,右足随后跟步。形势用劲,仍与第一节至十节各势相同。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3:35

第十二节 连环拳收势

收势,仍与崩拳收势相同。(见崩拳学第五节收势图)

第七章五拳生克五行炮学前七曜连珠者,是五纲合一学习而成连环,是阴阳五行演合一之体也。此谓五行生克变化分布之用也。又谓之五行炮拳。

前五行单习,是谓格物修身。而后者五行拳合一演习,是谓连环,为齐家。有克明德之理,此谓家齐,是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而又谓明德之至善也。先哲云:为金形,止于劈。为木形,止于崩。为水形,止于钻。为火形,止于炮。为土形,止于横。五行各用其所当,于是乃有明德之至善之谓也。故名五行拳生克变化之道也。第一节五行生克拳

予备甲乙二人,合演对舞。起点时,二人分上下手,均站三体势。甲上手,乙下手。乙前进步用右手打崩拳,甲用左手扣乙的右拳,两拳亦同时向手撤步。左足仍在前,右手仍在右肋。第二节五行生克拳

乙再进步用左手,仍打崩拳。甲再将左足尖,向外斜横着垫步,左手起钻仍与劈拳相同,钻至乙的左手外边,手向向里停住。右手急速从右肋向着自己的左手出去,再向乙的头肩劈下去。右足亦与右手同时进至乙的左足外后边落下。是劈拳能破崩拳,谓之金克木也。第三节五行生克拳

乙再将左拳往上钻翻(是手腕向外翻也),右手速向甲的心口打去,两足不动,是谓炮拳。所以崩拳属木,炮拳似炮属火,木能生火。崩拳能变炮拳,炮拳属火,火克金,所以炮拳能破劈拳也。第四节五行生克拳

甲再将右足提起抽回,至左足前面,跳尖向外斜横着垫步。左拳往下落向里裹劲,肘靠肋压住乙的右手,即速将自己的右手抽回右肋。再将左足向前进步,至乙的右足里边。右拳手心向上,顺着自己的身子,肘告着肋,与左足同时向着乙的左手里边下颏钻去。两眼看乙的眼俟其变动,此谓钻拳能破炮拳。劈拳属金,钻拳属水,是金生水,劈拳能变钻拳。水克火,所以钻拳能破炮拳也。第五节五行生克拳

乙再将右拳抽回右肋,左手同时斜着劲,向着甲的右肘上胳膊推去。谓之取甲的斜劲,两足不动,是谓横拳能破钻拳。炮属火,横属土,火生土,是炮拳能变横拳。土克水,所以横拳能破钻拳也。第六节五行生克拳

甲再将右手抽回,左手同时对乙的心口打去,两足不动,是谓崩拳。钻拳属水,崩拳属木,水生木,是钻拳能变崩拳。木克土,所以崩拳能破横拳也。第七节五行生克拳

乙即将右手,扣甲的左拳。乙再将左手左足,撤回至右足后边,如劈拳形势也。第八节五行生克拳

甲再进步打右手崩拳。第九节 五行生克拳

乙再将左手,扣甲之右拳,乙的右拳右足如前势撤回。(见第八节图)

第十节 五行生克拳

甲再进步打左手崩拳。第十一节 五行生克拳

乙即将左手,如单打劈拳势,从小腹处钻出在甲的左手外边,手心朝上。再出右手进右足,劈法进法,各项的劲,与甲第一势相同。此势亦劈拳破崩拳,谓之金克木也。(见第十节图)第十二节五行生克拳

再演甲为乙的前势,乙为甲的前势,来往循环,直如一气之伸缩往来之理。若得此拳之意味,真有妙不可言处。先哲云:太极之真,二五之精,亦是此拳之意义也。

(上卷终)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3:57

下编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干道面男,坤道成女,而人道生焉。天为大天,人为小天。拳脚阴阳相合,五行和化,而行意拳出焉。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物得其偏,然皆能率夫天这所赋之性,而能一生随时起止,止于完成之地。至于人,则全受天地之气,全得天地之理,今守一理,而不能格致万物之理,以自全其性命,岂非人之罪哉!况物能跳舞,效法于人。人为万物之灵,反不能格致辞万物之理,以全其生,是则人而不如物矣,岂不愧哉!今人若能于十二形拳中,潜心玩索,以思其理,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惟能进于德,且身体之生发,亦可以日强矣。学者胡不于十二形拳中,勉力而行之哉。十二形者,是天地所生之物也,为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是也。诸物皆受天地之气而成形,具有天理存焉。此十二形者,可以概括万形之理。故十二形为形意拳之目,又为万形之纲也。所以习十二形拳者,可以求全天地万物之理也。第一章龙形学龙形者,有降龙之势,有伏龙登天之形,而又有搜骨之法。龙者真阴物也(龙本属阳,在拳则属阴),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丹书云:龙向火中出是也,又为云,云从龙,在拳中而谓龙形。此形势之劲,起于承浆之穴(即唇下陷坑之处,又名任脉起处),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是也。其拳顺则心火下降,其拳谬则身必被阴火焚烧矣。身体必无活泼之理,而心窍亦必不开矣。故学者,深心格致,久则身体活泼之理,自然明矣。

第一节龙形起点势

起点三体势。先将左足尖向外扭,斜横着朝前垫步,足心欠起。右足扭直,足尖着地,足后跟欠起。两手如劈拳,右手出去,左手抽回。两胯里根松开劲,身子伏下。小腹全放在左腿上,如龙下潜之意。两眼仍看着前手食指,手仍与心口平,腰仍然塌劲,两肩松开抽劲,仍如前法势,稳住再换。

第二节龙形换势

换势,将右手如劈拳搂回钻出,左手出去仍如劈拳。惟两腿调换,左腿抽至后边,如右足势。右腿进至前边,如左足势。两腿抽换之时,与两手同时起,如飞龙升天之意,落下四梢具要齐。抽换之时,身子不可往上起,乃随着意而起也,稳住再换势。

第三节龙形换势

再换势,两手起落,两腿抽换,两肩两胯松开抽劲,仍然如前。惟换势钻手之时,眼跟着手往上看,下颏往前伸,又往上兜劲,取任脉起于承浆之意也。数之多寡自便(见第一节图)。

第四节龙形收势

收势,仍还于左势。右手左足在前,稳住再将右手抽回,左手出去,仍还三体势休息(见第一节图)。第二章虎形学虎形者,有伏虎离穴之势,而又有扑食之勇也。在腹内为肾水清气上升。丹书云:“虎向水中升”是也。又为风,风从虎,在拳中而为虎形。臀尾(名督脉,又名长强)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是也。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而脑筋足矣。其拳逆,则浊气不降而诸脉亦不贯通矣。医书云:督脉为百脉之原,督脉一通,诸脉皆通,即此意也。学者务格其虎形之至理,而得之于身心,以通诸窍。

第一节虎形起点势

起点仍是三体势(见图5三体势),先将左手右手具往前稍往下斜着伸直,身子仍是阴阳相合着抽住劲,不可有移动。左足先垫步再将右足极力前进,过去左足一二尺,不等落地,左足即提起。紧靠右足踝骨,两手与左足亦同时搂回,提至小腹处,手心向上握拳,两肘紧紧靠肋,腰往下塌劲。搂提起落总以腰塌劲为主,不然则身体不能轻矣。顶提身体相合仍如前法稳住。此势无论远近束身一跃而去并非纵跳也。第二节虎形进步势

再出左足,斜着往前进步,右足随后跟步与练炮拳相同。两手顺着身子钻上至下颏处,往前连钻带翻两手腕均向外扭劲,向前扑出,两手虎口与心口平。两肩向外开劲,又向后抽劲。左足直着,与手同时前进。右足跟步与练炮拳相同,两眼看两手当中,稳住。

第三节虎形换势

再进换右势,先将左足直着往前垫步,与炮拳垫步相同。两手一齐与左足垫步之时,同时落至小腹处,与劈拳单手落法相同,此不过两手齐落,与足如一。两眼再看右边,远近将眼正住,不仰不俯,譬如算学,身为股,地上为勾,眼看处为弦,是为目的,此看法眼不能生浮火也。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4:16

第四节虎形换势

再进,步法与炮拳相同,两手如左势,扑出均皆相同。数之多寡随便,无论多少总以出去右势(右足在前)停住再回身。

第五节虎形回身势

回身向左转,勾右足进步与炮拳相同。两手与扣右足时一齐落在小腹处。两手仍与左足同时扑出,再进仍与前势相同(见第二节图)。

第六节虎形收势

收势仍出去右势(右足在前),停住。回转进步,两手扑出,亦仍与回身之势相同。回过身时稳住片时,休息。

第三章猴形学猴形者,物之最精最巧者也。有缩力之法,又有纵山之能。在腹内则为心源,在拳中谓之猴形。其拳顺,则心神定静,而形色亦能纯正。其拳谬,则心神摇乱,而形色亦即不和,手足亦必失宜矣。孟子云:根心生色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亦此气之谓也。此形之技能,人固有所不能及,然格致此技之理,而身体力行之,不惟能收其放心,且能轻便身躯也。学者于此形切不可忽焉。

第一节猴形挂印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见图5三体图),稳住,再将左足抬起,走往右边,垫步极力向外扭劲。左手落至小腹处,与劈拳相同,钻出,身子随着左足向左转,右足极力进步至左足前边,足尖向里扣劲落下。此时身子面向或西南,或东北,总看是从何方起点。若是从北方起点,此势面向东北矣。再将左足与左手同时撤至右足后边,右手再与左手上边出去此势与劈拳相同。第二节猴形捯绳势

再将左足极力往后垫步,右足踏着地,拉至左足处,足尖着地,足根欠起,足后根对着左足踝骨,身子三折形,如图是也。右手拉至小腹处,肘紧靠住肋。左手出至口前二三寸许,手背朝上,两手如同鹰捉形势,五指具张开。肘靠肋,两胯里根与臀尾极力往后缩。头可往前又往上顶住劲稳住。

第三节猴形爬竿势

再将右足极力往前垫步,左手伸直再进右手,左足同时并出,拉回左手至心口左边停住。再出左手同时并将右腿极力上抬,大腿根与小腹相挨,足尖极力上仰,微停再出右手落右足,左手又拉回。起手落足回拉手要齐正。此势与劈拳相同,稳住再换势。

第四节猴形挂印势

换势,再将右足极力往外扭劲。右手亦如左势落在小腹处,往上钻出,身体随着右足右转。左足极力往右足前进步,又极力往里扣足。此时身子面向西北矣。再出左手,劈拳势仍如左势。往后缩力,又往前进步。出手抬足回拉手,无不与左势相同。数之多寡自便,回势,无论左势右势随便回势,勿拘。第五节猴形回势

回势时,譬如面向西北,左手左足身向左转,面向西南。出手起落仍与左右势练法相同。第六节猴形收势

收势,仍还于原起点处,亦仍与左右势练法相同,稳住,片时休息。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4:49

第四章马形学马形者,兽之最义者也。有疾蹄之功,又有垂缰之义,在腹内则为意,出于心源,在拳中而为马形。其拳顺,则意定理虚,其拳谬,则意妄气努,而手足亦不灵矣。先哲云: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则理直,理直则拳中之劲亦必无妄发矣。学者于此马形,尤须加意。

第一节马形起点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将右足往前垫步,足落地如九十度之形势。将左右手卷上拳,两手腕朝里裹劲,手心向上,两肩松开抽劲。左胳膊不可回来,仍挺住劲。再将右手向左手背下出去。此时两手心仍向上着,两手分开之时,右手向前推劲,左手向后拉劲,至心口前停住。两手腕皆向外扭劲,扭至手背皆向上,两拳相对。右足与右手同时极力向前进步。左足随后徽跟步,不可离前足太近。两眼看前手食指根节,两胳膊如太极鱼形势。两肘平抬起,如图是也。两肩均向外松开抽劲,稳住。

第二节马形换势

再出势,裹手垫步,出手。两手相对,两肩抽劲,两眼看处均与左势相同,数之多寡自便。无论数之多寡,总出左手再回势。第三节马形回势

回势,身子随着右手向右转,两手两足均与劈拳相同。再出手,与左右势均皆相同。

第四节马形收势

收势,仍至起点处回势,打出右势,停住,片时休息。第五章鼍形学鼍形者,水族中之身体最灵者也。此形有浮水之能,在腹内则为肾,而能清散心火,又能化积聚,消饮食。在拳中则为鼍形。其形能活泼周身之筋络,又能化身体之拙气拙力。其拳顺,则筋骨弱者能转而为强;柔者能转而为刚;筋缩者易之以长;筋弛者易之以和,则谓顺天者存也。其拳谬,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矣。拘束则身体亦必不轻灵,不活泼矣。不活泼,即欲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浮于水面难矣。

第一节鼍形起点左裹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将左手裹在下颏处,手心朝上,肘紧靠肋,左足与左手同时回至右足踝骨前面(见上编第六章第七节连环包裹势图)。第二节鼍形左裹势

再将左手从口斜着与左足并出,与连环包裹相同。手足似落未落之时即出右手。

第三节鼍形右裹势

再将右手从右肋裹着劲钻出至口,肘靠着肋,从口前钻出去尺许,手心仍朝上,亦与连环练包裹右手相同。右足同时与右手起至左足踝骨处,似靠未靠之意,不可落地(见上编第六章第七节连环包裹势图)。

第四节鼍形换势

再将右手右足向前斜着连翻带横出去,与左势相同。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5:05

第五节鼍形再换势

再出左手左足,仍与右势相同,两眼看所翻之左、右手之食指。虽然两手之分合,总如一气连环不断之意,又两手两足分合,总是与腰合成一气,又如万派出于一源之意也,数之多寡自便。

第六节鼍形回势

回势,横出右手右足之时,右足不落,即速极力同扣。身子随着左手向左转,裹手仍向斜着出去左手,右足随后跟着。亦仍如左右势练习相同。

第七节鼍形收势

收势,仍如回势,裹钻起落相同,稳住休息。第六章鸡形学鸡形者,鸡于世最有益者也。能以司晨报晓,又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争斗之勇,故鸡形拳中之功夫可谓甚大。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又为巽卦,在天为风,在人为气,在拳中谓之鸡形。又能起足根之劲上升,又能收头顶之气下降,又能散其真气于四体之中。其拳顺,则上无脑筋不足之患,下无腿足疼痛之忧。其拳谬则脑筋不足,耳目不灵,手足亦麻木不仁矣。学者于此鸡形中最当注意。

第一节鸡形金鸡独立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先将右手从左手下出去。腰胯肩亦随着右手去,右腿曲膝。足后根欠起,右手抽回,肘靠着肋。右足再往前进,至左足前,足高矮与左足踝骨相齐,不可落地。再将右手从左手上边抽回来,左手亦与右手下边出去,两手具是掌。右足落时左足同时提起,靠至右足踝骨处,两足起落皆与两手均要齐一,腰亦同时塌劲为谴要。此时两胯两肩俱阴阳相合着抽住劲。右腿要曲着,左手往前往下斜着推住劲,右手大指根在脐边靠住。两眼看左手大指根食指梢。身子如用绳束缚一般,稳住稍停,再往前进。

第二节鸡形后金鸡独立势

前进,两手仍勿动,右肘靠着肋,左手极力推住。再将左足极力前进落地,右足亦再极力前进步,未落地之时,左足提起,仍靠右足踝骨,如前势稳住。此势步法与虎形第一步相同,惟两手之势,左手仍推着劲,右手仍在脐边不动,前后两势具金鸡独立之势。

第三节鸡形金鸡食米势

将左手仍极力挺住劲,再将右手卷上拳,向前出去,如崩拳形势。左足直着,与右手同时极力向前进步,惟左手不可回来,同时扣在右手腕上,右足亦随后紧跟至左足处,如崩拳跟步相同。两眼看右手食指中节,两肩向后抽劲,两胯里根亦然,稳住。

第四节鸡形金鸡抖翎前势

再将两手抱在胸前,手心向里,左手在里边,右手在外边离胸前二、三寸许。两肘往下垂劲,两肩亦往下垂劲,又往外暗含着开劲,身子如同捆住劲一般。两胳膊如十字形势,将右足撤回,两腿如同骑马势,两足跟向外扭,不可显扭。两膝向里扣劲,不可显扭,两胯根向里抽劲亦向外开劲,亦不可显露。第五节鸡形金鸡抖翎后势

两手分开势,将右手顺着面前正中,往上钻至正额处再翻,如炮拳翻手相同。左拳同时向下向后拉劲,至左肋后边手心向后,如同劈拳拉手相同。两足扭成顺势如图是也。身子随着右胳膊扭劲,扭至心口与右膝并右足尖相对为度。此时两眼随着右手看食指根节,两肩齐向外开劲。

第六节鸡形金鸡上架势

再将右手张开,手腕向里扭劲,至手心朝里,却靠着身子向左胳膊下边极力穿去,手腕紧靠着左肋,左手与右手同时紧靠身子,往右肩极力穿去,两手如同用绳子将身捆住,二人两头相拉之力一般。两肩往下垂劲,又须暗含往外开劲。身子阴阳相合着,三折形势。左足同时进至右足前,未落之时,右足即速抬起,与左足落地时,紧靠住左足踝骨。两手相穿,相抱,两足起落均要相齐如一,不可参差。腰极力塌住劲,两眼顺着左手往前看,稳住。

第七节鸡形金鸡报晓势

再将右手极力从下边,如同画一圆形往上挑去,高与头顶齐。两眼跟着右手看食指梢节。左手与右手同时,如劈拳势拉至左肋后边。右足与右手同时极力往前进步。两腿两足形势与劈拳相同。两肩前后顺着开劲。两胯根亦前后顺着开劲。此时身体如同一四方物,四面用绳子相拉,均一齐用力相争一般。腹内空空洞洞,如天气之圆,身外如地形之方,此谓内圆外方之意也。第八节鸡形劈拳势

将右手仍在上挺住劲,右足垫步,左手左足再出去与,练劈拳相同。惟右手不收回来,不过左手出去略高些。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5:21

第九节鸡形劈拳势

再出手仍是劈拳,此形中有两劈拳之势,劈出右手再换势。

第十节鸡形金鸡独立势

换势,右手再落再钻,左手出去,仍与劈拳无异。惟右足俟右手钻时提同至左足处。右足落时,左足即提起,紧靠右足踝骨。两手两足起落,仍然齐一。此势仍还于起点之时,金鸡独立之势,稳住。

第十一节鸡形金鸡食米势

再换,仍如金鸡食米之势。数之多寡,循环自便。

第十二节鸡形收势

收势,仍还原起点处于练劈拳左手在前之时,仍若劈拳同身收势,稳住片时,休息。第七章鹞形学鹞形者,有束翅之法,又有入林之能,又有翻身之巧,在腹内能收心藏气,在拳中即能束身缩体。其拳顺,则能收其先天之气入于丹田之中。又能束身而起,藏身而落。先哲云:如鸟之束翅频频而飞,亦此意也。其拳逆,则心努气乖,而身亦被捆拘矣。学者若于此形勉力为之,则身能如鸟之束翅,行之如流水一律荡平矣。

第一节鹞形鹞子束身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两手卷上拳,将右手心向上,往左手下边出去,左手腕向里裹劲,手心朝上。左足先极力直着往前垫步,右足亦极力进步,进至左足前一二尺,未落之时即将左足提起,紧靠右足踝骨,两手起钻与两右起落均要齐一。此势谓之进步与虎形进第一步起落相同,停住。此势谓之鹞子束身势。

第二节鹞形鹞子入林势

再进步,两手换炮拳,右手往上钻翻。左手往前出,与炮拳皆相同。惟进左足,右足不动。此势谓之鹞子入林,又名顺步炮拳,稳住。第三节鹞形鹞子钻天势

再进,将右拳向里裹肘裹腕,手心朝上。将左拳腕亦向里裹劲,手心向上。右手与肩平着向左手腕里边极力出去。左手如捋袖一般,捋至右手肘后边,手心向下,左肘紧靠着心口。右足与右手同时并进,手足上下相齐。此势与钻拳左势略相同。两眼看食指中节,稳住,此势谓之鹞子钻天。

第四节鹞形鹞子翻身势

回势,同时将右手从眼前曲回在左肩处,右足与右手同时勾回足尖。左手在右肘下边,靠着身子极力往下画一半圆形。右手与左手同时分开,往后拉,拉至右肋后边。左手画至前边,与右拳前后相对,如同托中平枪形势。左足俟右足勾同时,即提起与右足踝骨相靠,随后即与左手同时并出。身势足法与劈拳相同,惟身势低矮些,两眼看前手食指中节,稳住。此势谓之鹞子翻身势。

第五节鹞形鹞子束身势

再进步,仍如前鹞子束身势,以后仍如前循环不巳,数之多寡自便。

第六节鹞形收势

收势时还于原起点处,仍用鹞子翻身,回身收势,稳住片时休息。第八章燕形学燕形者,鸟之最灵巧者也,有取水之精。在腹内即能采取肾水上升,与心火相交。易云:“水火既济”。儒云:“复其真元”。在拳中即能活动腰气,又有跃身之灵。其拳顺,则心窍开,精神足,而脑筋亦因之而强。其拳谬,则腰发滞,身体重,而气亦随之不通矣。学者于此尤当加谨焉。第一节燕形

预备起点三体势。先将右手从左手下出去,再由额前拉回,两手两足身法为金鸡抖翎之势。仍将身扭至面朝后,将小腹放在右大腿上,停住(见第六章鸡形第五节金鸡抖翎后势图)。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5:43

第二节燕形燕子抄水势一

再将身扭向前来,扭时身子不可向旁边回来。身子扭回时仍要极力塌劲扭回来,如同书字藏锋折笔、折回意思相同。身形虽有旁边扭回之形势,而内中之气、意与劲,不可有偏回之心思。左手与身子合成一气,向前直伸,手腕向里扭,扭至手心朝上,与足相齐。右手亦与左手同时向后拉,拉至右胁后边,停住。身子往回折形势,身要矮,两眼看着左手食指,身子如同伏在地下一般。身子扭过来之时将小腹放在左腿上,似停未停之时,再往前进步。此势谓之燕子抄水之始。

第三节燕形燕子抄水势二

再将右手往前进,向左手下边出,手心向上。次将左手向里翻在右手下边,手心向下。两手腕如同十字形势,亦似停未停再换势。此势谓之燕子抄水起之中。

第四节燕形燕子抄水势三

再将右手心扭向外,两手一气举起,与肩相齐,两眼看十字当中。右足极力向前进步,未落地时,即将左足提起,紧靠右足踝骨。两手与右足落时,两手如同画上半圆形,向前后分开相对,均与肩齐,亦如白鹤亮翅展开相同。两眼看前手,此势谓之燕子抄水起之末。始中末三势,即二三四势,总是要一气习练,学者要知之。

第五节燕形金鸡食米势

再将右手往下落,向前直着打出去,与金鸡食米之势手法相同,足法亦相同。

第六节燕形劈拳势

再将左手左足向前出去,右手向后拉,为劈拳势,停住。

第七节燕形回身势

回势与劈拳回身相同,稳住。再进仍是金鸡抖翎之势,以下仍如前循环不已。数之多寡自便,停住。

第八节燕形收势

收势时还原起点处,仍是劈拳回身收势。稳住,片时休息。

第九章蛇形学蛇形者,乃天地所赋之性,身体最玲珑,最活泼者也。身形有拨草之能。二蛇相斗,能泄露天之灵机,能曲能伸,能绕能蟠。在腹内却为肾中之阳,在易即为坎中之一也,在拳中谓之蛇形。能活动腰中之力,乃大易阴阳相摩之意也,又如易经方图之中,震巽相接,十字当中求生活之谓也。其拳顺则内中真阳透于外,如同九重天,玲珑相透,无有遮蔽,人之精神如日月之光明矣。其拳谬则阴气所拘,拙劲所捆,身体不能活泼,心窍亦不能通灵矣。学者于蛇形中勉力而行,久之自能有得。如蛇之精神,灵巧奥妙,言之不尽。

第一节蛇形起点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将左足先往前垫步,次将右手心向上,往左肋下靠身子极力穿去,右肩如同穿在左胳膊下窝一般。又次将左手曲回在右肩上,手心向肩尖如同扣住一般。身子阴阳相合着伏下去,小腹放在左大腿根上。

第二节蛇形前进势

右足再向左足踝骨处进步,不可落地,与右手同时极力斜着向右前方并出去。手心向里侧着,随后跟步如同虎形跟步法。左手亦同时拉回至左胁后边停住,手心向下,两手前后相对。两肩向外开劲,两胯根亦然。两眼顺着前手食指梢望前看。

第三节蛇形换势

再进左势,与右势身法步法均皆相同。数之多寡自便。第四节蛇形回身势

回势,出去右势再回。右手先由上曲回在左肩处,手法、足法、身法、起落均与鹞子翻身相同,惟是鹞子翻身是正势,或南北或东西,此势是斜角。再进仍与左势相同。第五节   蛇形收势

收势仍与回势相同,停住片时休息。第十章(鸟台)形学(鸟台)形者,其性最直无他谬巧。此形有竖尾之能,上起可以超升,下落两掌捣物如射包头之力,在腹内能辅佐肝肺之功,又能舒肝固气,在拳中谓之(鸟台)形,能以活肩,又能活足。其拳顺,则肝舒气固,人心虚灵,人心虚灵而人心化矣。又能实其腹,实其腹而道心生。其拳谬,则两肩发拘不活,胸中不开,而气亦必不通矣。学者于此形勉力而行,可以虚心实腹,而真道乃得矣。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5:59

第一节    (鸟台)形起点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先将左足尖扭向外,身子面向正。将左手曲回。两手卷上拳,手心向里对在脐中处,靠着腹。第二节    (鸟台)形进步势

再将两手如白鹤亮翅左右分开落下,两肘靠胁,两拳左拳在左胁下,右拳在右肋下靠住。两肩往下垂劲,右足与两拳分开之时,同时斜着往前进步。左足进至右足处提起,紧靠右足胫骨。腰塌劲,势微停(见第二章虎形第一节图)。第三节   (鸟台)形进步势

再将两手两腕仍紧靠着胁,直往前出去,手心皆朝上,两拳相离不过二三寸许,左足与两拳亦同时极力并出去。两肩往下垂劲,又往后抽劲,不可显露抽。两眼看两拳当中,右足随后跟步。如同虎扑子跟步相同。稳住再换势。第四节    (鸟台)形换势

换势,先将左足往前垫步,足尖微向里勾。两拳仍如前势,相对在脐处,次分开白鹤亮翅。两拳落下紧靠两肋下边,两肩仍往下垂劲,右足进至左足踝骨处紧靠住。腰要往下塌劲,微停再进。

第五节    (鸟台)形进步势

再进,将两拳直出,与左足并进。两眼看两拳当中,仍与第三节势相同。以下仿此。

第六节    (鸟台)形回势

回势仍出去右势。先将右足勾回,身子向左转,两拳仍与左右势白鹤亮翅相同。左足提起,紧靠右足胫骨,微停。再出手进足,仍与左右势出手相同。再进仍如前,循环不已。

第七节    (鸟台)形收势

收势,仍与回势相同,停住片时休息。第十一章鹰形学鹰形者,其性最狠最烈者也。有攫获之精,又目能视微物,其形外阳而内阴,在腹内能起肾中之阳气升于脑,即丹书穿夹脊,透三关,而生于泥丸之谓也,在拳中谓之鹰形。其拳顺则真精补还于脑,而眼睛光明矣。其拳谬则真劲不能贯通于四肢,阴火士升,而头眩晕,眼亦必发赤矣。学者练此形,便能复纯阳之气,其益实非浅鲜。

第一节   鹰形

预备起点三体势。起钻落翻,身法步法仍与劈拳相同,惟手似鹰捉拿之情形,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情形,乃两形之性情不同,此故谓之鹰形。第十二章   熊形学熊形者,其性最迟钝,其形最威严,有竖顶之力。其物外阴而内阳,在腹内能接阴气下降,还于丹田。在拳中谓之熊形,能直颈项之力,又能复纯阴之气。能与鹰形之气相接,上升而为阳,下降而为阴也,二形相合演之,谓之鹰熊斗志,亦谓之阴阳相摩。虽然阴阳升降,其实亦不过一气之伸缩也。学者须知前势龙虎单习谓之开,此二形并练谓之合。知此十二形开合之道,可与入德矣。

第一节熊形起点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先将左手如劈拳落下,搂回顺着小腹钻上去与眉齐。左足同时回在右足处,足后根对着右足踝骨,足尖点地,足后根欠起。腰往下塌劲,眼往上看手心。手往上钻。项往上直竖,两肩往下极力垂劲,此谓之熊有竖项之力。右手顺着身子往上起,至左手处再往前往下,如鹰捉物捉去。胳膊似曲似伸,左手与右手同时往后拉,如劈拳拉法相同,拉至左肋停住。左足与右手同时出去,右手出去在两腿中间,右手与左足相齐。右足尖点地,足后根欠起,两眼看右手大指根中指梢。裆合着劲,身子似松似捆,似开似合,稳住再换势。第二节熊形右换势

换势,将右手落下钻上亦如左势。右手往上钻去,左足与右手同时往前垫步,再出左手右足,与左势相同。数之多寡自便。回势出去左手右足再回势。第三节熊形回势

回势,将右足尖极力往里勾,左手落钻与左足同时并起。身子向左转,右手左足出去,与左右势练法手足均皆相同。

第四节熊形收势

收势时还于原起点处,仍与回势身法手足势样均皆相同,稳住片时休息。此形谓之鹰熊斗志。第十三章十二形全体合一学(杂势捶)杂势捶者,又名统一拳,是合五纲十二目统一之全体也。在腹内能使全体无亏。《大学》云:“克明峻德”也—(此譬言似属离奇,然实地练习则知)。在拳中则四体百骸内外之劲如一,纯粹不杂。其拳顺则内中之气独能伸缩往来,循环不穷,充周天无间也。《中庸》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喻变化无方)?其劲不见不闻,洁内华外,洋洋流动,上下四方,无所不有。其此拳中之内劲,诚中形外而不可掩矣。学者于此用心习练,可以至无声无臭之极端矣!先贤云:“拳中若练到此时,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之谓也。第一节形意杂势捶束身势

预备起点三体势。次往前进步,是鹞子束身形势,停住。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6:24

第二节杂势捶入林势

往前进步,是鹞子入林之势。左拳在前,右拳在头正额处稳住。第三节杂势捶退步劈拳势

将右手从正额处捋下,至脐旁边停住。肘靠肋,左手同时抽回至左肋处,左足亦同时撤回至右腿后边。两腿足形势如劈拳形相同。此形亦谓之退步劈拳势。第四节杂势捶退步劈拳势

先将左手钻至头左额角处,手张开,再往下捋,亦捋至左肋处,在脐左边停住,右足亦同时撤回至左足后边,仍与左势退步劈拳形势相同。左右共练四势,停住。

第五节杂势捶乌龙倒取水势

将右手从肋往下往后,如同画一圆形,从头正额处顺着身子往下落,至肚脐处靠住。左手同时从左肋处,于右手外边,手心向里往上钻,至正额处平着,相离正额二三寸许。再将右胳膊抬上去,手心向外,手背靠在正额处。左手顺着身子落下,手心向上靠住脐处,身子面向正停住。此势谓之乌龙倒取水。

第六节杂式捶单展翅势

将左足极力往后撤,至右足后边落下。右足随着亦往后撤,撤至左足处,右足后根紧对左足踝骨。右手与右足同时极力往下落王小腹处。肘与拳紧靠着肋腹,左拳仍在左肋不动。腰极力塌劲,右边小腹放在大腿上,身子亦不可太弯,往下看时,只要鼻子与足尖相齐为度。身子阴阳相合着,肩胯抽劲仍如前法。两眼跟着右手看,停住再往前看。此势谓之凤凰单展翅。

第七节杂势蛰龙出现势

再前进,先进右足,极力往前进步。左手与右足同时出去,左足亦随后跟步,如崩拳跟法相同。身势高低亦与崩拳势相同。停住再进,此势谓之蛰龙出现。第八节杂势捶黑虎出洞势

步法、身法、出手与连环黑虎出洞势相同,稳住再进。

第九节杂势捶白鹤亮翅势

身法、手法、步法与连环白鹤亮翅势相同,稳住再进。

第十节杂势捶炮拳势

出手、身法与步法均与炮拳势相同,稳住再进。

第十一节杂势捶双展翅势

两手一齐落回在小腹处,右手卷拳,手心向上,落在左手心中。两肘紧靠肋,身子如同捆住一般。右足同时往回垫步。足尖仍向外斜着。两眼往前看。此势谓之凤凰双展翅。停住再进。第十二节杂势捶入林势

出手、身法、步法仍与鹞子入林之势相同。稳住再退。第十三节杂势捶退步劈拳,乌龙取水势

仍是倒劈拳回退,手法数目如前。退到头,亦仍是乌龙倒取水之势,不可久停即进。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6:41

第十四节杂势捶燕子抄水势

将乌龙取水之势,右手过来。落下时紧接就是燕子抄水之势,停住。第十五节杂势捶崩拳势

再进步为崩拳,手法、步法与连环第一势第一节相同。

第十六节杂势捶青龙出水势

再退步,出手、身法、步法与连环青龙出水势相同。第十七节杂势捶黑虎出洞势

再进步,仍是黑虎出洞之势,稳住换势。第十八节杂势捶白鹤亮翅势

再变势,仍是白鹤亮翅之势,稳住再进。

第十九节杂势捶炮拳势

再进,仍是炮拳之势,稳住再换。第二十节杂势捶双展翅势

再换,仍是凤凰双展翅之势,稳住。第二十一节杂势捶入林势

再进,仍是鹞子入林之势,稳住再退。第二十二节杂势捶退步劈拳乌龙倒取水势

再回退,仍是退步劈拳,退到头,仍是乌龙倒取水之势,停住。

第二十三节杂势捶青龙探爪势

换势,右手从正额处五指张开,往前极力伸去,与跟相平着。两足不动,两肩平着松开抽劲。微停住势,再出左手。此势谓之青龙探爪。第二十四节杂势捶鹰捉势

换势,将左手从心口处望着右手上边出去,右手抽回右肋。两足仍是原势不动。两手伸去抽回,与鹰捉相同,此势谓之鹰捉。

第二十五节杂势捶裹手势

再换势,将左毛如连环包裹裹回(左手往里裹时,左足同时至右足踝骨处,足尖点地,足后跟欠起),右手仍在右肋不动,微停。此势谓之裹手。

第二十六节杂势捶推窗望月势

换势,将左手腕向外拧劲,斜着往外往上伸去,左足亦与左手同时出去。身势要往下缩力,又要矮,两腿与骑马裆相同。左肩里根极力松开抽劲,两眼看左手大、二指中间,右手仍在右胁下不动。此势谓之推窗望月,停住。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6:58

第二十七节杂势捶三盘落地势

换势,左手曲回落下,与大腿根相平,相离二三寸许,手腕极力往外扭劲,胳膊如半圆形。右手亦与左手同时落下,手腕向外扭劲,两手相同,两腿仍是骑马裆势不动,两眼往左往前看,两肩松开往外开劲,又往回抽劲,腰往下塌劲。此势谓之三盘落地。

第二十八节杂势捶懒龙卧道势

再进,先将左手向前极力撑着劲出去,与心口平。将手卷上拳,手腕朝里拧劲,手心向上。又将手如包裹劲,裹回手至心口处,胳膊紧靠肋。右手极力同时与左手裹回来时,从左手腕上边出去,手心向上。左手心翻向下,右足亦与右手同时出去,两腿与龙形步法相同。两眼顺着右手往前看,两肩极力往下垂劲,又往外开劲,微停。此势谓之懒龙卧道。

第二十九节杂势捶乌龙翻江势

再进步,先将左腿往前进步落下,与鹞子入林步法相同。左手于右手下边出去,右手拉回,可与左腿出去同时拉回,两手与横拳相同。两眼看前手,停住。此势谓之乌龙翻江。第三十节杂势捶崩拳势

再进,先进右手,与崩拳相同,两足不动,停住。第三十一节杂势捶龙虎相交势

再右足极力提起,往前蹬去,如画半圆形势,心口相平为度。左手与右足同时出去,与右足相齐。此势谓之龙虎相交,停住。第三十二节杂势捶出洞势

再进,将右足落在前边,右手出去,左手拉回,仍与黑虎出洞之势相同。停住。第三十三节杂势捶亮翅势

再换,仍是白鹤亮翅之势,停住。

第三十四节杂势捶炮拳势

再换势,仍是炮拳之势,微停。第三十五节杂势捶双展翅势

再换势,仍是凤凰双展翅之势,停住。

第三十六节杂势捶入林势

再进,仍是鹞子入林之势,停住。亦谓之顺步炮拳。

第三十七节杂势捶倒取水势

再后退,仍是倒劈拳,到原起处,仍是乌龙倒取水势,停住。

第三十八节杂式捶单展翅势

再退,仍是凤凰单展翅之势,停住。第三十九节杂势蛰龙出现势

再进步,仍是蛰龙出现之势。第四十节杂势捶出洞势

再进,仍是黑虎出洞之势,停住。第四十一节杂势捶风摆荷叶势

再将两手一齐从前下落,顺着左由下向上如画一圆形,从后边回来。再从目前,往右前双手推去,两手掌皆立着,与肩相齐。右手极力伸直,左手在右肩处。右足随着两手往回迈步,两腿形与青龙出水剪子股势相同。两手向后推,两眼亦顺着两手向后看。两肩仍如前抽劲,微停。此势谓之风摆荷叶。

第四十二节杂势捶指路势

再进,将左拳从右肩处往前往左伸去,如崩拳手相同,右手亦随着向下曲回在右肋处。左足与左手同时出去,如崩拳步法,惟后足不跟步。

白薇子 发表于 2015-8-2 19:47:15

第四十三节杂势捶出洞势

再进步,仍是黑虎出洞之势,不可停即回。

第四十四节杂势捶回身收势

回身势,仍是鹞子翻身之势,停住。立正休息。

第十四章十二形全体大用学(安身炮)安身炮者,譬如天地之化育,万物各得其所也。在腹内气之体言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外之用言之。可以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夫人诚有是气,至圣之德,至诚之道,亦可以知,亦可以为矣。在拳中即为大德小德。大德者,内外合一之劲,其出无穷。小德者,如拳中之变化生生不已也,譬如溥博源泉而时出之。如此形意拳之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至矣。学者知此,则形意拳中之内劲,即天地之理也,又人之性也,亦道家之金丹也。劲也,理也,性也,金丹也,形名虽异,其理则一。其劲能与诸家道理合一,亦可以同登圣域,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学者胡不勉力而行之哉。

第一节安身炮

甲乙二人对舞(甲上手,乙下手。甲起点三体势,乙起点三体势)。

甲先将左手向外拍出乙之左手,即速出右手,进步打崩拳。乙即速先向后撤右足,左足提起,紧靠右腿。再将左手将甲之右手向外推去,即速进步还打崩拳。第二节安身炮

甲即将右手向后拉乙之右手,左手与右手同时向乙之面劈去,两足不动。

乙即将右手抽回抬起,左手与右手同时即向甲之心口打去,如鹞予入林之势。甲再先将左足垫横,右足进至乙之左足外边,左手曲回,即搂乙之左手向后拉。右手亦同时向乙之面劈去,如劈拳。

第三节安身炮

乙即将左足垫横,急进右足,速将左手抽回抬起,右手同时向着甲之左面劈去。甲即将右手向里裹劲,手心向上,左手腕向外扭劲。离面一二寸手心向下。两手一齐向着乙之右胳膊截去,谓之双截手,右足同时向前迈步。

第四节安身炮

乙即速左手向着甲之面劈去,右手拉回在心口右边。

甲即换右双截手,与左边相同,随后用右手从自己左手下边出去,向着乙之心口打去,两足仍不劲。第五节安身炮

乙将左足向后撤,右足提起,先将右手托着甲之右手,向后引进落空,随后再将左手,从甲之手腕底下伸去向后拉,又向后拨,即速将右手向着甲之心口打去。右足亦随着落下,连拉带拨带打,一、二三合成一气不可间断。

甲即向下坐腰,右手在乙之右手上边如同捯物往回捯,左手向自己右手前头亦如右手捯法相同。随后即将右手向着乙之面抓去,连捯带抓一、二、三亦成一气不可间断。第六节安身炮

乙即速曲回右手,再即向着甲之右手钻去,左手拉至心口处,身势要矮。

甲即速用左胳膊将乙之右胳膊挑起,右手抽回,再向着乙之心口打去。左足与右手同时进步,手足与炮拳势相同。第七节安身炮

乙即速退步劈拳,用左手将甲之右手扣住,右手抽回在心口处,手心向下。甲即用左手将乙之左手搂开,右手向着乙之左面,用手背打去,右足与右手同时进步。

第八节安身炮

乙即退右足,左足随着退,谓之后代后,左手抽回,再即速钻出,手足要同时动作。甲即速进右足,跟左足,将左手拍出乙之左手。右手从乙之胳膊下边,向着乙之左面劈去,谓之偷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形意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