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15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太极养生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2 11:13 编辑

一、松静桩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相距约同肩宽,体重平均落于两腿。全身松静端正,精神集中,神态和呼吸保持自然。

动作】

两臂徐徐上举,于胸前环抱,如同围抱大树状。掌心向内,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掌心内含,指尖相对,相距约一拳宽。目视前方或指尖。


【要领】

1.全身舒松,心平气和,大脑入静,意念集中,呼吸匀细,任其自然。

2.悬顶正容,松腰竖脊,沉肩含胸,展臂舒指,全身保持松而不懈、实而不僵的自然舒展状态。

3.两膝松顺微屈,脚趾扣地,站立自然平稳。

4.练习时间因人而异,以自我感觉舒畅为原则。练习之后应走动放松,也可进行自我按摩放松。


【歌诀】

两手环抱臂撑圆,顶头沉肩胸内含。

心静体松目平视,气患墒鼎求自然。

二、调息桩


【预备势】

同前


【动作】

两手经体侧划弧上举至肩高处,同时吸气。随之两手掌心翻转向内划弧,于头前交叉合拢,再经胸前徐徐落于腹前,同时呼气。如此循环练习。两手交叉划成立圆,划圆时手高不过顶,低不过档。

【要领】

1.两臂动作轻柔自然。举手时松肩舒胸,高不过头;合落时屈臂垂肘,过旋臂边向内、内下划弧。

2.初练时,呼吸可任其自然,进步做到配合手的分举吸气:配合手的合落呼气。呼吸皆要闭口用鼻,舌舔上颚,自然通畅,不可憋气。

3.练习时,手由外同内划弧,运臂调息8次。稍停,再由内向外划弧,运臂调息8次为一组。


【歌诀】

举落开合缓调息,身正体松轻用意。

柔顺自然勿强勉,举吸落呼总相宜。

三、起落桩


【预备势】

同前


【动作】

与简化太极拳起势动作相同。由预备势开始,两手徐徐前平举,高与肩平,宽同肩宽,掌心向下。稍停,两腿徐徐屈蹲,两手随之向下轻按至腹前。稍停,再徐徐起立,两手提至原来位置。

【要点】

1.上体始终保持预备势姿势,顶头、正脊、沉肩、坠肘、含胸、松腰。屈腿蹲坐时,如端正坐于椅子上,缩胯收臀,上体松正,两腿坚实着力,体重平均落于两脚。至两腿微感酸热时,再徐徐起立。

2.动作保持轻柔、平稳、均匀。

3.结合呼吸进行。起身时吸气,蹲落时呼气,静止稍停时,做调整性自然呼吸。

4.蹲坐深度和数量因人而异。

【歌诀】

两手提按腿屈伸,立身中正体浮沉。

落如端坐收臀胯,起如提丝力轻匀。

吸起落呼自然法,高低适度量渐进。

万法不离此中理,细心追求根基深。

四、虚实桩


【预备势】

同前


【动作】

1.由预备势开始,上体徐徐左转,两腿屈膝蹲坐,体重移于右腿.左脚轻轻提起。同时两手经体侧划弧上举,高不过头。

2.两臂半屈,两手向体前合抱,左手举于头前,右手合于左时内侧,两掌掌心相对,指尖斜向前上方。同时左脚向左前方移动约一脚距离,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左膝关节微屈,体重大部分落于右腿,成左虚步。眼看左指尖。

3.右腿感觉酸热时,左脚轻轻收回,上体右转,体重移于左腿,右脚向右前方移动半步,换成右虚步。同时两臂动作也随之收落、上举,两手合于体前成右势。

【要领】

1.定势时两腿虚实分明,屈腿落胯,收臀缩耽,后腿稳固屈撑;前腿微屈,膝关节松活,脚跟轻轻支撑。同时上体保持松正,侧向前方,顶头沉肩,圆臂虚腋,坠肘含胸,塌腕舒指,内劲贯于头顶、指尖。

2.两臂分举时为虚为吸,着意轻灵,松腹吸气。两臂合抱时为实为呼,着意沉实,气沉丹田,实腹呼气。虚步静止时,着意松静、舒展、伸拔,呼吸自然。

3.虚步蹲坐时间及深度因人而异,逐步增加。每次练习左右换势次数亦然。


【歌诀】

手抱琵琶腿生根,顶头松肩气下沉。

屈腿落胯臀内敛,中正安舒静身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沙发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0 23:4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2 11:13 编辑

太极对身体各部位意想不到的改善
     1对骨骼肌肉:矫正脊柱 
习练太极,对我们身体的脊梁骨脊柱,有很明显的锻炼效果。练太极几乎每个招式都会用到腰,长期的积累下来,对脊柱的形态和结构有良好的作
用。“很少能看到练太极的老人会发生脊柱畸形的,驼背的也很少。

2对呼吸:拥有“开阔”的心胸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肺组织的弹性好,胸廓的活动度也大,同时还会增强肺的通气功能。 
太极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深长均匀,在反复的动作中,腹肌和膈肌经常运动,因此可以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地改变,使体内的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

3对心血管:消除瘀血的良方  
太极拳的动作很多,包括了各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还包括着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就能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瘀血现象,是一种消除体内瘀血的良方,同时,加快血液的流通,也就改善了血液循环的状况。 

4对中枢:优化大脑“软件系统”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注意力要集中,对大脑活动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从动作上来讲,练太极动作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上下不乱,前后连贯。因为动作有时较复杂,所以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无形中,就一次次地优化我们大脑的“软件系统”,加强了系统的工作能力。 


5对消化:机械刺激,预防便秘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主管着体内的所有系统,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消化系统的仅能,还能避免因神经系统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6对物质代谢:打击胆固醇
太极对身体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对待胆固醇也是这样。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质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打太极也会影响物质代谢,可以说是运动防老。
此外,打太极所产生的规律的呼吸运动,可以对胃肠道起到机械刺激的作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所以可以促进消化,预防便秘,解决老年人生活的一大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板凳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0 23:5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2 11:14 编辑

女性习练太极的好处与优势


首先,打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女性除了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工作打拼外,还要负担起家庭家务的重担,常常会感到精神焦虑、体力不支,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习练太极拳以后,这些状况都可以改变。太极拳是全身性的运动,练习时不但可以锻炼肌肉骨骼、舒筋活络,还可以通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其次,打太极拳可以养颜美容。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女性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美容上,殊不知目前许多美容方法都是以牺牲人的整体健康来换取局部的短暂美容效果,并不能长期保持一个人的美丽容颜,反而使人对某种美容产品产生依赖性。要想真正达到容光焕发的目的,不能只注意外在的美容与保养,而忽视了内在的调理。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太极拳运动是最好的美容养颜的方法。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使女性朋友在运动中得到一种全身性的保养,长期坚持下来可以使女性面色红润光泽、肌肤细腻、双目有神,从而达到美化容貌、常葆青春之效。


第三,打太极拳可以塑造身材。女性都希望自己拥有S形的好身材。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要想拥有完美的身材,主要是靠不懈的坚持运动来达到的。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运动,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圆转自如,动静相间。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去除身体赘肉,使女性身材匀称、肢体灵活。对年轻的女孩来说,练太极拳可以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可以促进身体发育,使身材更为完美。



第四,练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太极拳讲究“敬”和“静”。拳理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心,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拳理又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阴阳相合,刚柔相济,一动而无有不动,一静而百骸皆静,对人的耐力和承受力都是一个考验的过程。所以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又是一个修炼身心的过程,能使浮躁归于宁静。长期习练太极拳可以使女性娴静优雅、淡定从容,使女性更富有阴柔之美,充满女性魅力。


第五,通常来说,由于生理原因,女性的气血易于亏损、不调,进而导致贫血、肾虚、内分泌紊乱,直接导致衰老的过早来临。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不希望青春与健康常驻,太极拳就是满足她们这些愿望的最佳方案。


中医理论与实践证明,高强度的运动形式不利于科学健身。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呼吸匀长,内外兼顾,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打拳过程中,内气自然流转、动作和谐统一,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以至肾气旺盛,神清目明,达到女性养颜美体的效果。


从生理上来说,女性学太极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如身体松柔,有韧性,所以可塑性比较好,容易舍己从人,扔掉坏毛病,改正错误动作。女人依偎在母亲或者爱人怀抱时,总是那般轻松、惬意,无牵无挂,这种感觉应用到打拳中更是恰到好处,动作很容易流畅、到位。


女人天生与自然更亲近,她们更容易进入太极拳所要求的无我无他无意识状态,将自身完全融于其中。此外,女性内敛、细致、敏感的心理特性,使得她们具备较强的气感与悟性。


与男人争胜的性格不同,女性一般少攻击性,学练太极拳多从修身养性的目的出发,默默无闻,自得其乐。“四两拨千斤”的奇特技击功能用于女子防身自卫还是不成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地板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0 23:5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1 00:00 编辑

太极拳慢与意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所谓气含阴阳,一阴一阳皆为拳,而生命之气缓慢运行,如人体血脉,缓慢清澈。因此,太极拳慢下来,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方可体会太极的深邃意韵。


慢前心静体松,周身轻灵。练拳伊始,以口诀导引意识,使身心两方面都具备慢练的基础。如:心中默念“坦坦荡荡,静静松松,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舍去,实在进入清净拳境,感觉似乎在艳阳下、乾坤间、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摇晃晃,恍惚惚。如此克服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自然能“慢”下来。


慢中运行动作,以意导气,以行应意。在精神聚敛后,要用一些意念观注感觉体验。比如,感觉头悬颈竖,尾闾中正,手心发热,全身似乎“拖泥带水”,手心似乎托、拢、含、滚小气球,周身似乎有一个大气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拢如气柱,脚踢如踢球,脚踩如踩重,运手如摸风,抱球球自在,进七则阻三,退则有阻力,棚出如风行于水,捋则如箭穿莲,挤则如钱投鼓,按时如掀箱盖,采捌时如正反掏沙窝,肘时内劲集于肘尖,靠时内劲似乎在肩部散开,进时如推(或蹬)石磙,退时如随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先太阳升高空后捧气贯顶,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转身则意气从右向左流通,右转身则意气由左向右流通,气如环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转,如缠丝、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领,内旋小指引领,带动周身,一转无不转。


慢中体会脐轮转圈、丹田磨气、循经合脉、气运四梢、抻筋拔骨、腹内鼓荡等。这种体验似真非真、似有似无,心意太执着则不能持久,反易散乱,如无心意则易分心不能用意恰当,不能落实腰脊主宰与丹田核心。故拳打有无中,无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别人难代替。


慢后收束,如细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髅,没有附着,洗尽病气、毒气、秽气。三气排出体外,降于地底深处无影无踪;大自然的清气、真气从百会、从眉间、从周身八万四千毛孔进入体内。人与天合一,我与宇宙一体,宇宙中心在我不在他地,中心点在我丹田不在他方,进而无欲无我、无天无地,周身融合、圆满、舒畅。


体会之中妙意,实在是不可尽言。如实训时反反复复,逐层深入,太极大味则无穷无尽,其效不求而得。
[发帖际遇]: 白薇子中秋节吃月饼不小心吃坏肚子,拉稀三日,纹银-3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1 00:0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2 11:14 编辑

太极剑训练方法

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更有“古之圣品也"的美誉。剑能有这么多的称赞,是和剑自身的特性分不开的。剑属于短兵器,因此携带方便且能快速出击,而佩戴起来也能使人显得更加英武神采,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现代社会,剑更多用来健身的同时缅怀一下江湖情怀,而最适合现代人练的莫属太极剑。太极剑轻松柔和、绵绵不断、意领身随的特点,又有武当剑优美潇洒、灵活多变、身剑合一的特色。练起来行如游龙,稳如山岳,动静相间,有刚有柔,气势连贯,错落有序。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一方面它要象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同时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剑法清楚,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

一、初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动作基本连贯。
1、剑法清楚动作正确
演练太极剑,首先要明白各种剑法的特点、要求和动作要领,以及剑法之间的区别。初练时,最好要根据动作名称来练习。
2、动作基本连贯
要做到动作基本连贯,就需要掌握每次剑法之间的衔接动作。

二、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要求:剑法准确、动作协调;松沉自然、劲力顺达;速度适宜、节奏明显;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虽无对手,胜对强敌;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1、剑法准确、动作协调
在初级阶段只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而在提高阶段则要求剑法准确,不仅要懂剑法,而且要明剑理。
剑法动作比较复杂,对人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协调是美的基础,也是提高劲力的基础,怎样才能作到协调呢?
①全身放松:全身放松,以便于协调;
②以腰为轴:以腰为轴,通过腰的转动带动身体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协调;
③剑指配台: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明白剑提的作用、动作路线,剑指与剑一开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协调;
④虚实分时:演练太极剑时,还要求注意心的变化,上步时,开始重心先不变,先虚步上步,然后重心才慢慢变换到下一个动作,重心的变换与定式动作同时到位,要求协调。演练时感到不协调、发力不顺达,就要检查上下肢动作配合是否合适;腰的转动与四肢的动作是否配合:剑法的规格与动作的线路对不对;加速度的时机是不是得当等。
2、松沉自然、劲力顺达
要求松腰沉跨、动作沉稳;剑法的劲力准确、协调;力从腰出,贯至臂腕。
3、速度适宜、节奏明显
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主要弄清动作路线,注意姿势的正确性,以后待动作熟练后可加快速度,同时注意太极剑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太极剑动作的刚柔相济、忽高忽低;劲力的轻重缓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间所表现出的一种韵律。演练武当太极剑时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间,演练竞赛套路时可先按照相应音乐掌握速度。
4、连绵不断、潇洒飘逸
在初级阶段要求动作基本连贯,在提高阶段则要求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其要领是用好腰劲,注意启承开合的微小动作。
5、虽无对手、胜对强敌
太极剑是武术器械类的一种,是百兵之君,有极强的攻防含义,所以,每个动作所用的剑法的技击作用是什么?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时虽然是单人演练,但要有强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各式太极剑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风格;演练时要把握住各式的特点,发扬自己的风格,演练竞赛套路时要注意动作规格要求,尽量舒展大方。


三、初练太极剑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1、剑法区分不开
剑法不对,有些剑法区分不开,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剑法:点剑与劈剑;拦剑与扫剑;撩剑与扫剑;刺剑与捧剑。
2、身体上下起伏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身体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练。年纪大的人可以资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剑不走立圆
演练太极剑时,挂剑和撩剑应贴身走立圆,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对剑法动作走的路线不清楚,或转腰不够。
4、剑指用法不清楚
初学太极剑的人,剑指不知道放在哪里,走的路线不对,其原因是对剑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线不清楚,剑提一般用于催劲、领劲或与剑一开一合协调相配。
5、不协调、不连贯
协调和连贯是演练太极剑的基本要求,演练太极剑的要在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腋下要空,例如,捧剑手不能太直,手应捧圆。
7、握剑太紧
演练太极剑时,握剑要松,手腕才灵活,以便于很好地完成各种剑法的动作。
8、眼向下看
演练太极剑时,眼应随剑走或目视前方、对方,初学太极剑的人不要养成眼向下看的坏毛病。

四、手眼身法步
1、手型、剑指
1)剑指的正确姿势
①中食指伸直并拢,向手背方向翘曲。
②母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撑圆。
2)剑指的作用
①领劲例:平带、拦剑、云剑等。
②催劲例:独立上刺、平带等。
③用剑指直接攻击对方。
④与剑配合协调,平衡动作。
2、手法
①一般从右胯经左胯至头上左侧前。
②护于手腕催劲。
③以腰带动剑指领劲。
④定式:剑指指向前方,剑指与手臂成一字、剑指于手腕、剑指置于头上左侧前。
3、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剑尖、剑指。
②动作变化时随身体转动要做到精神贯注、势动神随、神态自然。
4、身型
太极剑同太极拳身型一样,从头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虚领顶劲——头部,上顶颏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摇晃,颈部,肌肉放松、不可紧张、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耸肩,不可外张,不可内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扬起。
含胸拔背——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内缩,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紧张,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没胯——腰部,自然放松,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后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晃摇。
收臀开膝——臀部,收敛缩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摇罢。
膝部,自然开活,不可僵直,不过脚尖,不可歪斜。
5、身法
同太极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不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串。
6、步型
有并步、弓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独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极拳,有上步、退步、撤步、盖步、插步、跳步、行步、摆步、扣步、辗步等,转换进退虚实分明,轻灵稳健,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前脚掌先着地,不可重滞突然,重心移动平稳、均匀,清楚,两脚距离和跨度要适当,脚掌和脚跟碾转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8、腿法
有蹬脚、分脚、摆腿、震脚、后举腿等。要求支撑稳定,膝关节不可僵挺,上体维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
9、剑法要求
要求剑法清楚,劲力顺达,力点准确,身剑协调,方法正确。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懂剑法、明剑理,做动作要明白剑法和剑法之间的区别。初学太极剑的人,容易混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1 00:1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1 00:15 编辑

五、剑  法
1、点剑
①动作:腕部放松,突然屈腕上提.
②力点:剑尖.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松腕蓄劲、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
⑤眼看:剑尖。
2、刺剑
①动作:剑尖向一个方向动作,直取对方。臂由屈而伸,与剑成一直线。
②力点:剑尖。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大臂贯至小臂。
④要点:用腰劲、肘屈大小臂角度由小变大。
⑤眼看:剑尖所刺目标。
3、劈剑
①动作:立剑,剑与臂成一直线,从上向下用力运动。
②力点:剑下刀。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
④要点:用腰劲。
⑤眼看:剑刃所劈目标。
4、挂剑
①动作:剑尖后勾,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格开对方的进攻。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含胸,转腰,剑贴身走立圆。
⑤眼看:剑尖。
5、撩剑
①动作:立剑由后前上方撩出,撩出对方的进攻。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贯至臂。
④要点:含胸、转胸,剑贴身走立圆。
⑤眼看:剑尖、对方目标。
6、云剑
①动作:平剑在头前上方或头顶平圆环绕,用以拔开对方的进攻。
②力点:剑刃。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微仰头,剑略靠近头,不超过头后部;绕环要平,以腕为轴,翻腕要松,用腰劲。
⑤眼看:剑尖。
7、抹剑
①动作: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领带。
②力点:剑刃,顺剑滑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用腰,协调。
8、带剑
①动作: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
②力点:剑刃。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先前送,后翻腕划孤回抽。
9、崩剑
①动作:立剑用剑刃尖端向上点啄。
②力点:剑刃尖端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腕突然下沉。
10、绞剑
①动作:平剑使剑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绕划小立圆圈。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腕松、协调、腰劲带。划立圆圈不宜过大。
11、架剑、托剑
①动作:立剑向上托起,高于头部。
②力点:剑刃。
③眼视:前方。
④要点:剑身要平,叉步或上步与绕剑要同时,剑贴身走立圆,  动作要与腰的转动相配合。向上托剑时,注意与武当太极的分脚领剑世别开来。
12、截剑
①动作:立剑或平剑用剑刃切断,阴埠截对方,剑身成斜线。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腕用横向力,注意用腰劲。
[发帖际遇]: 白薇子外出放孔明灯,结果导致森林火灾,坐牢三日并罚款,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1 00:1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6-21 00:17 编辑

13、抽剑
①动作: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划孤抽回。
②力点:沿剑刃滑动。
③要点:松腰,肩松沉,协调,腰劲带;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14、穿剑
①动作:立剑可平剑使剑尖沿腿、臂或身体同方向穿出。
②力点:剑尖。
③要点:松腰,穿剑的动作与步行,腰的转动要协调。
15、提剑
①动作:立剑或平剑屈腕向上提拉剑把使剑尖向下。
②力点:剑柄。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用腰、协调。
16、捧剑、抱剑
①动作:立剑或平剑两手体前相合捧。
②要点:松腰,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17、扫剑
①动作:平剑使剑向左、向右挥摆。
②力点:剑刃。
③要点:用腰力,剑与臂成一直线,步法与手法要协调、与腰的转动要协调。
18、斩剑
①动作:平剑使剑向左、向右挥摆。
②力点:剑刃。
③要点:剑与臂成一直线,步法与手法与腰的转动要协调,用腰带动臂,横向力。
19、拦剑

①动作:立剑斜向上方托架。

②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用腰、协调,剑尖微斜向中。

20、削剑

①动作: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向同侧前上方,剑尖略高于头。

②力点:剑刃。

21、腕花

①动作:以腕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绕立圆。

②要点:松握剑,腕放松,剑绕环时成立圆,剑绕环时剑紧贴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1 11:11:47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经典三要论
一、张三丰承留

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
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乃孔孟,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
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
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
万载永长春,心兮存真迹。
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
洁然塞而通,方正千年立。
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
水火济既焉,愿至戎毕字。
注:末句“戎毕字”三字,笔者以句义并诗韵考证,应为“戎字毕”。此实为历代传抄之误。

二、师传张三丰老师之言
予知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之学也。皆以心为身之主也。保全心身永有精气神也。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备动动,安安动动,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先学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后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其知能虽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武文。目视耳听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辈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体育修身,进之不以武事修身,传之至予得之手舞足蹈之。采战,借其身之阴以补足之身阳,身之阳男也,身之阴女也,然皆于身中矣。
男之身祗一阳,男全体皆阴女。以一阳采全体之阴女。故云:一阳复始。斯身之阴女不独七二。以一姹女配婴儿之名变化千万。姹女采战之可也。亦安有男女后天之身以补之者!所谓自身之天地以扶助之,是为阴阳采战也。如此者,是男子之身皆属阴,而采战自身之阴。战己身之女不如两男之阴阳对待修身速也。予以此传于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视,依然体育之学,修身之道,性命之功,圣神之境也。今夫两男之对待采战,于己身之采战,其理不二。己身亦遇对待之数。则为采战也,是为汞铅也。于人对战,坎离之阴阳兑震,阳战阴也,为之四正;乾坤之阴阳艮巽,阴采阳也,为之四隅。此八卦也,为之八门。身足位列中进步三阳以战之,退步之阴以采之,左顾之阳以采之,右盼之阴以战之。此五行也,为之五步。共为八门五步也。夫如是予授之尔终身用之不能尽之矣。又至予得武继武,当以武事传之而修身也。修身入首无论武事文为成功一也。三教之乘之原不出一太极,愿后学以易理致于身中留于后世可也。

三、师传《穴之存亡论》
穴有存亡之穴,要非口授方可也。一因其难学,二因其关系存亡,三因其人才能(似应为“难”字)传。
一不授不忠不孝不义之人;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三不授心术不正之人;四不传鲁莽灭裂之人;五不传目中无人之人;六不传知礼无恩之人;七不授反复无常之人;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九不传好事好狠斗勇之人;十不传歹人。如其可以传,再口授之秘诀。传忠孝知恩者,心平气和者,守道不失者,真以为师者,始终如一者。此五者果真有始有终,不变如一,方可将全体大用之功授之于徒也。明矣,于前于后,代代相继,皆如是之所传也。意抑亦知武事中乌有匪人哉。
(以上载1991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刘会峙所著《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
注:该书另收入“四、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全文,“五、王宗岳著《十三势》”全文,“六、张三丰著《打手歌》”全文,“七、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全文等。该书在第四、第五两篇文后注:“本书附录中四与五原注为:‘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笔者认为,该书附录中第五所谓“王宗岳著《十三势》确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而第四《太极拳论》则实为王宗岳所著。因此文中有一段关键性的话,即“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句话显然是对师辈理论与实践的一种体悟回顾。
另外,对照“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该书附录中第六所注“张三丰著《打手歌》”没有错误,而第七所注“王宗岳著《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篇,仍为张三丰所著。
《三丰祖师直解书诀》“达乎道,通体圆满,乃是混圆。三宝四肢齐归于脐,腕骨能鸣。阳气明则化臂力,阴气大则身生风,刀笔剑锋,以字为性。圆动则顺遂,方行则逆去。紧静坐劲,掀则力出。内要敛,外要空,整起整落,回仰是远,连接是近;望之似逸,发之似惊。诚于斯道,字拳乃精。”
“注:古传武当有四门:龙门、天罡、清虚、太乙门是也。四门虽皆得自张三丰丹道秘传,然皆技各有长。如,龙门主道,天罡门主剑,清虚门主手,太乙门主字。所谓太乙门主字,乃是太乙门以学字入手,以字理寓拳理,字精乃拳精。北京关氏亨九,是太乙嫡门传人。此为关氏家藏张三丰字拳秘诀。发表于《武当》1988年增刊号《武当修真密笈》中。
(原载《道藏精华》第二集“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

注:文中“益寿延年不忘春”之“忘”字,似为原摘录之误。览各家承传太极拳经典,此应为一“老”字,特注备考。原摘录文中“歌兮歌兮百册字”中之“册”,显然为“”之误。因此句说明前述文字共140字,“”是四十的缩写,故改为“”。
[发帖际遇]: 白薇子走在路上无故被一幅画砸到,拿去鉴定竟是名家大作,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3 01:43 , Processed in 0.41863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