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流人物] 山林功夫人物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陌禾
18 岁
16 两
0 条
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资料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陌禾
18 岁
16 两
0 条
55
沙发
 楼主| 苏瑾墨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5 23:5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苏瑾墨 于 2016-3-19 13:25 编辑



        行正(1914年—1987年),字愿安。俗姓李,登封城关刘庄人。6岁出家少林寺,拜德宝为师,赐法名行正。后随师习禅研武。1928年,寺院被焚后与寺僧一起耕田,保护寺院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任少林寺当家和尚。1937年,豫西遭大旱,少林寺也因所种田地大都无收。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行正大师不顾视力低下,来往于崇山峻岭之间,卖煤换粮,终于带领僧众度过历史上少见的灾荒年。1958年赴武汉佛教训练班学习。“文革”时,造反派冲入少林寺破“四旧”,为此,行正用转移地点、埋藏等方法,保存传世佛经数千册、达摩铜像、紧那罗王铁像、匾额多块等。后造反派欲砸毁千佛殿铜佛,大师用身体护住铜佛,从而保住了这尊珍贵的铜佛,后来造反派又想用炸掉塔林全部古塔,行正大师闻知后,前去劝说,并又徒步疾驰县委,请求制止,最终制止了毁塔事件。大师用果敢的行动及真诚的心,保住了号称中国古塔博物馆的塔林免遭浩动。1982年后行正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1986年10月,行正出任少林寺方丈,称二十九代。大师在任期间致力于弘扬禅法和光大少林功夫事宜,使禅宗祖庭和功夫胜地得以复兴。1987年圆寂,年73岁,葬于塔林。
僧稠,钜鹿人,为北魏至北齐时名僧。据《高僧传》、《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朝野佥载》载,稠禅师初出家于钜鹿景明寺,后被跋陀门人道房引度为弟子,随跋陀入少林寺。在他刚出家时,常受到一些懂武术的小和尚“殴击”,于是他发奋习武,最后练得筋骨强健,拳捷骁武,使先前侮之者“俯伏流汗”。僧稠的小乘禅法造诣颇深,有“光(慧光)以学显、稠以禅著”之称。跋陀也曾说,自葱岭以东,禅学最著名者是僧稠。跋陀之后,僧稠曾继之主持少林寺。北齐天保三年(552年),文宣帝在邺城(今安阳西)为之造云门寺,让其传法,他在那里著《止观法》两卷。僧稠于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圆寂。

紧那罗,不知其来历。据《嵩书》记载:“至正初(1341年)忽有一僧至少林,蓬头裸背跣足,止著单裩,在厨中作务。……至十一年辛卯(1351年)三月二十六日,颍州红巾贼率众突至少林,欲行劫掠,此僧乃持一火棍而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贼众望见,惊怖而遁。僧大叫曰:‘吾紧那罗王也!’言讫遂没。人始知为菩萨化身也。”紧那罗在少林寺地位极重,寺中有紧那罗殿和其塑像,被尊为少林护伽蓝神。


德根(1914年—1970年)是近现代著名少林功夫大师。俗姓韩,巩县(今巩义)关帝庙人,6岁出家巩县少林寺下院慈云寺,拜素端为师,赐法名德根。他16岁回少林寺,从贞绪大师习武,掌握少林功夫拳械等众多功法,为近现代最知名的武僧。1946年,德根出任少林寺武僧教头,传授少林武功,使少林功夫在最严峻的时刻得以传承。新中国成立后,德根受教育部门之请专职传授少林功夫。1962年受文教局的委托,由德根口述,整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比较全面反映少林功夫的专著《少林功夫概要》(内部刊印)。1970年,德根不幸病逝,终年56岁。


贞绪(1893年—1955年)法名贞绪,字耀宗,巩县鲁庄人,俗姓李。6岁出家巩县(今巩义)少林寺下院龙兴寺,拜纯智为师。民国9年(1920年)回少林寺,从恒林学习少林武功,后成为著名武术大师。民国18年(1929年)任少林寺监院,和监寺淳朴等共同主持少林寺。1930年与淳朴、素典、贞俊、行敬等共同募资重修损毁严重的初祖庵大殿,使河南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得以保护。民国27年(1938年)至33年(1944年)在任少林寺当家和尚时,从天王殿到法堂共植柏树200余棵。此间为了继承和光大少林功夫,他与原寺院还俗武僧俗子吴山林大师等一起组织训练武僧。贞绪主持少林寺时,还和众僧一起整修了方丈室、立雪亭等。1955年,贞绪圆寂,世寿6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陌禾
18 岁
16 两
0 条
55
板凳
 楼主| 苏瑾墨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6 02:5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苏瑾墨 于 2016-3-19 13:30 编辑

素典(1878年—1946年),号清禅,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于河南偃师逯寨,俗姓任。光绪中出家少林寺,旦暮习禅,研修武功,成为少林知名禅师。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土匪横行,通力协助恒林大师筹建少林保卫团,平息匪患,使少林地区重归平安。此间,他走五台、奔峨眉、下宁沪、讲经传法,扬名于佛门。1928年,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千年古刹惨遭浩劫。在此危难之时,出任少林寺知客,接纳四方,力谋重整少林。他与淳朴、贞绪一道重修了达摩亭、方丈室、山门诸殿,并广植柏树于少林,1930年,少林最古老的建筑初祖庵大殿,因长期风吹雨浸,日久倒塌。他与淳朴等不忍千年古殿毁于一旦,力倡募资重修,使河南最早的建筑得以保存。面对民国时少林功夫后继乏人的局面,他与贞绪等训练武僧,并在少林中学开设武术课,使少林功夫得以光大。典公在长期担任知客期间,积劳成疾,于1946年11月圆寂于方丈室,年68岁。
妙兴(1891年—1927年)是少林寺著名武僧和僧兵首领。法名妙兴,字文豪,号金罗汉,河南临汝谢湾人。八岁出家少林寺,拜恒林为师,自幼随师习武,被称为奇才,遂授以少林寺嫡传各种拳械并点穴、卸骨、擒拿等功夫,成为功法深厚的武术大师。后任寺院武术教头。凡俗家有入寺比武者,妙兴与之较,无不胜。妙兴还随恒林参加了诸多与土匪的战斗。民国十二年(1923年),恒林圆寂,嘱妙兴继任住持,众即推之出任登封县僧会司僧会和少林寺住持(当家和尚)。妙兴在任时,打破历代少林寺秘技不外传之旨,将少林嫡传武功传授给了众多俗家弟子。妙兴还著有《少林宗派渊源世系图解》、《少林拳解》、《少林棍解》、《达摩五经拳》、《禅杖图解》、《少林戒约释义》、《增补拳械箴言》等书,藏于寺。1923年,吴佩孚命其师长张玉山收编湖北第一师别动队,第一旅旅长卢耀堂觊觎少林寺枪支,任命妙兴所率的少林保卫团僧兵武装为第一团,妙兴任团长,住于少林寺。1925年胡景翼、阚玉琨爆发战争,妙兴率僧兵袭击阚部崔继华军。1927年农历二月,妙兴率第一团从少林寺出发,随卢旅开驻郑州,后调舞阳。是年农历六月率部与任应岐军交战时阵亡,年仅36岁。

恒林(1865年—1923年)是清末民初著名少林武僧和禅师。法名恒林,号云松,登封江左宋寨人(今属伊川)。光绪初年出家少林寺,潜心研习少林武功,得少林功夫精髓,后长期任少林武僧教头,传授少林武功。民国元年(1912年),充任登封县僧会司僧会(会长),后任少林寺当家和尚。他不仅精于武功,也精于禅学,每登坛说法,无不叹服。民国初年,世局不稳,战事不断,土匪蜂起豫西,精于武功的恒林被推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上任后组织僧兵,并购置枪械,进行训练。民国九年(1920年),恒林率领精通武功并配有枪械的少林保卫团在梯子沟、白玉沟、熬子坪等地与土匪进行大小数十战,无不胜。是年匪首牛保成、牛邦、孙天章、段洪涛众匪合攻巩县鲁庄,巩县九区民团与之战,匪退逃时偃师十四、十五民团加入追击,当土匪退至熬子坪时,恒林率少林寺保卫团截击,大获全胜,少林地区匪患得到遏制。河南省长张凤台为此给恒林颁以奖章、奖状,并献“威灵普被”匾额于少林寺;河洛尹阎伦如赠恒林以“少林活佛”匾旌其功。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恒林圆寂,四方百姓无不叹息。

玄机,明末清初少林寺著名武僧,尤精拳法,为一代拳术大师。玄机于明万历时入少林寺为僧,精研拳法。后将拳法传于陈松泉,陈再传张鸣鹗,清初张孔昭将其拳法著成《拳经》一书传世。玄机和尚在少林寺任都提举一职,当为拳术教头。天启二年(1622年)曾和正道、超永、圆会、道权等共同修建初祖庵千佛殿。崇祯四年(1631年)又同住持慧喜共同重修少林寺横翠亭。清康熙时玄机卒于少林寺。玄机大师对少林拳法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洪纪、洪信、广按、宗想、宗岱均为明代著名武僧。六僧皆以棍术闻名。据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载:宗猷曾学棍于洪纪,后洪纪于明末被流兵战死。广按乃法门高足,尽得转师之技而神之,对宗猷学棍耳提面示,开示神奇。宗想、宗岱与宗猷为友,常在一起习武。又据《陆桴亭文集·石敬岩传》上有棍术家洪信。《手臂录》载洪纪为洪转昆弟,精于棍法。


宗擎、普从,明代少林寺著名武僧。嘉靖辛酉(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自云中(山西大同)赴沿海抗倭前线,路经少林寺,请寺僧为之演棍,大猷云少林之棍:“传久而讹,真诀皆失。”少林寺住持小山请大猷指正,大猷说“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于是小山从寺僧年少有勇者中选出宗擎、普从,随俞大猷赴抗倭前线。大猷谆谆教之实战少林棍法三年之久,二僧练得“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后二僧回归少林寺,将战场上学的棍法传于少林寺,精者达近百人,普从归寺后不久圆寂。万历丁丑(1577年),宗擎在北京神机营遇到调兵马粮草的俞大猷,俞备感欣喜,临别题《诗送少林寺宗擎有序》诗。宗擎、普从对少林棍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顺、普便,明代著名少林武僧。广顺,号万庵,称顺公万庵,顺公早年入少林寺为僧,是著名武僧将领周友之徒孙,深得友公真传。明嘉靖末,倭寇侵犯我沿海,时任少林寺都提举的万庵和尚,应召参加抗倭战争,并立下战功。他是武僧周友家族中已知的一位因抗倭而立功的武僧。又据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建初祖殿记》碑和嘉靖四十五年《释迦双足灵僧碑》载,顺公曾任少林寺监寺和登封县僧会司僧官,是少林寺极有影响的僧人。普便,号大才,明嘉靖末,因参加抗倭战争而立功。顺公和便公是少林寺两位有名字可查的抗倭立功的武僧。

月空,明代著名武僧。据《日知录》、《倭变志》等载,明朝嘉靖时,少林武僧月空,接到都督万表檄文,率僧兵三十余人,开赴松江一带抗击倭寇,30名武僧持七尺铁棒击杀大量倭寇,后因救被倭寇劫持的百姓,中倭寇埋伏,30名武僧都战死沙场,在少林僧兵抗倭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洪转,明代少林寺著名武僧,正德时出家少林寺,后随师叔、著名武僧周友和尚习武,尤精棍法,为一代棍法大师。明万历中,俗家弟子程宗猷到少林寺习武,曾从洪转演习少林棍法。《少林棍法阐宗》云其:“师年逾八十耆老,棍法神异,寺众推尊。”洪转不仅是棍法大师,而且对枪法颇有研究,曾著有《梦绿堂枪法》一卷传世。洪转在嘉靖时还曾任登封县僧会司僧官。洪转对少林棍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参(1517年—1574年),明代著名武僧和僧兵将领,法名周参,号竺方。颍川(今禹州或登封)人。少时出家少林寺,礼悟空为师,“习学演武,名播四海,武亚诸方”。他还精于兵法,官民闻其名而归之,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河南柘城人师尚诏起义,他奉上司官府之命,率50名少林僧兵前往镇压。在战场上,“运大智于沙场,战雄兵于顷刻”。周参不仅精于武功,而且任少林寺监寺(仅次于住持)和提点达三十多年,长期协助住持执掌少林寺。万历元年(1537年),官府因寺僧参战有功而免除少林寺新加税粮,就是由周参提请免除的。万历二年(1574年)周参圆寂,年58岁,僧腊43,葬于塔林。

小山(1500年—1568年)是明代著名禅宗大师。法名宗书,字大章,号小山。原籍顺德南和人(今河北南和),俗姓李,十岁入学,读习儒业,云:“此皆世法,非出世法也。”于是15岁出家开元寺,后闭关太行山修行三载。年20,闻月舟禅师在少林寺传授达摩心宗,遂赴少林寺居其席下习禅。他从月舟八年,“洞上宗风,蒙赐印可”。后游历诸寺,讲经说法,推演禅宗,名重佛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三十四年(1555年),少林耆宿三请小山出任少林住持,不就。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少林复请,小山领朝廷礼部文书,正式出任少林寺住持。在他主持少林寺期间,“大开法席,众盈五百”,使少林曹洞宗风复振。后四处募资,对寺院大加修葺,并重建少林寺初祖殿。小山主持少林寺期间,正值明代抗倭战争,身为住持的他,数度派遣少林僧兵赴沿海抗倭前线,屡建战功,使少林僧兵名扬四方。小山自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主持少林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使少林达到极盛。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退席居于宗镜庵,隆庆元年(1568年)冬圆寂,年68岁,僧腊36,嗣法弟子镇性等将其灵骨三分,分别建塔于少林寺、宗镜庵和顺德祖茔。

匾囤(?—1563年)法名悟须,字无空,号匾囤,明代著名禅师和少林武僧。俗姓陈,河南禹州名宦陈氏子。年20,出家少林寺,礼梵僧喇嘛(道源)为师。后游历名山大川,曾结庐于峨眉绝顶修行。他深得禅要,在京城讲法,“名振京师”,王公及士庶皆尊之。宫中御史张暹等在京都(北京)为之创建吉祥庵让其传法。小山主持少林时返回少林寺,出资创办大法会。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赴四川峨眉山,当行至夔州(四川奉节)江中时说道:“道旷无涯,逢人不尽。”言毕,登岸而逝。徒孙普明等以其出家于少林寺,归葬于塔林。明英宗曾孙新昌王朱厚尊为其撰《匾囤和尚碑》。匾囤不仅精禅学,而且是一位著名武僧。据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载,他承其师父所传拳棍,曾救人于苗族山寨,苗人把他尊为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4-30 01:55 , Processed in 0.327319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