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5:44:17

古荥阳城的辉煌历史 荥阳之荥

          这是我的家乡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5:46:43

       荥阳之荥:穿越时空隧道,揭示历史面目,终于发现位居嵩山东北,黄河南岸的荥阳,是伏羲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黄帝元妃嫘祖养蚕缫丝制衣的主要活动区,是祖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立汉、兴唐定鼎天下的主战场,是中国古代最早修筑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的渠首工程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是中原一带有名的文人荟萃的兴教办学之乡。

    荥阳是华夏祖根文化的核心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源头,是中华历史上立汉兴唐的地方。我们的祖先在浮戏山、虎牢关、檀山原和鸿沟一带,曾经演绎过一幕幕惊世创举

    荥(xíng)阳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郑州西15千米,北临黄河,是隶属于省会郑州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总面积908平方千米。总人口65万人(2005年)。

    今天的荥阳,由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县和地区分合演变而成,其所辖的地域,在郑州城区以西、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山脉东段浮戏山以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广武山以南。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并且有荥阳关、虎牢关等险关要隘,有广武山、鸿沟等名山沟川。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立县历史已有2200多年,为历代政治要区和军事重镇。

    荥阳是历史上的政治要地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

    公元前773年 - 荥阳是一座久负盛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两京襟带,三秦咽喉”。 公元前773年,郑桓公姬友预感周王朝危机深重,把郑国的眷属、部族、财产安顿在“雒之东土,河济之南”的东虢国(在今荥阳市境内),西周灭亡后,其子掘突以虢郐为据点展开“武公之略”,在中原建立了强大的郑国。

    在历史上是郡治要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西汉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辖荥阳、成皋(今荥阳汜水镇)、故市(今郑州西北)、密县、中牟、新郑、苑陵等县。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河南郡为荥阳郡,郡治仍在荥阳。

    北魏时,在武牢(即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北周灭北齐后,将荥阳及其附近地区组成的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所设在成皋(即武牢关、虎牢关)。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郑州州府治所仍设在成皋(即虎牢)。唐朝时,郑州的行政建置有所变化,其辖区变为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等县,直到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府治所才从成皋移至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

    1949年元月,豫西四分区改组为中共郑州地委与郑州专员公署(开封专区前身),由登封大金店迁来荥阳,辖新郑、郑县、密县、登封、巩县、荥阳、成皋7县,办公地点设在荥阳。直到1954年2月,中共郑州地委和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开封,改称开封专区。

    荥阳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 ,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

    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欧阳修、阮籍等文人墨客也都在此写下了千古绝唱。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5:48:11

       荥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在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上,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所: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三国时,曹操在荥阳遭遇董卓大将徐荣“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引自《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而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牛口峪一带与割据势力窦建德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集合荥阳大海寺,根据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张,各路义军四面出击,开创农民起义走向辉煌、明王朝统治开始崩溃的新时期。

       荥阳在历史上是水运枢纽,粮储中心大禹于荥泽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魏惠王开鸿沟,在荥阳北开口(荥口),引黄水经圃田入大梁。秦始皇疏鸿沟以通淮、泗,漕运淮河南北粮食至荥阳敖仓。隋炀帝大规模修治洛、黄、汴河,称通济渠,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是当时的水运枢纽。唐代输天下之粮于武牢仓、河阴仓,再运至长安。北宋视汴河为国之命脉,漕运四方粮食至汴梁,荥阳人称为运粮河。当时,荥阳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荥阳是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公元前360年,战国时的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淮阳)、山东的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商业贸易网。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在战国至秦汉魏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促进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战国以后地位日升,西汉至西晋、北魏时期,荥阳一直为郡治之所,管辖今郑州、开封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荥阳,不但是郑州地区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是荥阳的繁荣时期。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蓟(今北京市)、邯郸、洛阳等著名城市并列。

      荥阳有各种文物古迹181处,国家级2处。织机洞遗址、大师姑城址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织机洞遗址:织机洞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南20公里的崔庙镇王宗店村北500米,这里为嵩山北麓浅山丘陵地带。洞口高5米,深19.6米,宽12.9米。1984年,荥阳市文物普查时发现动物化石和陶器残片。1985年初文物普查中发现。洞穴呈石厦状,口宽12~15米,进深21米以上,洞内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后经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文化堆积24层,用火痕迹17处。发掘出土大角鹿、披毛犀、羚羊、野牛等动物化石2000余件,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器2万余件。自1985年荥阳织机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调查、发掘、整理和研究,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物,是近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遗址的发掘考察工作对目前世界人类学争论的焦点———现代人的起源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同时在东亚旧石器文化考古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5:50:08

荥阳之文化遗址

                     主要来自互联网,经过浏览修改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5:52:31

大师姑城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单纯的二里头文化城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东方军事重镇或者是方国的都邑。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夏代的城市发展、社会结构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探讨夏代晚期夏商文化关系、夏商交替年代等一列我国夏商考古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娘娘寨遗址: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它的发现是河南乃至全国西周城址考古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郑州地区西周文化遗存几近空白的缺憾。娘娘寨两周城址对建立两周时期居址分期编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重新认识宗周文化因素在各地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对中原地区西周封国研究也具有重要突破。

关帝庙遗址: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是黄河以南地区首次大面积揭露的商代晚期聚落,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的发现及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大规模揭露,在商代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

青台“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广武镇青台村东,临近唐岗水库,遗址突出地面形成高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遗址。民国年间,瑞典人T·J·阿尔纳曾在遗址南部发掘,其所著《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中有记载。1934年,河南考古学家陈云路、郭宝钧等人曾在此遗址中部小面积发掘。1951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鼎、王仲殊、安志敏、马得志等人在该遗址调查发掘,写有《河南成皋广武区考古纪略》,发表于《科学通报》1951年2卷7期。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明周藩原武温穆王朱朝抡及张太妃合葬墓。该墓壁画内容丰富,顶部绘天空景象,前新月、后红日,中缀星斗。北壁绘宝殿佛龛,龛中佛站于莲座之上,结手印作接迎势。佛像端庄,背光四射,佛左立双面玉女,右立羽童,两侧有展翅欲飞仙鹤。左下方一麒麟,右下方一大象、座前有宝鼎薰香,香烟袅袅,最下为起伏的水波纹。东壁前绘一坐佛,手持钵盂,头顶有一道仙气,气中五人。第一人面像和善,蓄三牙胡须,身着帝王衣冠,似为男墓主人。第二人面目清秀,着王妃衣冠,似女墓主人。其余三人似墓主人亲友。依次为两排前来赴会的菩萨、天女、罗汉、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菩萨和颜悦色,着五色衣;天女眉清目秀,着华服;罗汉面目威严,披袈裟。上排人物坐于莲花宝座上,下排人物坐于碧波中莲花上,皆合掌面佛。佛上面画云霞,云霞中有排箫、横笛、琵琶等乐器一排。整个画面描绘的是温穆王与人为善,死后感动天地,菩萨、仙女迎接死者灵魂升天的隆重场面。西壁的内容与东壁相似,其前佛作诵经状,意为死者超度。其后菩萨上排第一人,手执如意向佛献礼,意在表现温穆王生前敬佛的思想。该墓壁画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绘画艺术和原武温穆王的重要资料,是河南省文件保护单位。

韩仁铭: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名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刻。金正大五年(1228)荥阳县令李辅之发现,清康熙年间又曾一度散失,后又发现。碑文左侧刻有金正大五年赵秉文和正大六年李天翼跋语和李献能题铭,详述该碑出土情况。额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碑文隶书,8行,行存18字。记述韩仁做官的政绩和不幸短命后,上级官员令地方以少牢祭祀,以示褒扬的情况。碑文字体疏朗,行笔遒劲,为汉隶书体另一流派。碑额篆书结体长短随字结构,行间茂密,和而能变,与碑文隶书同出一人之手,世称双绝。

飞龙顶:创建于明永乐年间,嘉靖时进行大规模修建。位于荥阳市高村乡,誉为“中原奇观”。东山建筑群曰陈州,西曰华山,南有南崖阁,北有祖师大殿和金顶。二门内高浮雕琉璃影壁、陈州歇山式无梁殿及大殿塑像、壁画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惜于飞龙顶“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兴国寺:位于市区东10公里二十里铺乡兴国寺村。唐咸亨三年(672)建造,宋太平兴国年间重修,后废。现存唐、明造像石刻3座、菩萨2,大佛1。注:此地就在我回老家的必经之地,我曾多次去那里上香,我知道的修缮就有三次了。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00:39

逍遥观:位于高山乡竹川村。位于高山乡竹川村。始建年无考。根据出土碑碣记载,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山门“逍遥观”匾额为晚清翰林院编修赵东阶所书。现尚存正殿一座,逍遥观举废碑一通,该碑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勒石,记述逍遥观盛衰历史与竹川的名胜风光。

京城城墙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荥阳市东南约10公里的京襄城村。京城,历代文献多有记载,为故郑邑,郑庄公封弟于此,《左传》所谓“京城大叔”即此。京城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722米,东西宽1418米,周长6300米。今存城墙8段,长1000多米,其中东南一段长约60多米,高约10米。东北城角长约200余米,高约6米,墙基宽约25米。城墙土质非常坚硬,夯层十分清晰。南墙与东墙外有深沟。京城在古荥阳城西南约20公里,春秋属郑,战国属韩,秦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仍置京县。京城的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的名城;城内地面上广布春秋至汉代遗物,城外四周也发现大量的空心砖墓。1979年城内还出土了两枚汉代金饼,重约500克。

环翠峪风景区:在庙子境内,河南省级风景名胜区。卧龙峰顶有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堡、黄帝妃子嫘祖庙、回归钟(警世钟)、皮定均司令员豫西抗日指挥部旧址、罕见的石头开花等;古老相传的婆媳让水形成的贤孝文化、家庭美德教育基地、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寿”摩崖石刻、植物活化石万年古橿树与峰顶相互辉映。 注:来到荥阳不到这里来看一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这里的山水特别漂亮,里面最著名的是一个溶洞——雪花洞,里面的溶石千姿百态,目不暇接。

桃花峪景区:广武镇东北部,这里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建有黄河中下游分界界碑。注:在这里看黄河绝对是一种享受

油坊秦氏大院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最为繁荣和国力最为强大的时期,号称“康雍乾”盛世。荥阳一些村庄至今保存下来的几处古代豪宅大院,如城关乡的桃李与北周村、汜水镇的赵村、广武镇的苏寨和高村乡的油坊等几乎都创建于此时。这些豪宅大院为了解和印证“康雍乾”时期的社会情况提供了一份最生动、最真实的画卷。就房屋的保存数量、院落的完整性看,数高村乡油坊村的秦氏大院最为突出。

三公像:郑氏三公紫铜雕像高28.1米,于2004年9月30日在荥阳举行的“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暨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10周年”庆典大会上宣告落成。 注:这里是我最熟的地方了,小时候经常跑到上面玩,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是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分别被郑氏后裔称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郑氏三公”

汉霸二王城: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东北约17公里的广武山上,两座城址中隔鸿沟,遥遥相对,这就是秦汉之际,刘邦与项羽对垒所筑的东、西广武城。西城为刘邦所筑,称汉王城;东城为项羽所筑,称霸王城。二城中隔广武涧(战国时期的鸿沟),涧深200米,宽100米,口宽约800米,南北走向。二城之北紧靠黄河,西南万山丛错,形势险要。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是这里鸿沟。 注:这里就是我们在象棋盘上所看到的楚河汉界喽,我知道的时候还激动了好一会儿呢!

虎牢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05:01

王宗店石窟:位于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北的一处浅石山的崖壁上,开凿于北齐天统四年(568)。窟门高1.22米,内高1.72米,门口宽1米,内宽1.8米,主要刻佛教造像7尊。居中为阿弥陀佛,赤脚立于莲花之上,座下两童子,旁雕阿难、迦叶二弟子和文殊、普贤二菩萨。菩萨前刻青狮、白象,两边刻二力士等。造像上方还线刻有飞天及瑞禽等。所饰彩绘,多已剥蚀。门口外上方,还摩刻有“都邑主宋市荣伏波将军”、“邑主”以及“邑中正”、“都佛堂主”等110位地方官员与宋氏族人捐建者的题名。 

新建观音寺碣:现存荥阳市王村镇一所小学内,青石雕刻,高0.60米,宽0.63米,唐武德五年(622)刻。碑文左右计12行,每行1—14字,计117字。右上侧首行刻“新建观音寺碣”6字,下为碑(碣)的内容。记述王世充、窦建德联合与秦王李世民为敌,秦王大怒,发兵一举灭窦。班师当夜风雨大作,忽见东南天空光焰冲天,观音菩萨现身其中;而秦王李世民见此高兴地告诉群臣:有上天和神灵的保佑,大功可以告成。于是下令敕建观音寺。末署“武德五年国学助教陆德明撰”。

洞林寺:位于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村北,西距少林寺50公里。距《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赐名洞林大觉禅寺,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洞林寺曾经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宝刹,属佛教临济宗道场。达摩师祖传教东土,法留‘天中三林’(洞林、少林、竹林)。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中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历代王侯将相多在此拜佛。洞林寺曾于唐、宋、元相继重建,在元、明盛极一时。明朝皇帝朱元璋诏命国舅西堂宝公住持洞林寺,并“拨官地五顷为瞻寺田永不起税”。清朝康熙乾隆光绪年间也有重修洞林寺记载。现被少林寺接管,计划投资约3亿元建设一个大型的佛学院, 除预科班和本科班外,再设立3年制研究生班,只对出家人招生。 注:这里我应该好像是去过吧,但是名字我一定知道,每一个在贾峪的人都听说过它。

大海寺:创建于北魏孝昌元年(525)以前,兴盛于唐,其旧址的中心就分布于今荥阳市人民广场一带。1976年3月,郑州市博物馆等在这里对一个窖藏坑进行清理发掘,一次出土石刻造像40余件,其时代分属北魏、唐代中晚期和北宋三朝,内容包括造像碑1通,坐佛8尊、菩萨18尊、菩萨头像10个、释迦牟尼佛1尊等。 注:这个地方我穷其一生都不会忘了他,在我无助困难绝望的时候塌地给了我一双希望的手。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豫龙镇檀山脚下,今天的狼窝刘村南高地,现为刘禹锡公园,北入口处之巨龙雕塑为世界最长龙雕塑。公园占地18万多平方米。整个公园以刘禹锡墓为基础,以刘禹锡的诗词文化为主题,是一个充分融合园林艺术的美丽公园。进入公园,可以看到高大的刘禹锡塑像,看他巍然屹立,遥望远方。从北进入,可以看到一个大的人工湖,湖水和溪流相连,贯穿东西。整个公园分为禹锡园和诗豪园,北边的就是禹锡园,沿湖而上,可以看到湖边的腊梅花开得正盛,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可以看到湖边的大石上刻着许多名家的书法。十步一景,景中有诗,诗中有景。沿着石头的小路往前走,看到了刘禹锡的墓。沿溪流而下,走过小桥,我们就来到了诗豪园,在这里有十二牌坊,是以诗人一生的经历为线而建成的 ,荥阳坊-洛阳坊-扬州坊-苏州坊.....每个牌坊都有诗人的诗句,让人浮想联翩。注:小学每一次的清明扫墓郊游,这里是必到之地,我已经转过数百次了。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08:42

李商隐墓:位于豫龙镇苜蓿洼村南,现为李商隐公园。墓冢高4.13米,东西长10.4米,南北宽约10米,东低西高,呈棺木状。墓冢面南的基部有一窄洞,仅可容身,看似墓道,实际是上个世纪中叶,当地百姓为了躲僻战乱而依墓冢挖下的隐身之洞。据当地群众讲,原来墓冢的西南100米处有小冢一座,为李商隐叔父墓,后被夷为平地,化为耕田。 注:这里离市中心有些偏僻,只去过一两次,每一次去都看都有慕名的人来游览

董天知故居:故居位于荥阳市索河路街道办事处城关村(即荥阳老城)南街,坐东向西,初建于明清,占地约700平方米,原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均为砖(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由于年久失修,至1990年后,只剩前院1所正房,而此房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修缮。2005年7月,荥阳市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根据该院建筑的原布局及式样,统一进行复建和落架大修。整修后的故居,分为前、中、后院三部分。前院有大门楼、临街房和正房;中院有正房和北厢房;后院,为附属院落。初步恢复了故居的历史风貌。注:看到上面的老城了吗,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现在我还在这了上学,对这个地方我小时候经常去,很漂亮,真的有古代房屋的感觉 。

等慈寺:故址位于荥阳市汜水镇赵村东南。唐武德四年(621)在今汜水、王村镇和高村乡等荥阳西北一带发生了一场关系唐王朝命运的关键战役——武牢之战。结果李世民大败窦建德,夺取了最后胜利,奠定了唐朝最后消灭王世充,统一中原的基础。李世民登基做皇帝后,为追念在这次战役中死亡的士兵,颂扬武功,也为昭示其仁慈之心,就将双方战死之官兵尸骨集体掩埋,建寺为他们超度亡灵,寺成,名曰“等慈寺”。等慈寺之所以著名,关键是因为寺中有2通十分重要和珍贵的大唐名碑。一通是《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该碑刻立于唐贞观(627—649)初年,颜师古(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祖,著名儒学大师)奉敕撰或书(因碑文“敕”后损一字)。碑高4.7米,宽1.53米,碑首有“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9字篆额。碑身文字为正楷而多魏碑之意,共32行,行65字。其内容记述了唐初武牢之战的历史及其唐太宗敕建等慈寺情况,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更由于其字“既有匀净精劲之风采,又得茂密雄健之精神,结体于精妙见姿势,下笔峻利而又沉稳,为唐楷中之杰出者”。因此,代代被人捶拓、著录和临摹,受到珍爱。一通是《大唐纪功颂》碑。唐高宗李治于显庆四年(659)八月十五日,东封泰山返回路过等慈寺时所撰并书。高4.5米,宽1.9米,碑首处有飞白书“大唐纪公颂”5字。碑身内容为歌颂其父皇、太宗李世民大败窦建德的丰功伟绩等。因此碑笔力雄健挺拔,运笔便捷,飞白书额,矫若游龙;碑文纵逸潇洒;石质细润,雕刻精细,故被誉为“三绝碑”。碑阴为随驾大臣许敬宗等的题名。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海寺十一面观音造像:1976年3月荥阳大海寺旧址出土的菩萨造像之一。膝以下残缺,存高1.71米。高发髻,面相丰满圆润,有白毫。发髻正面刻8个小头像,最上面的是高肉髻佛像头,其下7个作菩萨装束。左耳后刻凶相面,右耳后刻善相面。上身穿衫,饰项圈,戴臂钏、手镯,腰束长裙,挽结于腹前。肩雕六臂,其中两手合十于胸前,作说法相,两臂下垂于体侧。雕刻细致,肌肤丰满,质感强烈,形象准确,体态严肃大方,衣纹皱褶清晰,线条阴阳相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而又严谨。据《成菩提集》记载:“十一面观音,密宗称‘变异金刚’六观音之一。三面当前,面作慈悲相,右边三面作威怒相,左边三面利牙出相,后有一面作暴笑容,最上一面作如来相(阿弥陀佛),冠中有化佛。”该造像与记载基本相符,所不同者,是此相集中突出在正面相上。密宗造像现存不多,这尊造像对研究密宗造像艺术具有重要价值。现存河南省博物院。

扁担王经幢:位于荥阳市康泰路与京城路交叉处东侧的街心公园内,2006年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之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现状为:地面以上高5米,地面以下尚被埋约2米,通高约7米,整体分作幢座、幢身和幢顶三大部分。幢顶又分作六节:自上而下,第一节由宝珠等组成;第二节和第三节为仿重檐式屋顶;第四节,近似四棱柱,每一面均浮雕一佛像;第五节,仰莲座;第六节为八面花盖狮头,狮头之间刻宝相花。幢身为八棱柱,高2.1米,每边宽0.185米,为经幢的主体部分。其上刻满文字,较清晰者为“佛说父母恩重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佛教经文,以及经幢的刻立时间、书写和刊刻者的姓名等内容。幢座,雕仰莲、力士像及须弥座等。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14:22

荥阳诗歌文化

   来自网络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14:38

荥阳是中国诗歌之乡,自古以来就有吟诗唱词的优良传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郑风》、《小雅》等诸多篇幅描述了荥阳的风土人情,《叔于田》、《大叔于田》等记载的就是郑武公的弟弟叔段在京城的故事。中国诗史上彪炳千秋的大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甫等都在荥阳留下足迹,并创作出许多锦绣华章。中唐诗人刘禹锡和晚唐诗人李商隐两位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卓越诗人,又都长眠于荥阳檀山原。另外,在荥阳城乡活跃着许多诗人,多个民间诗歌团体创作了万余首诗歌,还出版了几十部诗集。 

    被诗圣杜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就是荥阳人。他能诗文,喜弹琴,与李白、杜甫为友,又擅书画。杜甫曾写过许多咏叹、纪念郑虔的诗,称赞郑虔“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原”。郑虔一生著作甚丰,但命运坎坷,其作品遗失殆尽,现存于《全唐诗》中仅《闺情》一首:“银钥开香阁,金台照夜灯。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郑虔与杜甫、李白为酒友兼诗友,唐张怀馞《书断列传》载:“郑虔任广文博士,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布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绝’。”郑虔的书画多见于古籍记载,见过其书画原貌的却不多。沈阳博物馆尚藏有其小幅山水一帧,水墨不着色,用笔精致细密。难得的是,郑虔在其船画中绘出了中国典型的可折叠收放的撑条式纵帆,让我们领略到其画风格。更有意义的是,据郑虔船画推算,中国人使用这类纵帆的时间在唐朝初年。当时就有了纵帆和舵,并可能使船进行逆风调线,因此中国帆船是世界最先实现逆风调线的优秀帆船之一。  

    荥阳还是唐朝中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刘禹锡的四代祖居之地,他曾在书信中自述荥阳老家“陋室未毁,瘠田可耕”,并在死后葬于郑桓公受封立国的祭天圣地坛(檀)山原。  

    刘禹锡21岁时就高中进士,主张限制贵族大地主的兼并,加强中央集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核心的“永贞革新”,后来,藩镇、宦官及腐朽官僚们的反扑下,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到边远的地区长达23年之久。但刘禹锡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总是用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所以他的诗中总是充满了豪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就是: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那时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此外,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也是地道的荥阳人。李商隐,字义山,原籍怀州河内,也就是现在的沁阳县,祖辈迁居荥阳,李商隐在荥阳出生,死后就葬在荥阳檀山原。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排名第4。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特别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对李商隐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的儿子衮师出生,李商隐还特地为他取小名叫“白老”。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他非常著名的一首诗《锦瑟》就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并且,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对中华文化史中另一朵奇葩——宋词的影响也很深刻。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38:01

荥阳方言

         作者:闫连生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38:54

在荥阳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我们聪明智慧勇敢勤劳的先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先秦《击壤歌》),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明。从荥阳考古知道,远古时代荥阳是炎帝之城,祝融之墟。祝融氏以火施化,号称赤帝。以火施化就是教育人民认识火利用火,用火来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大家一定知道茹毛饮血这个词,“茹”意为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礼记·礼运》。在祝融氏的启蒙教化下,人们开始逐渐用火做熟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铜铁,提高生活生存质量。从我们荥阳青台、汪沟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中,会看到“木骨整塑”的房屋遗址。“木骨整塑”工艺代表了仰韶时期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半地下式的穴居生活,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开始在地面上建筑房屋,这是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木骨整塑”是中国最早建筑房屋的方式方法,这就是就是用草拌泥,填在中间有间距的木桩,两边有芦苇杆编的栅网的墙模之内成墙胚儿,然后堆柴火烧成防火防水结实的房屋墙壁,之后在顶上架构屋顶,墙壁和地坪都烧成红砖那种颜色,这是以火施化的实物见证。那时是火文化,所以有上边两个火宝盖下一个火字代表荥阳这地方的字(熒)hong出现,电脑和字典里我没查到这个字。其他史书上一定有。号称荥阳活化石的陈玮老师,曾长篇大论地对这个字进行过全面研究。上边两个火宝盖下一个火的字熒,读hong而不是现在普通话的xing。在汉、魏和汉魏以前,多将上边两个火字下边一个水字的滎写作熒(hong.),这就是说汉魏以前的荥阳是熒(hong)阳。所以我完全可以说,熒(hong)阳是荥阳人最早的方言,大概距今有5-6000年差不多。黄帝打败炎帝,其语言乃炎黄融合的原始华夏语;我完全可以说,浮戏山、三皇山、伏羲、女娲、嫘祖等等美好的神话故事与传说,都是伴随着荥阳人自己创造的方言,走过沧桑巨变的历史云烟来到今天,她像母亲的子宫诞生了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新文化的婴儿。婴儿渐长成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不应该忘记自己血管里流淌着母亲的鲜血。


荥阳方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当轻视和疏远他。现在她渐处为我们知识的边缘的边缘地带,作为在这片黄土地上长大的荥阳人,对荥阳方言像对年迈老母亲的那种深情,心里充满了怀旧和眷恋。为了使这份文化遗产走得慢些与我们同行,为了让更多的荥阳人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借此机会,我愿意和大家交流。

方言属于民间名俗文化的范畴,用时髦的话说是草根文化。

“草根”这个名词在我们现实的词典里还查不到,这个名词及引申义,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掏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草根”在80年代传入中国后,又被我们赋予更广泛深刻的含义。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草根文化像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具有顽固的适应性,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独立性。

草根文化是广义的民间文化,它包括民间语言、民间文学、民间演唱、民间风俗,民间工艺等内容。我这里只说方言,重点说荥阳方言。

方言的定义,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它是一个地域内居民长期形成的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它由这里自然地理环境、民俗传承和人文环境等要素决定的。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河南省境内的方言有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官话中的中原官话;另一类是属于晋语的方言。这一类的方言,大致是受历史上炎帝统治的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和明代山西向河南几次大移民所带过来的方言。官话和晋语融合成河南方言。这是我们荥阳方言产生的背景。

我们荥阳地处河南腹地,其方言与河南方言有很多共通之处。下边我举一些共通的例子来说说。

一、单音词语,如:

1、中(zhōng) 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河南方言里,“中”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冇(mou),或莫(muo),均指没有,是可以单独使用的单音词。

3、花 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河南方言中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例如:“他这个人呀,花得很。”

   4、得 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河南方言里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又如“你看他得咧!

5、烧 “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河南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例如:你烧啥烧?有啥可烧咧?

6、寻 “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话中读作xìn,专指找对象,如有人这样问你“你xin下没有?”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7、舔 “舔”在普通话里是“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的意思,这一动词多用在物上而不用在人身上,但是在河南方言里,它却可以用在人身上,有“巴结、溜须拍马”之意。

8、喷 “喷”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如:“咱们喷喷吧!”又如“别听他瞎喷!”

9、板 “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河南方言里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

10、瓤 “瓤”在河南方言里有“不好,软弱”的意思,例如: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又如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咱这里说的“不瓤杆儿”就是这个“瓤”,读阳平音。

11、包或白 在河南方言里,“包、白”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你包(白)说了,我早就着了。意即“你别说了,我早就知道了”。

12、着 “着”在河南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助词表动态外,还有动词“知道”的意思,如:“你不说我也着。”又如,“你着不着?”就是问你,你知道不知道。

13、小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儿子,男孩儿”的意思,例如:她生了个小。就是她生了个男孩的意思。”

14、恁  河南方言中,“恁”除了有指示代词“那么”之意(“恁”读入声调),如“他咋就恁闹孙咧!”还有人称代词“你们”之意,“恁”作人称代词时读作阴平。如:恁都那样说,他就相信了。这里与尊称的“您”不一回事。等等

二、多音词语

1、成色 在普通话里“成色”(色,读se又读shai,河南人多读shai)在河南方言里意思是“能力、本事”。如:老王嫌小李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李没本事(或能力)。

2、光棍 在河南方言里“光棍”有“厉害、逞能”之意。例如 “他可是咱村的光棍!”又如“你光棍啥咧?”与咱这里说的“没配偶的男子”是“光棍”不同。

3、老婆 河南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6、老头儿 普通话里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如一女人说“俺家老头儿”就是俺家老公的意思。

5、回来 “回来”在河南话里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

7、刷子 “刷子”在河南方言里还有“本事、能力”的意思,例如:没有两把刷子,谁敢揽这个活儿?

9、仔细 “仔细”在河南方言里多指“俭省或吝啬”之意,而且表达时多带有嘲讽的语气。例如:“他呀,仔细得啥都舍不得买。”

10、胳老肢儿 是普通话“腋窝”的意思。这里的“胳”读入声音

11、谷堆那儿 不是指地点而是指动作,是普通话“蹲下”的意思。

12、恁到晚儿,是指那个时候。等等。

13、歪三阁料四,形容人或物不顺溜、难看。例如:“你看你这墙垒得歪三阁料四。”或“这几棵树长得歪三阁料四买不成钱。”

14、仨核桃俩枣,多指物少礼轻,看不到眼里。例如:“谁稀罕他那仨核桃俩枣。”

15、七不沾八不连,多指不相干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没有任何关系。例如:“这事与我七不沾八不连的,可别把我扯进去。”等等。

我们荥阳方言属我国北方方言河南次方言。它由荥阳、广武、汜水、河阴、荥泽原方言和明代以后由山西洪洞移民使用的山西方言融合形成。据有关资料上说,虽是融合,但荥阳方言仍占百分之九十的主体成分,这充分说明方言本身具有稳定的地域基因。方言的地域基因浓缩了乡风乡土乡音乡思乡情,“乡音未改鬓毛衰”嘛,人行千里,只要听到乡音,必然勾起缠缠绵绵萦萦绕绕的故乡情愫,它所产生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非同凡响的,对每一个家乡人都有着无限的魅力。

由于方言的地域个性和与普通话对比的差异,要把它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常用的方法是用谐音字。如知道,荥方言谐音用“着”字代替。或者用拼音的缩写,如那个,荥方言说no.或者用违反汉语普通话拼音规律来写,如:一个,荥方言说yuo;或者用国际音标;或者用音值符号;或者用鼻、唇、舌、喉发音的部位符号记录。我是多采用第一、二、三种方法,基本能把它记录下来并能使别人读得出口。如,男人的妻子或爱人,荥方言说siu,读入声,拼音再加谐音字“秀”双向定音差不多准确。如果那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太复杂又不便阅读。

几十年生长在荥阳,根据自己对荥阳方言的接触和认识(绝不是研究),总结出荥阳方言一些较明显的表现形式:

1、荥阳方言儿化音的使用非常普遍。如:盆儿,碗儿、筷儿、碟儿、花儿、叶儿、枝儿,花骨朵儿、响棒槌儿等等,说来轻灵柔婉甘美悦耳,若鸟语泉鸣。如果不带儿化音说:一盆、一堆、肉块、萝卜缨、白菜帮,鹌鹑蛋,小虫窝等等,说起来费力生硬,没有亲切感。

2、合音字形成一种经济的语言方式,把几个字所要表达的意思用一个字就可以说明。如:普通话“地上”,荥方言读tia;“顶上”,读dio;“里边”,读liu;“出来”,读chuai;“弟兄们”,读dirmen们;“做什么”,读zua,等等。

3、荥阳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有很多的音变现象。如:普通话“没有”,这里读“木妞”;“家”,读jiai;“屋”,读wei;“绳”,读shou儿;“刚刚”,读jiangjiang儿;“宫寨”,读guo寨儿;“碾徐”,读nia徐,等等。

4、有很多的称谓名词在词典里查不到,只存在荥阳人的生活用语之中。如:普通话“头、脑袋”,荥方言说低脑;“头顶”,说乎歇顶儿;“额头”,说阿老头儿;“面颊”,说脸谷拽;“肚脐”,说肚膜脐儿;“脊椎”,说脊娘骨儿;“乳头”,说妈疙瘩儿;“蚯蚓”,说曲曲串;“蝉的幼虫”,说老古容,等等。

5、一个语言形式表达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如方言:“夹实”,既可表示小气,说他“老夹实”,又可表示“亏、祸”的意思,说他“可真吃夹实了”。又如;“圪搂”,作动词用说“圪搂被子”,作名词用说“圪搂猪”,作状词用说“空圪搂儿”。又如“疙辽”,既指弯曲不直的木把儿、残疾人走路腿趔摆摇晃着地,又指人的脾气性格有点让人不可捉摸,如“他这个人啊。脾气疙辽得很!”等等。

6、一个语气词声音轻重长短不同能表示出不同的意思。如:嗯,可表示听见了知道了认可了惊醒了,若把“嗯”字声音拖长,可以表示反问不赞成不耐烦慢慢悟出或吓唬小孩;啊、哎、哦、噢等语气词都是这样,可以表示出喜怒忧思惊不同的思想情感。

7、叠音词的使用频率高,使语言朗朗上口声韵流畅。如:明浆浆、黑乎乎、白生生、绿油油、磁丁丁、光不牛牛儿、嫩(lun)茁茁儿、脆上上儿、清清楚楚、糊糊涂涂,明明白白、乱巴巴、嘁嘁喳喳,骚冬冬,甜丝丝等等。

8、给一些形容词加上衬词或缀词,形成特殊的形容词,使语言显得特别形象生动,诙谐幽默。如:虚不囊、虚不仑墩儿、瞎黑摸、磁疙瘩儿、痒咕哝、酸不拉几、黑不溜秋,老扎皮,等等。

荥阳方言在民间的使用非常的普遍,渗透到生产生活人情关系的各个方面,是荥阳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是一种带有地方传承性的语言。下边我试着给荥阳常用的方言做些简单的分类。


苏瑾墨 发表于 2016-4-23 16:39:17

一、称谓、指代、方位。1、“条川”,或“一根杠儿”,指姊妹间丈夫的互称;2、“秀”,指较年轻的爱人或妻子;3、“媳妇儿”,指公婆或公婆以上辈分的人对儿媳的称谓;4、“nia”,读入声,有音无字,指人家的;5、“jiai”,读阴平,有音无字,是“家”的变音;6、“都个儿”,指一个人,独自;7、普通话这个,读zho,是“这个”的合音;8,那个,读no,是“那个”的合音;9、顶上,读“dio”, 是“顶上”的合音,10、地下,读“dia”入声,是“地下”的合音;11、普通话“那不是吗?”,这里方言读“内”(nei),读阴平音,等等。

二、时间。1、普通话“今天”、“昨天”、“明天”、“后天”、“前天”,荥方言分别读作“今儿”、“暥儿”、“明儿”、“后儿”、“大后儿”、“前儿”、“大前儿”;2、“镇早晚儿”,指现在;3、“饭时”,专指吃早饭的时间;4、“暥儿清(qio)”、“暥儿上乎”、“暥儿贺上”、“暥儿黑”、分别指昨天的清早、上午、下午、晚上。“半贺”,就是下午过了一半。5、“们早儿”、 “央先”、“起先”普通话里指过去、已往的意思。等等

三、动作。1、“何捞”,指用棍子样的东西来回左右移动把东西取出来;2、“坷秋”,或“谷堆”,指蹲着;3、“卜拉”,指用手掌把东西抹平;4、“瓦”,指跑;如说“你赶紧瓦吧,看他打你来了!”5、“宁”(ning)读入声,指用脚踩,如说“不小心宁了一脚(jiuo)”;6、“仰摆叉”,指脸面朝天倒下;7、“板倒”,指跌倒;8、“膈肢”,指用手指触动脖颈、腋窝等神经敏感的部位;9、“扯喝喽”,指打呼噜;10、“打霍闪”,指打哈欠,11、“板鳖登”,指俩人吵架,赌闷气;12、“翻精”,指乱翻弄东西;13、“翻嘴”,指把不应该公开的话说给别人,14、“费手”,指小孩子乱动大人放好的东西;15、“chua”,读阳平,指硬从别人手里取得的东西;16、“旋摸”,是指想点子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17、“疵棱”或“疵毛”,指不安生、浮躁、出风头等意思。等等。

四、植物。1、“玉蜀黍”,指玉米;2、“秦椒”,指辣椒;3、“屙瓜儿”,专指人吃瓜后排出粪便里带的瓜子发芽成长结出长不大的小瓜;4、“猪毛尾菜”、“面条菜”、“(吽)牛心菜”、“灰灰菜”、“剌剌棵”、“(zhai)泽蒜”、“白蒿”等各指一种野菜;5、“弯弯狗儿”,“抓地龙”、“疙疤皮”、“麦莲子”、“筛葛拉(rang)秧”、“老鸹豆”、“燕麦”、“绞葛老(rang)秧”、“莎草”、“扭草”、 “狼尾巴蒿”、 “小虫儿卧胆儿” 、 “野豌豆” 、 “猫猫眼儿” 、 “大屁股草” 、“风筝草”、“鬼灯笼儿”、 “爬山虎儿”、“蒺藜”、“蜜蜜罐儿”“骚骚罐”、“米米蒿”、“打碗花儿”、“叶叶苗”等各指一种野草;6、“狗尿苔”,指一种顶上带黑褐色有毒的蘑菇;7、“猫猫菇”,指雨后或在潮湿阴暗地方生出的菌类;8、“呼雷炮儿”,指雷雨过后野地里生出的圆球形不易开裂的菌类,里边乳白色,可食,干后呈黑褐色的孢子粉末,有药用价值;9、“地曲联儿”,地衣,菌类植物,可食,等等。

五、动物。1、“泥拘龙”,指泥鳅;2、“扁单”,指一种比蚂蚱长能飞的两头翘的昆虫;3、“甴子”,指蝈蝈;4、“促促儿”,指蟋蟀;5、花豆娘,指一种粉紫红翅上有黑点翅下有红叠翅的昆虫;6、“柯叉燕儿”,指紫燕;7、“麦罢刚出儿”、“吃本儿叉”,各指一种鸟,根据它们叫声的谐音起名;8、“蛤蟆跟斗儿”或“蛤蟆咕嘟儿”,指蝌蚪;9、“神出律儿”,指蜥蜴;10、“蝎虎”,指壁虎;11、“吽(ou)”读阳平音,指牛;12、“筛布鸠”,指抱窝的老母鸡,等等。

六、地名。1、“biang村”,指白杨村;2、“街寨”,指金寨;3、“xua寨”,指徐寨;4、“花呼兰儿”,指高山乡的付五伦村;5、“母猪沟”,指高山的兀术沟;6、“老金台儿”,指“老君堂村”;7、“大岳寨儿”,“小岳寨儿”,指袁寨;8、“黑zho”,指黑张村,等等。

六、饮食。“扁食”、“糊肚”、“糊肚面条”、“糊肚汤”,“疙瘩汤”,“杂面条”、“蒸窝窝”、“擀面叶儿”、“擀蒜面”、捞面条儿”、“白水煮鸠”、“卷花卷儿”、“塌菜馍”、“葱花儿”、“五料面”、“面扎头”、“斯气”、“长毛”、“恶水”,等等

七、游戏、杂耍。如:“藏黑老们儿”、“星星过月儿”、“鹞子逮小鸡儿”、“对鸠”、“炸苏”、“撂窑儿”、“弹单儿”、“跳方”、“打秋”等是小孩子们玩耍的内容。

八、其他。其他的内容非常的众多复杂,这里仅举些有代表性的例子。;1、“mai儿”,指大门的外边;2、“铞儿”,指炒菜较浅的铁锅;3、“操蛋”,指故意捣乱,或故意捣乱的人,如说“他是一个操蛋货”;4、“大黑(he)轮(len)”,指吃饭用的大粗瓷碗;5、“兮呼儿”,指差一点儿;6、“利闪”或“利良”,指麻利,利索;7、“不云钻儿”,指不碍事,没关系;8、“臊气”,指倒霉或说别人的坏话;9、“哟(yuo)”指一个;“半烂儿”,指半个;10、“胡唚”,指胡说八道;11、“丧谤话”,指不吉利的话;12、“赖肯”,指暗地占他人便宜;13、“戳挤”、“挑唆”指暗中使坏,调拨,滋事;14、“二不斗”、“二杆子”、“二百五”、“二球儿”“二半吊”均指蛮不讲理的人;15、“老眉可差眼儿”、“老眉塌撒”,指难看的脸相;16、“卜捏”,用手指头捻磨;17、“晒摆”,指人故意摆谱,如说“你晒摆咧不轻”;18、“拿捏”,指别扭而劳累地做事;19、“松不捏儿”,指指毫不费力气。如:“他还想和我格斗咧,我一出手松不捏儿就给他撂那儿啦”; 20、末呼都儿,指最后一个;等等。

我们还可以对荥阳方言较长句子和内容如“温早儿吃粽子”、“芝麻杆儿让驴”之类的俗语,如“大腿板儿上贴对子——啥门咧”、“八面调线砍不住一根洋火棒儿——太无用了”之类的歇后语,如“不吃麸子挨磨杠”、“好鞋不蹅他那臭屎”之类的谚语,如“绣楼上打细碗,绫罗店里撕绸缎,新媳妇儿说话马叫唤”、“穿宽衣,盖新被,辽天地里尿尿儿,赤妈肚儿独个睡”四大好听、四大舒服、四大好看、四大难听、四大恶心之类的韵文,如“你在咧家中啰/做啥活啦啰,/轻意不来这边坐啦啰,/真是想死俺啦啰。”、“正月哩来个正月正,打发哩个四辈儿早上工。上工哩来个先挑两挑水,试试看看你四辈中不中。”之类的民间民歌唱词,如玉仙奶奶、关公显圣和本土奇人异事之类的神话故事传说,还有童谣、民谣、典故、格言、谜语、嬉语、口头禅、绕口令等口头创作的方言民间文学,进行艺术性与语法修辞特点的分析和切磋;我们还可以对汜水、城关、贾峪、广武几个方言片区方言与荥阳方言的共性做些具体比较分析,限于篇幅和时间,这里不再赘述。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荥阳方言传统、系统、全面、成熟、实用、特色、丰富多彩、诙谐幽默、淳朴天然、悦耳动听等基本特征。这里也不再逐一展开说啦。

下边是我对荥阳方言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这是最后一个问题。

一、荥阳方言的发展方向,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生活用语的主流语言,它只能是荥阳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面对荥阳方言濒临逝灭的情况,我建议,趁从那个环境,那个时代,那个年龄段过来的人还在的时候,市里边要组织有语言专业功夫的老师,进行荥阳方言的抢救性发掘,收集整理成册,把原汁原味儿属于我们荥阳自己的方言保留在书里,遗传给我们的后代。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荥阳有这样一本书

二、在学生和大人的读物里几乎没有方言,尤其是荥阳方言的东西,方言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从人们的语言里逐渐淡化消逝。我们现在要了解荥阳,认识荥阳,热爱荥阳,却不知荥阳的民间文化,似乎是一种缺憾。我建议,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一些荥阳民间文化的课外教育,同时建议,荥阳有兴趣的朋友利用网络或聚会等方式,自发进行专题的社会群体活动,像网上有个郑州古民居保护的群一样,有目的扩大影响,出些成果。

三、城乡的文化娱乐活动,要有意识地用荥阳方言编写创作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同时,还要保留一些优秀传统的方言节目,不要强制一色的普通话,而失去我们荥阳浓郁的地方特色。越是是古老的,越是传统的,越是草根的,就越具有艺术的个性魅力,就越具有存在的价值。我很想在荥阳电视频道、在广场舞台、在乡镇剧场、在文化大院看到反映我们荥阳人精神风貌的方言戏曲小品节目。中央电视台也时常有表现方言的节目,来让观众扩大知识面,增加风趣幽默,我每次看到都会和电视里台下的观众一起发出开心的笑声,之后印象深刻。如果有老外或有文化品味的大家来荥阳,人家对你大面的东西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就是你的草根文化,民间艺术,他们会有拍不完的镜头,写不尽的文字。看来这是很有存在价值的。

四、要常回家看看,和老人们乡亲们用方言拉拉家常,说说亲切话,感受浓厚温馨的乡土乡情,体味不忘根不忘本的情结,在“代沟”上架起沟通亲情的桥梁,孝敬尊重长辈和谐相处,关心热爱家乡风情,这也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不可偏废。我一回到老家,心态和语言就也回到了老家,用方言和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拉呱,距离马上就贴得很近,像一家人,该走了都还恋恋不舍。走在回来的路上,心里都是温暖的甜蜜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荥阳城的辉煌历史 荥阳之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