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5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唐、宋物价及城镇居民个人收入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萌正太重光
35 岁
27 两
0 条
1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慕云荒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4-12-17 15:2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慕云荒 于 2014-12-17 15:27 编辑

宋代的物价现列举如下:

  米价:熙宁(1068~1077)以前一般为每石六、七百文,徽宗时期(1101~1125)每石米就高达二贯、三贯,甚至四贯了;南宋绍兴(1131~1160)初年,米涨至五、六贯一石,随后开始下降,保持在一贯左右;孝宗时期(1163~1189)又上升到每石二贯至二贯半左右。

  绢价:在徽宗元符前(公元1100年以前),每匹约为一贯左右;大观(1107—1110)到绍兴(1131~1160)初年每匹二贯;绍兴至乾道时期(1165~1173),每匹为一至四贯。

  布价:真宗时期(998—1022)每匹约为150—300文;仁宗时期(1023~1063)每匹约3 00文;神宗时期(1068~1085)每匹约400—450文。南宋时期(1127~1279)为500文,甚至高达1—2贯。

  丝、绵价:绢每匹850文,紬每匹700文,丝每两65文,绵每两3 5文。

  盐价:一般保持在每斤50—70文之间。也有些地区低于50文,或高达100—300文。

  茶价:北宋时期(960~1126)平均茶价约为六、七十文一斤。

  草价:宋初8文一束,后涨到20—30文左右;南宋时约50~100文以上一束。

  铁价;北宋时一般为25—30文一斤。

  金价:太宗(976-997)时每两5贯;真宗(998—1022)、哲宗(1086~1100)、徽宗(1101~1125)时每两10贯;最后到宁宗(1195~1224)时竟高达每两40贯。

  银价:真宗(998—1022)时每两200文;仁宗(1023~1063)时2贯;神宗(1069~1085)时1贯;徽宗(1101~1125)时1贯6~7百文;南宋时期(1127~1279)每两值2~3贯多。

  铜价:每斤约250文。

  本书中所采用的物价按南宋当时的最高价,因为有相关的资料表明,南宋理宗时期的会子每贯面值仅能兑换160~170文铜钱,本书以每贯纸钞兑165文铜计算。也即是说:

  糙米:每石纸钞3.5贯,折成铜钱为578文(书所提到的纸钞与铜钱是有很大区别的)

  布:每匹纸钞2贯

  银:每两纸钞3.5贯

  金:每两纸钞40贯

  南宋时期每匹绢的价格约等于二石米的价格。

宋朝货币主要以 金 银 铜钱计算,其余杂货币暂不考虑!大概的比率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有了这个大概的比率,就可以约算出收入.

如果单凭史书记载,是无从查找的,但是史书上宋朝多以今山东,河北地区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也可以说是代表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

民以食为天,不管自然灾害,也不管南宋物价激增,平均在宋朝期间:1石大米(差不多60公斤),售价大约是700文,现代60公斤大米差不多140元左右.

综合年代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得出结论:1贯=240元.

现代中国城镇月人均1200元左右.宋朝就是20贯铜钱!

举个例子:<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的刀也差不多8,9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宋朝城镇居民每月收入有20贯左右.


[color=DarkRed]从此你我,各自安好。[/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萌正太重光
35 岁
27 两
0 条
153
沙发
 楼主| 慕云荒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4-12-17 15:26:18 | 只看该作者
度量衡
---------------------------------------------------------

唐 每尺折合公厘30(cm) 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尺26支,长度从29.4到31.7厘米,平均29.75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滩78号唐墓出土尺(30.09)

亩积、里长 (注:按秦以后,一亩为240平方步。古制,一步为六尺。)(注:一个有一百公尺跑道的田径场,中央草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尺度(厘米) 亩积(平方米) 里长(米)
30.0 (5x0.3)^2x240=540 5x0.3x300=540

容量(按:古代中国,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石,古代重量单位,音"担"])
唐 每斗折6000(大) 2000(小)今毫升 大业三年隋大府寺合(日本藏)(19.91)

重量
每斤折合670(大) 224(小)克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庄出土记有重量唐银器七件,推算平均每两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 1979年山西平鲁出土干元金铤,自记重二十两,重807.8克,每斤646.4克;同出土「员外同正铤」,自记二十两,重283克,每斤重224克,当为小斤。

物价(按:史籍所记古代物价,一般以粮价为主,而且只记极贵、极贱之特殊情况。现从史籍中摘录有代表性的物价,以资参考)

唐高祖武德二年(618) 米(斛)80000-90000钱(王世充统治的东都情况)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米(斗)绢一匹(关中、山东情况)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 米(斗)3-4钱(此钱为开元通宝)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 粟(斗)2.5钱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 米(斗)400钱(关中水、旱、蝗、疫、两京间死人相枕于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 米(斗)100钱(关中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米(斗)15钱(关中价);米(斗)5钱(青齐钱)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米(斛)不满200钱(绢每匹价与斛米价相同,此为唐中叶两京一带正常物价)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米(斗)7000钱(关中价) 米(斗)1500钱(江南价,此时史思兵尚在作乱)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米(斗)1000钱(关中缺粮)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 米(斗)1000钱(关中旱蝗的情况,江东丰收无此高价)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 米(斗)150钱;粟(斗)80钱)(关中价)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 米(斗)150钱(江淮价)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米(斗)2钱(天下大熟)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 米(斗)30000钱(黄巢在长安,被围,缺粮)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 粟(斗)10钱(时中原饥困,北方蔚、代等地粮价独贱)



以上资源来自互联网,核查部分无误,未曾全部考据

[color=DarkRed]从此你我,各自安好。[/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 22:53 , Processed in 0.32980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