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针灸甲乙经 晋 皇甫谧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6:12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属性: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阴维、任脉之会,刺入二分,留三呼,灸
三壮。(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
人迎,一名天五会,在颈大脉动应手,侠结喉,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禁不
可灸,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素问》阴阳类论注云∶人迎在结喉旁一寸五分,动脉
应手。)
天窗,一名窗笼,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者中,手太阳脉气所发,刺入六分,
灸三壮。
天牖,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后,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刺入
一分,灸三壮。
天容,在耳曲颊后,手少阳脉气所发,刺入一寸,灸三壮。
水突,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一寸,灸三
壮。
气舍,在颈,直人迎下,侠天突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灸五壮。
扶突,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灸三壮。(《针经》云∶在气
舍后一寸五分。)
天鼎,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云∶在气舍后半寸。)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属性: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手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五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云∶灸三壮。)
肩贞,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者中,手太阳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三
壮。
巨骨,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者中,手阳明、跷脉之会,刺入一寸五分,灸五壮。(
气府论注云∶灸三壮。)
天 ,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肩 ,在肩端两骨间,手阳明、跷脉之会,刺入六分,留六呼,灸三壮。
肩 ,在肩端 上,斜举臂取之,刺入七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手少阳脉
气所发)。
,在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举臂取之,刺
入八分,灸三壮。
秉风,侠肩 在外肩上小 骨后,举臂有空,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举臂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灸三壮。)
天宗,在秉风后大骨下陷者中,手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壮。
肩外俞,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刺入六分,灸三壮。
肩中俞,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曲垣,在肩中央曲甲陷者中,按之动脉应手,刺入八九分,灸十壮。
缺盆,一名天盖,在肩上横骨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刺太深,令人逆息
。(骨空论注云∶手阳明脉气所发。气府论注云∶足阳明脉气所发。)
会,一名 ,在臂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刺入五分,灸五壮。(气
府论注云∶手阳明、手少阳二络脉之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6:34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属性:天突,一名玉户,在颈结喉下二寸(气穴论注云∶五寸)中央宛宛中,阴维、任脉
之会,低头取之,刺入一寸,留七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紫宫,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玉堂,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
壮。
膻中,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五
壮。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属性:输府,在巨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
五壮。
中,在输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神藏,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灵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神封,在灵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属性:气户,在巨骨下,输府两傍各二寸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
五壮。(气府论注云∶去膺窗上四寸八分,灸三壮。)
库房,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气府论注云∶灸三壮。)
屋翳,在库房下一寸六分,刺入四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在气户下三寸二分
,灸三壮。)
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刺入四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在胸两傍侠中行各
四寸,巨骨下四寸八分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仰而取之。)
乳中,禁不可刺灸,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
者死。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气府论注云∶灸三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8:19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属性:云门,在巨骨下,气户两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太阴脉气所发,举臂取之,刺入
七分,灸五壮,刺太深令人逆息。(气穴论注云∶在巨骨下,任脉两傍各六寸。刺热穴论
注云;手太阳脉气所发。)
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
之,手太阴之会,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五壮。
周荣,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胸乡,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天溪,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食窦,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气穴论注云∶手太阴脉气所发。)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属性:渊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取之,刺入三分,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肿蚀马刀,
伤内溃者死,寒热生马疡可治。(气穴论注云∶足少阳脉气所发。)
大包,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及季胁端,别络诸阴者,刺
入三分,灸三壮。
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着胁,足少阳脉气所发,刺入六分,灸三壮。
天池,一名天会,在乳后一寸(气府论注云二寸),腋下三寸,着胁直掖撅肋间
,手厥阴足少阳脉之会(一作手心足少阳脉之会),刺入七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
灸三壮。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
属性:鸠尾,一名尾翳,一名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任脉之别,不可灸刺。(鸠

鸠尾处,则针巨阙者中心。人有鸠尾短者少饶,今强一寸。)
巨阙,心募也,在鸠尾下一寸,任脉气所发,刺入六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一寸
二分,)留七呼,灸五壮。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刺入八寸,灸五
壮。
中脘,一名太仓,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
所生,任脉之会,刺入三分,灸七壮。(《九卷》云∶ 至脐八寸,太仓居其中
为脐上四寸。昌广撰募 经云∶太仓在脐上三寸,非也。)
建里,在中脘下一寸,刺入五分,留十呼,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六分留
七呼。)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所发,刺入一寸,灸五壮。
脐中,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阴交,一名少关,一名横户,在脐下一寸,任脉、气冲之会,刺入八分,灸五壮。
气海,一名脖 ,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刺入一寸三分,灸五
壮。
石门,三焦募也,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任脉气
所发,刺入五分,留十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壮),女子禁不
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绝子。
关元,小肠募也,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足三阴、任脉之会,刺入二寸(气府论注云
∶刺入一寸二分,)留七呼,灸七壮。
中极,膀胱募也,一名气原,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足三阴、任脉之会,刺入二寸
(气府论注云∶刺入一寸二分),留七呼,灸三壮。
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刺入一寸
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自鸠尾至曲骨十四穴,并任脉气所发。)
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任脉别络,侠督脉波脉之会,刺入
二寸,留三呼(气府论注云∶留七呼),灸三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8:48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幽门挟巨阙两傍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一穴第二十
属性:幽门,一名上门,在巨阙两傍各五分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五分(气府论
注云∶刺入一寸),灸五壮。
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五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一寸),
灸五壮。
阴都,一名食宫,在通谷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石关,在阴都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商曲,在石关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脐傍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中注,在肓俞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素问》水穴论注云∶在脐下五分,两旁相去任脉各五分。)
四满,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大赫,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横骨,一名下极,在大赫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三穴第二十一
属性:不容,在幽门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脉二寸,直两肋端相去四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
入五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八分。又云∶下至太乙各上下相去一寸。)
承满,在不容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
梁门,在承满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
关门,在梁门下,太乙上,足阳明脉中间穴外延,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

太乙,在关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
滑肉门,在太乙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
天枢,大肠募也,一名长溪,一名谷门,去肓俞一寸五分,侠脐两傍各二寸陷者中,足
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在滑肉门下一寸,正当于脐。)
外陵,在天枢下,大巨上,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
在天枢下一寸。水穴论注云∶在脐下一寸,两傍去冲脉各一寸五分。)
大巨,一名腋门,在长溪下二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气府论
注云∶在外陵下一寸。)
水道,在大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二寸五分,灸五壮。
归来,一名溪穴,在水道下一寸,刺入八分,灸五壮。(水穴论注云∶足阳明脉气
所发。)
气冲,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七呼,
灸三壮,灸之不幸,使人不得息。(气府论注云∶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一寸
。刺禁论注云∶在腹下,侠脐两傍相去四寸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骨空注云
∶在毛际两傍,鼠鼷上一寸。)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容两傍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属性:期门,肝募也,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五分,上直两乳,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举臂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日月,胆募也,在期门下一寸五分,足太阴、少阳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气府
论注云∶在第三肋端,横直心蔽骨傍各二寸五分,上直两乳。)
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阴、阴维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
大横,在腹哀下三寸,直脐傍,足太阴、阴维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
腹屈,一名腹结,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刺入七分,灸五壮。
府舍,在腹结下三寸,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此脉上下入腹络胸,结心肺,从胁上
至肩,比太阴 ,三阴阳明支别,刺入七分,灸五壮。
冲门,一名慈宫,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两端约文中动脉,足太阴、厥阴之会
,刺入七分,灸五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9:04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属性:章门,脾募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足厥阴、少阳之会
,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刺入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刺入六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足少阳、带脉二经
之会。)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傍一寸五分,刺入一寸,灸五壮。(气府论注
云∶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刺入三
分,留七呼,灸三壮。
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监骨作骼骨)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属性:章门,脾募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足厥阴、少阳之会
,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刺入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刺入六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足少阳、带脉二经
之会。)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傍一寸五分,刺入一寸,灸五壮。(气府论注
云∶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刺入三
分,留七呼,灸三壮。
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监骨作骼骨)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属性:章门,脾募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足厥阴、少阳之会
,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刺入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刺入六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足少阳、带脉二经
之会。)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傍一寸五分,刺入一寸,灸五壮。(气府论注
云∶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刺入三
分,留七呼,灸三壮。
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监骨作骼骨)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属性:章门,脾募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足厥阴、少阳之会
,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刺入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刺入六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足少阳、带脉二经
之会。)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傍一寸五分,刺入一寸,灸五壮。(气府论注
云∶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刺入三
分,留七呼,灸三壮。
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监骨作骼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9:22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属性:章门,脾募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足厥阴、少阳之会
,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刺入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刺入六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足少阳、带脉二经
之会。)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傍一寸五分,刺入一寸,灸五壮。(气府论注
云∶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刺入三
分,留七呼,灸三壮。
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监骨作骼骨)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属性:章门,脾募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足厥阴、少阳之会
,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刺入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刺入六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足少阳、带脉二经
之会。)
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傍一寸五分,刺入一寸,灸五壮。(气府论注
云∶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刺入三
分,留七呼,灸三壮。
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居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气府论注∶监骨作骼骨)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属性:小肠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者,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
者中,手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刺入一分,留二呼,灸一壮。
前谷者,水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溜也,为荥。刺入一分,
留三呼,灸三壮。
后溪者,木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二分,
留二呼,灸一壮。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二分,留三呼,
灸三壮。
阳谷者,火也。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二分,
留二呼(气穴论注云∶留三呼),灸三壮。
养老,手太阳 ,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者中,刺入三分,灸三壮。
支正,手太阳络,在肘后(一本作腕后)五寸,别走少阴者,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小海者,土也。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手太阳脉之所入也,
为合。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七壮。(气穴论注作少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29:38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属性:脾在隐白。隐白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脉之所出也。为
井。刺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壮。
大都者,火也。在足大指本节后陷者中,足太阴脉之所溜也,为荥。刺入三分,留七呼
,灸一壮。
太白者,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留七呼
,灸三壮。
公孙,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太阴络也,刺入四分,留二十呼,灸三壮。
商丘者,金也。在足内踝下微前陷者中,足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三分,留七呼
,灸三壮。(气穴论注云∶刺入四分。)
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刺入三分,留七呼,
灸三壮。
漏谷,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络,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地机,一名脾舍,足太阴 ,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阴陵泉者,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
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血海,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足太阴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灸五壮。
箕门,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太阴内部,足太阴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六呼
,灸三壮。(《素问》三部九候论注云∶直五里下,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动脉应于手
。)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属性:肝出大敦,大敦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及三毛中,足厥阴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行间者,火也。在足大指间动脉陷者中,足厥阴之所溜也,为荥。刺入六分,留十呼,
灸三壮。
太冲者,土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足厥阴脉之所注也,为俞
。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素问》刺腰痛论注云∶在足大指本节后内间二寸陷者
中,动脉应手。)
中封者,金也。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阴脉之所注也
,为经。刺入四分,留七呼,灸三壮。(气穴论注云∶在内踝前一寸五分。)
蠡沟,足厥阴之络,在足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中都,足厥阴 ,在内踝上七寸 中,与少阴相直,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五壮。
膝关,在犊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阴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曲泉者,水也。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得之,足厥阴阴脉之所入
也,为合。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壮。
阴包,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足厥阴别走(此处有缺),刺入六分,灸三壮。
五里,在阴廉下,去气冲三寸,阴股中动脉,刺入六分,灸五壮。(《外台秘要》作去
气冲三寸,去阴廉二寸。)
阴廉,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中,刺入八分,灸三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属性:肾出涌泉。涌泉者,水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
出也,为井。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然谷者,火也。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留也,为荥。
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刺之多见血,使人立饥欲食。
太溪者,土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
留七呼,灸三壮。
大钟,在足跟后冲中,别走太阳足少阴络,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
水热穴论注云∶在内踝后。刺腰痛论注云∶在足跟后街中,动脉应手。)
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刺入四分,留六呼,灸三壮。
水泉,足少阴 ,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内踝下,刺入四分,灸五壮。
复溜者,金也。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内踝上二寸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行也,为
经。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五壮。(刺腰痛论注云∶在内踝上二寸动脉。)
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跷之 。刺入四分,留三呼,灸
三壮。
筑宾,阴维之 ,在足内踝上 分中,刺入三分,灸五壮。(刺腰痛论注云∶在
内踝后。)
阴谷者,水也。在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得之,足少阴
脉之所入也,为合。刺入四分,灸三壮。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属性:胃出厉兑,厉兑者,金也。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阳明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壮。
内庭者,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足阳明脉之所留也,为荥。刺入三分,留二
十呼,(气穴论注云∶留十呼)灸三壮。
陷谷者木也。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后陷者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脉之所注也,为
俞。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冲阳,一名会原,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骨三寸,足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
。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解溪者,火也。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者中,足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五分
,留五呼,灸三壮。(气穴论注云二寸五分,刺疟论注云三寸五分。)
丰隆,足阳明络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者中,别走太阴者,刺入三分,
灸三壮。
巨虚下廉,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刺入三分,灸三壮。(气穴论注云∶
足阳明脉气所发。)
条口,在下廉上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三壮。
巨虚上廉,足阳明与大肠合,在三里下三寸,刺入八分,灸三壮。(气穴论注云∶
在犊鼻下六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三里,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足阳明脉气所入也,为合。刺入一寸五分,留
七呼,灸三壮。(《素问》云∶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肉分间。)
犊鼻,在膝下 上侠解大筋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六分,灸三壮。
梁丘,足阳明 ,在膝上二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
七呼,禁不可灸。(刺腰痛论注云∶伏兔下陷者中,灸三壮。)
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髀关,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刺入六分,灸三壮。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属性:胆出于窍阴。窍阴者,金也。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少阳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留三呼。(气穴论注作一呼)灸三壮。
侠溪者,水也。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间,本节前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溜也,为荥。刺
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地五会,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刺入三分,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

临泣者,木也。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者中,去侠溪一寸五分,足少阳脉之所注也,
为俞。刺入二分,灸三壮。
丘墟,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临泣一寸,足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五分,
留七呼,灸三壮。
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刺入六分,留七呼
,灸五壮。
光明,足少阳络,在足外踝上五寸,别走厥阴者,刺入六分,留七呼
(骨空论注云∶刺入七分,留十呼),灸三壮。
外丘,足少阳 ,少阳所生,在外踝上七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阳辅者,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气穴论注无四寸二字)辅骨前,绝骨端,如
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阳交,一名别阳,一名足 ,阳维之 ,在内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间,刺入六
分,留七呼,灸三壮。
阳陵泉者,土也。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刺入六
分,留十呼,灸三壮。
阳关,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者中,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中犊,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者中,足少阳脉气所发也,刺入五分,留七呼
,灸五壮。
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阳脉气所发,刺入一寸,留二十呼,
灸五十壮。(气穴论注云∶髀枢后,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灸三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0:18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三\诸穴
<篇名>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属性: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金也。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五壮。
通谷者,水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溜也,为荥。刺入二分,
留五呼。
束骨者,木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
灸三壮。(气穴论注云∶本节后赤白肉际。)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按而得之,足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
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申脉,阳跷所生也,在足外踝下(刺腰痛论注云∶外踝下五分)陷者中,容爪甲许,刺入
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金门,在足太阳 一空,在足外踝下,一名关梁,阳维所别属也,刺入三分,灸三壮。
仆参,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者中(刺腰痛论注云∶陷者中细脉动应手),拱足得之,

跗阳(气穴论注作付阳),阳跷之 ,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刺入
六分,留七呼,灸三壮。
飞扬,一名厥阳,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太阳络,别走少阴者,刺入三分,灸三壮。
承山,一名鱼腹,一名肉柱,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者中,刺入七分,灸三壮。
承筋,一名 肠,一名直肠,在 肠中央陷者中,足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
刺,灸三壮。(刺腰痛论注云∶在 中央。)
合阳,在膝约文中央下二寸,刺入六分,灸五壮。
委中者,土也。在 中央约文中动脉,足太阳脉气之所入也,为合。刺入五分,留七
呼,灸三壮。(《素问》骨空论注云∶ 谓膝解之后,曲脚之中,背面取之。刺腰痛论
注云∶在膝后屈处。)
昆仑,火也。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刺入
五分,留十呼,灸三壮。
委阳,三焦下辅俞也,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承扶下六寸,
此足太阳之别络也,刺入七分,留五呼,灸三壮,屈身而取之。
浮 ,在委阳上一寸,屈膝得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殷门,在肉 下六寸,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承扶,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肿上约文中,刺入二寸,留七
呼,灸三壮。
欲令灸发者,灸履HT (音遍)熨之,三日即发。

<目录>卷四
<篇名>经脉第一(上)
属性:雷公问曰∶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其所谓,敢问约之奈何?黄帝答曰∶寸口主内,
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者,如
是者名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少阳,再倍病在太阳,三倍病在阳明。盛则
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取之分肉,代则
取之血络,且饮以药,陷下者则从而灸之,不盛不虚者,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
名曰外格。外格者,且大且数。则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寸
口大一倍于人迎,病在厥阴,再倍病于少阴。盛则胀满,寒则食不消化,虚则热中出糜
,少气溺色变,紧则为痛痹,代则乍寒乍热,下热上寒(《太素》作代则乍痛乍止)。盛则
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之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太素》作泄字)之,陷下者
则从而灸之。陷下者,其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则血寒,故宜灸。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寸
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则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
脏腑之病,通其荥俞,乃可传于大数。大曰盛则从泻,小曰虚则从补。紧则从灸刺之,且饮
药。陷下则从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谓经治者,饮药,亦用灸刺。脉急则引,脉代
(一本作脉大以弱)则欲安静,无劳用力。
黄帝问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何如?岐伯对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
者,病益甚在中;人迎脉大紧以浮者,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而滑者病日进,人迎沉
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而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病日进在外。
脉之浮沉及人迎与气口气大小齐等者,其病难已。病在脏,沉而大者其病易已,以小为逆
;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紧者伤于寒,脉口盛紧者伤于食。其脉滑大以代而
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存,此阳之并也,可变而已。曰∶平人何如?曰∶人一
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疑误)以太息,名曰平人。平人者,不
病也。常以不病之人,以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
一动者,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素》作脉涩
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人常禀气于胃,脉以胃气
为本,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矣。
四十动而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而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而一代者三脏无气,
十动而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而一代者五脏无气,与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
而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也。与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心脉来,累累然如连珠,如循琅 曰平。累累(《素》作喘喘)连属,其中微曲
曰病,前钩后居,如操带钩曰死。
肺脉来,厌厌聂聂,如循(《素问》作落)榆叶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如
物之浮,如风吹毛曰死。
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平。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益劲,
如新张弓弦曰死。
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足践地曰平。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病。坚锐如鸟之喙,
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死。
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坚曰平。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病。发如夺索,辟辟
如弹石曰死。
脾脉虚浮似肺,肾脉小浮似脾,肝脉急沉散似肾。
曰∶见真脏曰死,何也?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脏气者,皆不能自致
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能至于手太阴。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故邪气胜
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
,故曰死。
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始生也。故其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
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满(一作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
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其气
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身
热而骨痛(一作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秋脉,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
此者病。其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不及则令人喘呼,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冬脉,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濡(《素问》作搏),故曰营。
反此者病。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
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素问》下有 中
清,脊中痛,小腹满,小便变赤黄四句)
脾脉,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其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
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
通,名曰重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0:38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四
<篇名>经脉第一(中)
属性: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
不治,是谓五邪,皆同,死不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
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
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胃少软弱多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软(《素》
作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
高于肺,肺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
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之宗气也。盛喘数绝者。
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诊得胃脉则能食,虚则泄也。
心脉揣(《素问》作搏)坚而长,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病消渴(《素》作烦)
自已。
肺脉揣(《素》作搏,下同)坚而长,病唾血。其软而散者,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
肝脉揣坚而长,色不青,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病溢
饮。溢饮者,渴渴多饮,而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胃脉揣坚而长,其色赤,病折髀。其软而散者,病食痹痛髀。
脾脉揣坚而长,其色黄,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病足 肿,若水状。
肾脉揣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病折腰。其软而散者,病少血,至令不复。
夫脉者,血气之府也。长则气和,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
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之绰绰(一本作
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
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沉而坚者,病在中;寸
口脉浮而盛者,病在外;寸口脉中手促上数(《素问》作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紧而
横坚
热;寸口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寸口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者,谓之久病
;脉浮滑而实大(《素问》作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病甚有胃气而和者,曰病无他;脉急

曰病无他,反四时及不间脏曰死。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一本作积厥)。
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时善癫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痛,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 语,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
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血呕血,不可治,惊者死。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吐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者死,不热者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痛,治主病者。
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癫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
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 (音顺)仆
。诸浮而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
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其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阳气有余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为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不外者,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者,中有热也。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者,腰足清
也。推而下之,上而不下者,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0:56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四
<篇名>经脉第一(下)
属性: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阳者,太阳也,至手太阴而弦,浮而不沉,决以
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
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搏阴则死。三阴者,六经之
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至心。二阴至肺,其气归于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
,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
主,后至为客。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
一阴,阳明主脾(一本无脾字)病,不胜一阴,脉软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
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阳(一作阴)脉沉,胜肺伤脾,故外
伤四肢。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癫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
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
知,喉嗌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
为血瘕,沉为脓 也。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癫疾,下为漏血病。三
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如风霹雳,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嗌干喉塞。并于阴则上
下无常,薄为肠 。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身重,三阳之病也。
黄帝问曰∶脉有四时动奈何?岐伯对曰∶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
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
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如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
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持脉有道,虚静为宝。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
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也。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
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为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
醉而使内也。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
出当风。
青脉之至也,长而弦,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
法,腰痛足清头痛(一本云头脉紧)。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脉弱以滑
,是有胃气,命曰易治,治之趋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谓之不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
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名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
浮大,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而脉实坚,病在外而脉不实坚者,皆为难
治,名曰逆四时也。
曰∶愿闻虚实之要?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
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盛身寒气虚
身热曰反,谷入多而气少曰反,谷不入而气多曰反,脉盛血少曰反,脉少血多曰反。气盛身
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其下也;谷入
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少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
,此谓反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
手开针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孔也。
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脉不夺色夺者,久病也;脉与五色俱夺者,久病也;脉与五
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
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
,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粗大者,
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腹胀身热脉大(一作小),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脉大者,是二逆也;血衄不止
脉大者,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脉小而劲者,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而疾者,是
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死矣。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一作
后)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喘,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
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
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治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笃重,是四
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是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
,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此其候也。
心脉满大,痫 筋挛。肝脉小急,痫 筋挛。肝脉瞀闷,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
不治
。肝肾脉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为惊。心脉揣(《素问
》揣作搏,下同)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揣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二阴急为痫厥(一本作二阴急
为疝)。二阳
,血湿(《素问》作温)身热者死。心肝 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 ,
其身热者死,热甚(《素》作热见)七日死。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
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者,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
者三岁死。脉至而揣,衄血身有热者死。脉来悬钩浮者为热(《素》作常脉)。 脉至而揣
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而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至浮合,浮合如
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予夺也,草干
而死。脉至如丛棘(《素》作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
脉寒(一本作塞)如故也,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
,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
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棘(《素》作交漆)交棘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
日而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是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花生而死。脉至如颓土之
状,按之不足,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见黑白,累发而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
之益大,是十二俞之气予不足也,水冻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
五脏寒热(《素》作菀热),寒热独并于肾,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着
(《素》作不直)手,丸滑不着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
如舂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1:12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四
<篇名>病形脉诊第二(上)
属性:黄帝问曰∶邪气之中人奈何?高下有度乎?岐伯对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身半以下者
,湿中之;中于阴则留腑,中于阳则留脏。曰∶阴之与阳,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
贯也,如环之无端。夫邪之中人也,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曰∶诸阳
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热饮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首则下阳
明,中于面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中于阴者,常从臂
始。夫臂与 ,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于其阴也。曰∶此故伤其脏
乎?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容,故还之于
腑。是故阳中则留于经,阴中则留于腑。曰∶邪之中脏者奈何?曰∶恐惧忧愁则伤心。形寒
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
气上而不能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以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
,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曰∶五脏之中风奈何?曰∶阴阳俱相感,邪乃得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
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
而为臭,其浊气下出于胃而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浓,其肉坚,故
大热甚,寒不能胜之也。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其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
,若存若亡,有形无形,莫知其情。夫色脉与尺之皮肤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
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根死则叶枯矣。故色青者其脉弦,色赤者其脉钩,色黄者其
脉代,色白者其脉毛,色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则死矣;得
相生之脉则病已矣。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
别也。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形定矣。曰∶调之何如?
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
者,尺之皮肤亦大;脉沉者,尺之皮肤亦沉;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
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
,可以为上工,十全其九;行二者为中工,十全其七;行一者为下工,十全其六。尺肤温
(一作滑)以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也。安卧脱肉者,寒热也(一本下作不治)。
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鳞者,水 饮也。尺肤寒甚脉急(一作小)者,泄少气
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汗且出(一作病且出)也。尺肤烧炙人手(
一作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持之而热者,亦寒热也。尺肤炬然热,人
迎大者,当夺血也。尺坚大脉小甚则少气, 有加者,立死(《脉经》云∶尺紧于
人迎者少气)。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
廉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手所独热者,腰以上(一作下)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
掌中热者,腹中热也。掌中寒者,腹中寒也。鱼际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也。
曰∶人有尺肤缓甚(一云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曰∶此所谓狐(狐,《素问》作
疹)筋。狐筋者,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1:29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四
<篇名>病形脉诊第二(下)
属性:黄帝问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岐伯对曰∶心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
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时唾血。大甚为喉
;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少
腹鸣。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经络有阳维阴维)厥,耳鸣癫疾。
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
,微缓为痿 偏风,头以下汗出不止。大甚为颈肿;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小甚
为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息贲上气;微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微涩为鼠 (一作漏)
,在颈支腋之间,下不胜其上,甚能善酸。
肝脉急甚为恶言(一作忘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履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
。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少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溢饮;微涩为螈 挛筋。
脾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鬲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微缓为风痿,四
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大甚为击仆;微大为疝气,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为寒热
;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癃;微滑为虫毒 蝎腹热。涩甚为肠 (一作溃);微涩为内溃
,多下脓血。
肾脉急甚为骨痿癫疾;微急为奔豚沉厥,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为折脊;微缓为洞泄
。洞泄者,食不化,下嗌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起脐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
,死不治。小甚为洞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痈 (一作癃 );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
,起则目无所见,视黑丸。涩甚为大痈,微涩为不月沉痔。
曰∶病亦有甚变(一作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
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而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而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
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
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
,已发针,疾按其 ,无令出血,以和其诸脉;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
调之以甘药。
曰∶五脏六腑之气,荥俞所入为合,今何道从入,入安从道?曰∶此阳明之别入于内,
属于腑者也。曰荥俞与合,各有名乎?曰∶荥俞治外脏,经合治内腑。曰∶治内腑奈何?
曰∶取之于合。合各有名乎?曰∶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
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按大肠合于曲池,小肠
合于小海,三焦合于天井,今此不同者,古之别法也。又详巨虚上廉乃足阳明与小肠相
合之穴也。与胃合三里,膀胱合委中,胆合阳陵泉,以脉之所入为合不同。三焦合委阳。委
阳者,乃三焦下辅 也,亦未见有为合之说)。曰∶取之奈何?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
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取之;委中者,屈膝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立竖膝予之
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诸外经者,揄伸而取之。
曰∶愿闻六腑之病?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跗之上,脉坚若
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
[发帖际遇]: 白薇子参加马球比赛名次倒数,从此发愤苦练,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2:18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四
<篇名>三部九候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何谓三部?岐伯对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
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
手太阴;中部地,手阳明;中部人,手少阴。下部天,足厥阴;下部地,足少阴;下部人,
足太阴。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
,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此三部者,三而
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
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曰∶以候奈何?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曰∶决死生奈何?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
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
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曰∶
何以知病之所在?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
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于左足上去踝五寸而按之,以右手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
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
应者死。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代脉而钩者,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
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
其腑脏,以知生死之期。必先知经脉而后知病脉,真脏脉见者,邪(《素问》无
邪字)胜,死也。足太阳之气绝者,其足不可以屈伸,死必戴眼。曰∶冬阴夏阳奈何?曰∶九
候之脉皆
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数乍疏
,乍迟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者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顺者不
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
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素问》下有各字)
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不往不来者
(《素问》作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曰∶其可治者奈何?曰∶经病者治其经,络病者
治其络(《素问》二络上有孙字),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
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顺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通其气。瞳子
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2:36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五
<篇名>针灸禁忌第一(上)
属性: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
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
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萁气少
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
皮肤。又曰∶春取经与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春气在经脉。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春刺俞。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
∶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
络俞,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
,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
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府,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
上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初胜,湿气及体,阴
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是谓始秋之治
变也。又曰∶秋气在肤,腠闭者是也。《九卷》又曰∶秋取气口,治筋脉。于义不同。
冬取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
甚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
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通气(一云以实阳气)。曰
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又曰∶冬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
井。二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得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
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笑(一作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脏,令人腹胀,
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闷,无言,惕惕如人将
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愈,令人益嗜卧
,又且善梦(谓立秋之后)。秋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凄凄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谓十二月中旬以前)。冬刺夏分,病不
愈,令人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善渴。
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
阴者,阳中之少阴也。
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
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
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刺法曰∶无刺 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音魂)之脉,无刺病与脉
相逆者。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与
其形之盛者,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大寒无刺,大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
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大怒无刺,已刺勿怒。大劳无刺,已刺勿劳。大醉无刺,已刺勿醉。
大饱无刺,已刺勿饱。大饥无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
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怒,必定其气,乃刺之。
凡禁者,脉乱气散,逆其荣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
邪复生,粗工不察,是谓伐形;身体淫泺,反消骨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
曰∶愿闻刺浅深之分?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
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曰∶余不知所谓,愿闻
其详?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刺皮无伤肉者
,病在皮中,针入皮无中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此之
谓反也。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欠
(《素问》作语)。刺中脾,十五日(《素问》作十日,一作五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肾,三
日(《素问》作六日,一作七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中膈,为
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流脉,不幸为盲。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漏为聋。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膝
膑出液为跛。
刺舌下中脉太过,出血不止为喑。刺肾中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络
中脉,血不出为肿。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 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
膺中

浮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 肠内陷,为肿。刺眶上陷
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2:53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五
<篇名>针灸禁忌第一(下)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
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及,反为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故曰,
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热厥,淅然寒栗。刺皮无伤肉
,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满,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
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
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消泺 酸,体解酸然
不去矣。
神庭禁不可刺。上关禁不可刺深(深则令人耳无所闻)。颅息刺不可多出血。左角刺不
可久留,人迎刺过深杀人。云门刺不可深(深则使人逆息不能食)。脐中禁不可刺。伏兔禁不
可刺(本穴云刺入五分)。三阳络禁不可刺。复留刺无多见血。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无多见
血。乳中禁不可刺。鸠尾禁不可刺。
上刺禁。
头维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脑户禁不可灸,风府禁不可灸。喑门禁不可灸(灸之令
人喑)。下关耳中有干糙,(一作 )。禁不可灸。耳门耳中有脓,禁不可灸。人迎禁
不可灸。丝竹空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令人目小或盲)。承泣禁不可灸。脊中禁不可灸(灸之
使人偻)。白环俞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气街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
息)。渊腋禁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肿蚀)。经渠禁不可灸(伤人神)。鸠尾禁不可灸。阴市禁不
可灸。阳关禁不可灸。天府禁不可灸。(使人逆息)。伏兔禁不可灸。地五会禁不可灸(使人瘦)
。脉禁不可灸。
上灸禁。
凡刺之道,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
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凡
刺之理,补泻无过其度。病与脉逆者,无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
。大夺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下血,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也

曰∶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乎?曰∶能杀生人不起死,生者是人之所受气谷,谷之
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雨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
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逆而夺之而已矣。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
(一作注)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俞矣。此所谓夺其天气。故曰窥门而刺之
者,死于家;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帝曰∶请传之后世,以为刺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3:10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五
<篇名>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属性:黄帝问曰∶九针安生?岐伯对曰∶九针者天地之数也。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
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四时,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
八以法八风,九以法九野。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曰∶一者天,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
者肺也,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 针。 针者,取
法于布(一作巾),针去末半寸,卒锐之,长一寸六分,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
气出,主热在头身。故曰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之 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二者地,地者土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员针。员针者,取法于絮,针
筒其身而员其末,其锋如卵,长一寸六分,以泻分肉之气,令不伤肌肉,则邪气得竭。故
曰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 (音低)针。 针者,取法
于黍粟,大其身而员其末,如黍粟之锐,长三寸五分,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使邪独出
。故曰病在脉,少气,当补之以 针。针于井荥分俞。
四者时也,时者,人于四时八正之风,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者也,故为之治锋针。锋
针者,
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也。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肿者
,故为之治铍针,铍针者,取法于剑,令末如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可以取大脓出血,
故曰病为大脓血,取以铍针。
六者津也,律者调阴阳四时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员利
针。员利针者,取法于毫,针且员且锐,身中微大,长一寸六分,以取痈肿暴痹。一曰尖如
毫,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故曰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舍于络,而为痛痹者也,故为之治毫针。
毫针者,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
俱往,出针而养,主以治痛痹在络也。故曰病痹气补而去之者,取之毫针。
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为
深痹者也,故为之治长针。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
远痹。故曰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骨解,虚风伤人,内舍于骨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
水之状,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大针。大针者,取法于锋针(一作 针),其
锋微员,长四寸,以泻机关内外大气之不能过关节者也。故曰病水肿不能过关节者,取以
大针。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
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疾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
太甚,病后必为害。病大针小,大气不泻泄,亦为后败。失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
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 刺。 刺者,刺诸经荥俞脏俞也。二曰道刺。道刺者,病
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
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一作太刺)。大泻刺者,
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
左也。九曰淬刺。淬刺者,燔针取痹气也。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
刺后,以刺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上下行者,直内
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
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热气小深者。或曰参刺。参
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热之博大者也。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 刺。 刺者,直入直出,
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
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此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阴刺者,
左右率刺之,此治寒厥中寒者,取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刺。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此治
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此治痈肿者也。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致其脉空。脉气之浅者勿刺。按绝其脉刺之
,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之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
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之间;后刺深之,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矣。故刺
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阳邪之气;后刺深之,以致阴邪之气;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
之谓也。(此文乃解后针道终始篇三刺至谷气之文也)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
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发(一作毛)
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
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
应也。四曰合谷刺。或曰渊刺,又曰岂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五曰 刺。 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曰∶刺有五邪,何谓五邪?曰∶病有持痈者,有大者,有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
五邪。凡刺痈邪(用铍针)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越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
亡。诸阴阳遇痈所者,取之其俞,泻也。凡刺大邪用锋针,曰以少泄。夺其有余乃益虚
,其道针其邪于肌肉。视之无有,乃自直道,刺诸阳分肉之间。凡刺小邪用员针
,曰以大补益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
贵(一作费)。刺分肉之间。凡刺热邪用 针,越而沧出游不归,乃无病
。为开道乎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凡刺寒邪用毫针,曰以温。徐往疾去致其神,
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真气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3:27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五
<篇名>缪刺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
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乃邪之从皮
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经,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焉。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及于
经俞,名曰缪刺。曰∶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曰∶邪客于经也,左盛
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易且移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
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曰缪刺。(巨刺者刺其经,缪刺者刺其络。)
曰∶缪刺取之何如?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谷
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五日已。
邪客于手少阳(一作阴)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
指(当作小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音悔),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
,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男子立已
,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痛,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立已
,不已刺外踝上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急而支怯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
端如韭叶,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
一日一 ,二日二 ,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
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左取右,
右取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于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
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谷之前,血脉出血,刺跗上动脉。不已。刺
三毛上各一 ,见血立已,左取右,右取左。善惊善悲不乐,刺如右方。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端如韭叶,各一 ,
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
如此数,右取左,左取右。
凡痹行往来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生死为数。用
针者,随气盛衰,以为 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其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
左。病如故,复刺之如法,以月生死为数,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
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络(《素问》作经,王冰云∶以其脉左右交于面部,故举经脉之病,以
明缪刺之类),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素问》注云∶刺大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素》有次指二字)爪甲
上与肉交者各一 ,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则
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中央之络,各
三,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刺其腰尻之解,两胂之
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
脊,疾按之应手而痛,刺入傍三 ,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得气(一作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
留针,以月死生为 数立已。
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
,刺其过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立已,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脉,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
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素》多一痛字),视
其手背脉血者去之,刺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 ,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立已
,左取右,右取左。嗌中肿,不能内唾,不能出唾者,缪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取右,
右取左。(自溢肿至此二十九字,《素问》王冰注原在邪客足少阴络之下,今移在此。)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一作阳)、足阳明之络,此五络者,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
络俱竭,
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有一 ,后刺手大指内侧爪甲上端如韭叶(《素问》又云后刺
手心主者,非也),后刺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 ,立已。不已,以竹筒吹其两耳中,剔其
左角之发方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循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
者,缪刺之。目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3:44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五
<篇名>针道第四
属性:夫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病,恶知其原。刺
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不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以微。其来不可逢
,其往不可追。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
暗乎,妙哉上独有之也。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
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而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
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其实与虚,若有
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
为之。泻曰迎之。迎之意,必持而内之,放而出之。排扬出针,疾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
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忘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环
,去如绝弦。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持针之道
,坚者为实,(《素问》注作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

居。视之独满,切之独坚。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
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反沉,病益甚。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
舍,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是为重病,病
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 。夺阴者厥,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知其所苦。鬲有上下,知其气之所。先得其道,布而涿之(《太素》作希而疏之),稍深
而留之,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者,推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
大寒在外,留而
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
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即火当之。结络坚紧,火之所治。不知其苦,两跷
之下,男阳女阴,良工所禁,针论毕矣。凡刺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之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若响,随之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凡刺之真,必先治
神。五脏已定,九候已明,后乃存针。众脉所(《素》作不)见,众凶所(《素》作弗)闻。外
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虚实之要,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
间不容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
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若发机。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
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
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志心(《素》
作小心)。顺之有福,逆之有咎。泻必用方(《太素》作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入徐
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员(《太素》作方),外引其皮,令
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
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养神。泻者以气方盛,以
月方满,以日方温,以身方定,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
引针。补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荥,复以吸排针也。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衰
盛。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形乎形,目瞑瞑。扪其所痛(《素》作问其所痛),索之
于经,慧然在前,按之弗得,不知其情,故曰形。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光,慧然
独觉,口弗能言,俱视独见,象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
针之论不必存。凡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
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昭然于天,凡刺之道毕矣
。节之交,凡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
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
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凡将用针,必先视脉气之剧易,乃可以治病。
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
气,取腑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
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 ,
致气则生为痈疡。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刺诸热者,如手探汤;刺
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刺虚者,刺其去;刺实者,刺其来。刺上关者,KT 不能欠;刺下
关者,欠不能KT 。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内关者,伸不能屈。病高而内者,取之阴

始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2 12:34:03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五
<篇名>针道终始第五
属性: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
于四肢,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
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
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也。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
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相遇,寒温相守司,形肉血气必相称
也,是谓平人。若少气者
,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
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人迎一盛,
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在手太阳。人迎三盛,
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
,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
,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不通者
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人迎一盛,泻
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
盛,泻足太阳而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
乃止。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气和乃止,
疏取之。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气和乃
止,疏取之。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气
和乃止,疏取之。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阴主胃,大富于谷,故可日二取之也。人迎脉口俱
盛四倍(《灵枢》作三倍)以上,名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
流淫
音声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
故而不坚也。大如故而益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
坚也。大如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病虽不随针减,病必衰
去矣。必先通十二经之所生病,而后可传于终始。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顷,取之其经。
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邪僻妄合,阴阳移居,逆顺相反,浮沉异处,四时不相得,稽留淫
,须针而去。故一刺阳邪出,再刺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
而实,已泻而虚,故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
则虚,病虽不随针减,病必衰去矣。(此文似解前第三篇中。)
阳盛而阴虚,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
三脉动于足大指之间,必审其虚实。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
之,脉动而实且疾者则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三脉动(一作重)于大指
者,谓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膺 中膺,背 中背,肩 虚者取之上。重舌,刺
舌柱以铍针也。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可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 ,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
其,无使邪气得入。邪气之来也紧而疾,谷气之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
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诸痛者深刺之,诸痛者
其脉皆实。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主之。病在下者
高取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 ,病生于头者头重,
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刺肥
人者,以秋冬为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为之齐。刺之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
亦阴也,深刺之。痒者阳也,浅刺之。病在上者阳也,在下者阴也。病先起于阴者
,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
者,深入而久留之,间日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气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一作疾字)者,必为缪刺之。
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
无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男女内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30 02:24 , Processed in 0.525396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