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冥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周易和中医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1#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1:01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二章  阴阳四象 第二十五节 太阴人(2010-12-01 10:05:51)

    太阴人就是太阴集合里的元素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在这些元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太阴生命身体和生命智慧的人。这种人可以用太阴的符号即两个阴爻符号来概括、来表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周期中的太阴阶段。这包括古人发现的天体运动的六十年周期中的最后十五年,这十五年出生的人,就较多的获得这种太阴周期的影响。第二包括太阳年周期中的第四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冬季出生的人。第三包括太阴月亮周期中每个月最后的七天多出生的人,第四包括昼夜周期中半夜子时前的六个钟头出生的人。如果一个人同时获得这四种最基本的太阴时间段落环境的影响,打上了时间烙印。那么这个人的太阴时间烙印就非常深刻明显了。很显然,这种种太阴元素的综合叠加,就会形成强大的太阴环境。一个人初生之后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成长,如果不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生命智慧和能力,就一定被恶劣的环境所淘汰。如果大难不死,就一定形成了最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最大的特点最高的智慧就一个字藏。隐藏得很深,隐藏得很安全。
    这种生命似乎里面是阴外面也是阴,没有一丝儿阳能阳气阳爻出现。如同一粒莲子,坚硬如石,通身黑乌。手摸起来也是冰凉。其实它里面包藏着可以千年不死的生命之阳。现在考古人员发现了千年古莲子,播种还可以萌发生长,开出莲花。这种太阴生命里隐藏的阳能阳命一旦获得合适的外部条件,就会产生爆炸式的震动式的表现。典型的还有冬天树枝上的虫卵,形成个大包,任是外面冰天雪地,它仍然牢牢地粘结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侦察着春天的信息。
    除了太阴时间元素的影响,太阴人还受到空间、社会环境中各种太阴因素的影响较深,因此,形成了特别善于隐藏的本能和本性。第一表现在对待自身的精力,意识到非常宝贵,所以从来不轻易消耗。第二表现在对于身外之物上,只要属于与自己生存有关有利的,必然特别善于收藏。这种人一旦钻了法律的空子,会作贪官和盗贼。这种人最善于积累收藏,所以能够治家,能够因为节约的美德而渡过困难时期。
    太阴人因为最善于逃避危险,所以人们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说这种人有遁地术,有升空术,有隐身术。形容这种人有智慧。在战争中最能够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消灭敌人。这种人作档案工作,机密工作,军事间谍,有天然的本能特长。这种人说话很少,写文章惜字如金。这种人最能够享受寂静、沉默、独处的乐趣。甚至于一个人能够在头脑里下象棋、演戏,模拟战争。因此,如果说少阳人多仁,太阳人多义,少阴人多礼,那么,太阴人就是多智了。
    太阴人喜黑色。因为黑色象征着深刻、稳健,神秘,庄重。还因为黑色最容易吸热,在外部阳能增多的时候,最迅速的吸收能量充实自身,捕捉机会,展示自身的生命光彩。太阴人有此鸟不鸣,一鸣惊人,此鸟不飞,一飞千里的精神和气概。
    太阴人最典型的形象是中国古代长有特别大的双耳的哲学空老子。他只写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却成为中华哲学文化瑰宝,道尽了最高的哲学智慧。
    太阴人在外部反复震动的环境中,最容易发生错误判断,受到伤害。


周易和中医  第二章 阴阳四象 第二十二节  阴阳四象和节气(2010-12-02 10:33:53)
  
    少阳为春,太阳为夏,少阴为秋,太阴为冬。春夏秋冬的时间界限到底如何区分呢?
    现代人们区分季节是按照平均气温来规定的。这种规定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事实和气候状态。然而并不是从阴阳四象、春夏秋冬的来历作区分规定的。自从地球上产生生命和人类以来,几十亿年生命都是随着天体运动的节奏产生并存在着。所以,这种四象的生命记忆,必然是随着地球绕太阳转动的状态形成深刻烙印的。特别是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对于地球气候的影响最直接最大。是阴阳四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须以此为依据来区分阴阳四象春夏秋冬。
    从冬至过后第一日算起,因为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北半球就进入了少阳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是太阳向北移动这一最大的因素在冬至前的气候状态和趋势的基础上,决定了这一阶段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和总状态。中国古代将冬至作为年节,后来才改变了这种规定开始在立春节前后过春节的。这一新的规定使得人们以为少阳春是从立春开始到谷雨节结束。作为对于春温的感觉,这是正确的,有道理的。作为从根本上认识少阳春,这种新规定是错误的。
    同理,太阳夏阶段包括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六个节气。夏至后太阳又开始向南移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进入了少阴阶段。少阴阶段包括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此后,天气越来越寒冷。进入了太阴冬阶段。包括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由于地球上的气候经过亿万年变化,逐渐变冷。所以古人根据具体情况,将阴阳四象的时间段落统统向后推移了两个节气。这样,在环境中处于大寒小寒的情况下,人们仍然按照过去形成的猫冬的本能过冬天。将之作为太阴冬对待。不至于在天气寒冷的状态下到大天地中过多活动伤害身体。同理,将清明、谷雨作为少阳春阶段,不至于让人们过早地象对待太阳夏一样穿着太单薄。将大暑、小暑归入太阳夏阶段,不至于让人们以为秋天到了。将寒露和霜霜降作为少阴秋阶段,不至于让人们早早地角对待冬天一样对待这一时期。这种将阴阳四象集合向后推移两个节气的作法,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来的调整。
    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阴阳四象集合在太阳年周期中的时间段落。这对于我们认识阴阳四象的具体气候状态是很重要的。中医正是根据这种年周期中的阴阳四象的时间段落和地域特点来认识生命万物和人的,正是在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利用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本能和生命万物作为药物和食物来认识人体、调整人体、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
    中医最古老最基本的经典黄帝内经,就是根据这种阴阳四象、春夏秋冬的区分提出摄生原则的。
    本来,天体运动过程中形成的阴阳四象和生命万物的阴阳四象是完全一致的。可是随着亿万年气候变化,出现了不一致。自然生命的节奏比天体运动的节奏推迟了一个节气,人类作为恒温动物,其反应程度又比自然生命推迟了一个节气。这样一推迟,才刚好将生命万物体内形成的本能、将人体形成的生命本能与外界的气候变化状态的节奏调整到了同一状态。
    阴阳四象的区分是人为的。而客观存在的气候变化是连续的,是无法割裂的。每一年的气候变化也都有其偏热偏冷的区别、节气有来早来迟的区别,所以这就给医学家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任务。否则,就会发生诊断和处方与病情不合的状态。所以中医提出了知常守变的观念。必须首先熟悉阴阳四象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正常状态和趋势,才可以根据具体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达到灵活运用于一心、断病处方得心应手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2#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1:19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五行学说的产生(2010-12-03 10:41:56)

    四象集合系统既是对于宇宙天体自然环境系统的认识分类,也是对于生命和人的系统的认识分类。而且这两种系统的认识分类实际上是统一的,充分表达了宇宙天体自然生命和人是物质运动自然进化的过程和结果,是按照同一规律同一节奏存在着发展变化着。这一学说向前发展,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我们前面专门用一章来讨论阴阳四象,就是想说明这才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原始面貌和形式。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的重要性。
    将一年分为四季,分为阴阳四象,这是自然而然的。然而古哲不满足于此。也许受到了人一只手有五个指头的影响,也许受到了其它对于五这个数字崇拜思想的影响,也许古人体验到了他们所在的时代环境中年周期存在着明显的五种不同的气候状态,也许古哲认为每季九十多日时间段落太长较难用一种模式概括精确,于是,有人开始将一个年周期的气候变化状态分成了五个依次存在阶段。也许是先将一个年周期分成十个月,然后简化成五个季节的。在夏季和秋季之间,增加了一个长夏,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多,分为五季,每季就只有七十多日了。
    当一年分成五季之后,第一季仍然是春木,第二季仍然是夏火,第三季长夏又是什么形象呢?古哲根据长夏时天雨多、土地总是湿润的特点,就增加了一个湿土的形象。第四季就成了秋金,第五季就成了冬水。
    因为前面有阴阳四象集合的基础认识,分在五季之后,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季节,于是就对于这个季节按照原来的探讨方式,加深着认识和联想。寻找到了区别于其它四季的一系列性质和特点。并将五季结合在一起认识,命名为五行。
    这个行字是行动的行字,是讲在年周期中,气候的这五种状态和趋势是运动着的进行着的,是由一种状态和趋势向另一种状态和趋势行进着的。
    原来称少阳春温木,太阳夏热火,少阴秋凉金,太阴冬寒水。现在增加了一个长夏湿土,又是个什么阴阳状态呢?这是一个由太阳夏火向少阴秋金转折的季节和阶段,是一个由阳向阴自然变化的状态,是一个阳极生阴的过程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前半段本来属于太阳集合,后半段本来属于少阴集合。然而这一阶段却有一个总特点就是湿热。既不同于太阳集合里讲的火热,也不同于少阴集合里讲的金凉。是一个阴阳两种因素结合得很紧密的阶段。是一个阳虽多却受到少许阴影响着趋势性变化的状态。我们就给这个状态命名转阴阳长夏湿土集合吧。
    为了形象地研究探讨称呼方便,古哲称这五个集合时,就从中只抽象出五个字来。木,火,土,金,水。用这五种具体的物质形象来表示周期中五个依次发生的季节里的气候状态。
    由于这五种状态是依次在年周期中出现的。古人形象地讲,春木生夏火,夏火生长夏土,长夏土生秋金,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温。这个生字就是讲后一个季节是在前一个季节基础上产生的。后来有人一听到木生火,就想到了木材可以点燃生火取暖。一听到火生土,就想到了火燃烧后会有灰土出现,一想到土生金,就想到了地下隐藏着金矿,一想到金生水,就想到了秋冬季铁器上产生的露水。其实这只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只是对于年周期中气候的五种状态往复运动出现的一种帮助记忆的定性描述。
    有了五行学说之后,古哲对于这一行时间夜空中分别明显出现的五颗行星,也用这五个字作了命名。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中存在着运行着。在年周期中的相应季节的夜空中总容易看到。这样,地球表面气候的五种状态就与天空中五颗行星之间建立了联系。古哲心里想,这些行星会不会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产生影响呢?也许某一个星对于地球的生命影响并不是很突出的,但整个季节里的特殊的夜空里的星象整体,总会产生光芒和引力,总会对地球和生命产生影响的。尽管影响并不会如太阳和月亮那么大,但影响总是存在着的。这样,在古哲的头脑里,又一次发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加深了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二节  土行的元素(2010-12-04 09:57:07)
  
    我们从年周期分为五季出发,确定了年周期中依次出现的五种各具特色的气候变化状态和趋势。并将第一种称为少阳春木集合系统,简称木行。第二种称为太阳夏火集合系统,简称火行。第三种称为转阴阳长夏土系统,简称土行。第四种称为少阴秋金集合系统,简称金行。第五种称太阳冬水集合系统,简称水行。除了土行,其它四行里的元素我们在第二章阴阳四象中已经作了讨论,只要顺便全盘接收应用即可。今天主要讨论土行里的元素。
    春木温,夏火热,秋金凉,冬水寒。现在新建立了一个长夏土,又有什么性质呢?长夏土既有夏和早秋的暑热,又特别具有湿润的特点。我们中国人讲土生万物,土地要生长万物,根本的一条是必须具备湿热的特点。如果离开了湿热,也就没有了生养万物的可能性。这种湿热的气候,特别有利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生长。对于动物而言,进行体内的湿热因素过多,如果又散热散湿机能不足,就会发生闷热感,就会引发许多疾病。当湿度不足时,又会引发更严重的生命变故。特别是这个湿字中的水旁,表示的是温度较高的水。如果温度太低,更不是这个湿字的真义。
    现在我们有了对于年周期中五季五行的三条最重要的认识了:木行春木温,火行夏火热,土行长夏土湿热,金行秋金黄色凉,水行冬水寒。
    我们曾经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现在对于长夏来讲,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它的性质呢?古哲特别注意到长夏的前一段是阴阳四象中的太阳火,后一半是少阳金。长夏处于二者之间,相当于一个桥梁,相当于一个转化阶段。相当于先上到山顶又开始走下坡路,不过总处于较高的位置状态。前面我们将土行称为转阴阳集合系统。也正是从这一根本原因来命名的。古哲用了一个化字来概括这种转化过程。因为这一个阶段的气候包括了由阳转化为阴,由上升的阳为主导转化为下降的阴为主导,而且是逐渐实现的。所以古哲用了一个化字来概括这一行、这一个季节的性质。这种先阳后阴的变化过程,最有利于生命体内积累物质。这种化的过程,如同作物白昼加强光全作用,夜晚加强将光合作用的物质储藏到果实和体内一样。正是这一个化字,联系了春夏的生长和秋冬的收藏。否则,在生长和收藏之间,就显得太突然了。生命就会因为突然而发生难以顺利适应生存。
    现在我们有了少阳木行春木温生,太阳火行夏火热长,转阴阳土行长夏土湿热化,少阴金行秋金凉收,太阳水行冬水寒藏的系统认识了。
    前面我们赋予了阴阳四象和方位的关系。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那么土行的方位如何确定呢?古哲认为,四方皆有土。土这一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如同我们区别方位时画一个十字,土行处于正中间这个十字的交叉点上。那里的土都生万物,都养人。所以古哲给土的方位确定了一个中字。因为中华古哲生活在中原大地,这里的土地很肥沃,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在古代气候条件特别优越适中,特产特别丰富,人类文明开化也特别早,所以古代中国人以中原大地为中心,开疆拓土建立国都,所以这个中字,就成了中国名称的来源。也成了土行的方位。
    即就从时间次序而言,土行也在五行的中间位置,也占了一个中字。因此,中土的概念根深蒂固。
    我们前面讲春木青,夏火赤,秋金白,冬水黑。现在对于长夏土的颜色确定一下。古哲从中原大地肥沃的土地颜色是黄色,将土行确定为黄色,而黄色恰好又是中色,如同土在方位中处于中位一样,黄色也处于光谱中间的位置。
    还有土窑洞的声音有宫殿一样的回音,所以古哲又确定了土行的声音是宫音。
    加上了方位、颜色和声音。现在我们对于五行的认识就成了下面的系列和集合。



     少阳木行:东方、春、木、温、生、青、角音,
     太阳火行:南方、夏、火、热、长、赤、征音。

     转阴阳土行:中方、长夏、土、湿热、化、黄、宫音。

     少阴金行;西方、秋、金、凉,收,白、商音。
     太阴水行:北方、冬、水、寒、藏、黑、羽音。

     这是一个行列式,每一行有意义,每一列也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3#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1:39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三节  土行的基本性质(2010-12-05 10:04:00)

    土行的状态,就是长夏湿热的状态。土行的趋势,就是长夏前半段北半球日照时间向最长发展的趋势,随之后半段日照时间逐渐减少的趋势。所以这个转阴阳集合的模型就是夏至前后七十多日气候状态。就是在这种气候状态下万物和人适应气候和不适应气候的生存状态。越是高级的生命,对于这种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大。
    土行这个转阴阳集合,前半段实际可以用太阳符号来表示,太阳符号由两个阳爻构成,表面上纯阳无阴。后半段实际上可以用少阴符号表示,阴气因而太阳南移而生,尽管是主导趋势,根本因素,却因为在土行这三十多日所生的阴很有限、太阳仍然处于对北半球照射量较大的阶段,再加上前一段太阳趋势所产生的惯性、热量,大地上实际并不寒冷,也不冰凉。仍然处于一种湿热状态,仍然处于一种旺长利生的状态。所以杜甫才会有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诗句。
    土行的基本性质可以用一个化字来表示。这就是太阳转化为少阴。
    太阳转化为少阴,就是讲因太阳在北回归线附近往来一次这七十多日,北半球气候产生的变化状态和趋势。从人的直接感觉上讲,似乎气候仍然很热,一直很热,变化不大,实际上已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产生了登上顶峰、并从顶峰上下来一段的变化过程。
    太阳只能转化为少阴,而且是在土行这一段时间内转化的。是从中原大地的土地的状态最直接最明显显示出来的。没有土地这个物质载体,湿热的状态就很抽象了。
    太阳转化为少阴,体现在生命体中,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转化成了植物体内的物质。就是动物将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生命组织和储藏物质。就是如活动量特别旺盛的体育运动员因为逐渐减少了活动量,身体体重开始有所增加的现象。
    太阳转化为少阴,就是青年人逐渐向壮年人过渡的阶段,无形中发现头上产生了几根白发。无形中发现活跃的性格变得稳健了许多。挥金如土、挥汗如流的习性产生了微小的变化。
    太阳转化为少阴,有如祖国南方人来到了祖国西部。因为气候的差异,会引起身体一些新的感觉和变化。却仍然能够较好地适应。不比南方人一下子到了老北方,一下子就有些难以适应。
    按照五行的分法,一日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也有正午十二点前后这一阶段共四点八个钟头,属于土行,属于转阴阳集合。太阳的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大地、生命和人。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出生于这一阶段的人,就打上了土行集合的烙印。如果恰好又在长夏阶段。那这个人的转阴阳特点、土行的烙印就特别深刻强大。
    土行的化字,就是化学反应的化字。只有在湿热状态中,生命体内的化学变化才可以顺利实现。生命体内的毒物病理产物才可以顺利清除。所以一个人要产生身体疾病的根本性变化,必须特别注意土行的时间段落。中医冬病夏治就特别重视这一时段。有些人通过晒太阳、有些人通过艾灸明显改变了原来的慢性寒性病状态。针灸特别重视在这一阶段选用特殊的穴位治疗疾病。这些都是激发利用人体在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土行的智慧本能促进身体良性变化的方法。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四节 人体中的五行元素(2010-12-06 09:48:15)

    中医将人看作一个小宇宙,并认为与天地时空大宇宙的节奏是同一的。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中医也从人体中寻找着五行和五行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人体中有阴阳四象,有阴阳四象性质比较突出的年龄段和脏腑器官。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探讨人体中的五行元素和表现。
    第一,人体随着年周期运动的节奏而发生着相应的明显的变化,也就是发生着生长化收藏。人们按照年周期节奏从事生产,安排生活、讲究卫生。因此,在年周期中的春木阶段,会产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谋划和努力,会充满希望。会腿去厚重的冬装。特别在发育阶段的小孩子,春天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都特别显著。因此,在夏火阶段,人们在适应火热气候的同时,采取着预防日头晒得过度出现疾病的措施。因此,人们在长夏土行闷热、湿热的气候中,既注意清热又注意利湿,力求利用应时食物中的清热利湿性质,达到自身保持恒态稳态,不因湿热而受害。因此,人们在秋金凉的气候中,增加一点儿耐受寒凉的能力,增强一些适应秋金的收本能。因此,人们在冬季寒水行气候条件下,在增强自身不怕冷的本能的同时,又采取一些保持自身稳定状态的保温收藏措施,体内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如果保暖过度,偶受风寒就不容易适应了,来春也可能身体会生出过多的火来。自然收藏不足,也会受到伤害,影响来春的状态。
    第二,在年周期气候五行状态中,人体有关器官会受到特别的考验。在木行的春天,人的肝脏会特别吸收到新鲜食物中的维生素,会特别因为这种食物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肝脏制造胆汁分泌胆汁的功能会比冬季寒冷气候状态下活跃得多,顺畅得多。因此,人的情绪也因气候变暖而轻松得多。中医认为,这种明显的变化都是肝脏得春气而产生的。因此,认为肝是人体对木行最敏感的器官。在火行的夏季,人的血液流动会特别顺畅,古人认为,这都是心脏的功劳。心脏在夏季如火的条件,由于外部环境中的温度比较高,最接近人体恒温,所以在泵血的过程中,会少用一些能量。在土行的长夏阶段,湿热气候最容易加重人的消化功能负担。这时候主管消化的脾胃,会表现得特别忙碌活跃。也最容易出毛病。如果脾胃功能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好,饮食堵塞在肠胃中,就会影响全身,加重湿的状态,如果消化吸收功能过于旺盛,又会导致全身加重热的状态。中医认为脾脏和胰腺都属于土行的脏器。在外界气候同长夏转入秋金凉的状态时,肺脏所受到的刺激和考验最明显。所以古人将肺归入金行。在外界秋金转入冬水阶段之后,肾脏会因寒而多排尿,也会加重负担。中医讲的肾,包括了生殖系统,这时有关器官也会因为收藏体能的需要处于较为安静的状态。
    总之,因为外部环境中有五行,所以人体器官中有特别对于外五行敏感的组织器官,这些组织器官如同社会中的官员一样,各有各的职务,各有各特别繁忙当心的职能、特别履行职务的时候。古人将人体脏器四象细分,将原来的少阳器官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入转阴阳土行集合里去了。
    第三,人的年龄既可以人为幼青壮老四个阶段,也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将青年和壮年之间,也存在着一个转变阶段,转阴阳集合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身体登上顶峰又从峰上开始走下坡路。有的人会表现出体重增加开始肥胖的状态。体质开始进入湿热状态。至于这一阶段在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年龄范围,自然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从道理上是存在着的。是人生应该特别细心体察注意到的。
    第四,人体五行还有许多元素。以后再加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4#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1:58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五节 人体中的五行元素(2010-12-07 09:46:10)
  
    古人将年周期中的四象分为五行,增加了长夏湿土季节,也增加了土行。在人体中又发现了对于土行季节气候敏感的脾脏。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有关阴阳四象在人体中的系统,建立了人体阴阳五行系统。现在我们将这一系统的主要元素说明如下。
    第一,肝为木脏,心为火脏,脾为土藏,肺为金脏,肾为水脏。脏的意思是收藏着人体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各有其所特有的影响人的身体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功能。其变化均与相应的季节关系特别密切。
    第二,五脏各有与其联系特别紧密的腑。肝胆相连,肝分泌的胆质先储藏在胆中,输送到全身。因此可以说,肝木所在的府,就是胆。心脏与大大小小的血管关系特别密切,古人将这结血管称之为小肠。特别是现在称之为小肠的周期,因为吸收营养的需要,分布着特别细密稠密的小血管,所以古人讲,心火脏所在的府就是小肠。而小肠的吸收功能与心脏的健康关系也特别密切。脾脏和胰脏在古代同属于脾的范围,就在胃的周围,古人认为脾产生和收藏的精微物质主宰着胃的消化功能。所以讲脾土所在的府是胃。古人特别发现肺脏和大肠之间有互动关系。当人的大便秘结时,肺脏也会出现病理变化。所以就确定了肺金所在的府是大肠。肾与膀胱相连接,所以古人称肾水的府是膀胱。因这些府是精微物质经过、流动的处所,不是收藏的地方。又是人体器官,所以府这个高贵处所名称的字旁边,加了一个肉月旁。
    第三,五脏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状态,肝脏影响着人体生发的状态,心脏影响着人体的兴旺状态,脾脏影响着人体的消化吸收状态,肺脏影响着人体的收敛吸氧状态,肾脏影响着人体水液、精气的收藏和平衡。所以肝主生,心主长,脾主化,肺主收,肾主藏。
    第四,五脏影响着人体的心理状态。当人发怒时,肝气容易受损,当人喜乐的时候,心脏功能表现得特别舒畅,如火之旺。当人思虑过度的时候,脾脏的功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饮食无味甚至不思饮食。当人忧伤过度的时候,会出现;加重肺病,当人过度恐惧的时候,会尿湿裤子,会伤肾。所以古人得出了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忧,肾水主恐。有关情志过度表现出理的病状,中医通过这种关系找出了相应的有效可靠治疗方法。
    第五,古人细心观察各类病人,发现了有关脏器发病,可以从外在的器官获得消息。从眼睛可以判断肝血是不是旺盛,从舌头可以判断心火是不是旺盛,从嘴唇可以判断脾脏状态,从鼻子可以判断肺脏状态,从耳朵可以判断肾脏状态。这样就建立了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的学说。
    第六,古人还从许多方面探讨了人体五行。
    总之古人通过解剖、观察、严密的逻辑思考,获得了对于人体五行的系统认识,形成了一个人体五行集合模型,形成了古代对人体系统的深入认识。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六节 五行元素小结(2010-12-08 09:46:58)

    古人从人体这个小宇宙中,寻找着天地大宇宙的元素和节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小宇宙和天地大宇宙的元素和节奏是相一致的。人的一切生命结构和特征,都是天地大宇宙中的元素及其运动节奏的特定反映形式。这种特定的反映形式,是物质运动产生生命、进化为人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同化天地大宇宙中的元素和节奏形成的。
    因此,我们讲人体中的五行元素,实际上就是在讲整个宇宙中的五行元素。因此,我们将五行系统作为天人合一的整体来对待。
    就阴阳性而言,木行属于少阳,火行属于太阳,土行属于转阴阳,金行属于少阴,水行属于太阴。
    就时令言,春属于木行,夏属于火行,长夏属于土行,秋属于金行,冬属于水行。
    就方位言,东方属于木行,南方属于火行,中间属于土行,西方属于金行,北方属于水行。
    就气候而言,春风属于木行,夏暑属于火行,长夏湿属于土行,秋燥属于金行,冬寒属于水行。就生化过程而言,生属于木行,长属于火行,化属于土行,收属于金行,藏属于水行。
    就脏而言,肝属于木行,心属于火行,脾属于土行,肺属于金行,肾属于水行。
    就腑而言,胆属于木行,小肠属于火行,胃属于土行,大肠属于金行,膀胱属于水行。
    就窍而言,目属于木行,舌属于火行,口属于土行,鼻属于金行,耳属于水行。
    就肢体器官而言,筋属于木行,脉属于火行,肉属于土行,皮毛属于金行,骨属于水行。
    就情志而言,怒属于木行,喜属于火行,思属于土行,忧属于金行,恐属于水行。
    就色而言,青属于木行,赤属于火行,黄属于土行,白属于金行,黑属于水行。
    就味而言,酸属于木行,苦属于火行,甘属于土行,辛属于金行,咸属于水行。这一条中医是从肝火旺盛人就会有泛酸症状,心火过于旺盛人就会有口苦症状,脾土有病,口中会出现甘味,肺金有病,口中会出现金属味,肾水有病口中会出现咸味。
    就音而言,角音属于木行,征音属于火行,宫音属于土行,商音属于金行,羽音属于水行。
    就声而言,呼属于木行,笑属于火行,歌属于土行,器属于金行,呻吟属于水行。因为呼声中有少阳生发之象,笑声中有太阳通畅之象,歌声中有转阴阳悠长之象,哭声中有少阴收降之象,呻吟中有太阴收藏之气受损之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5#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2:16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七节 木行元素之间的关系(2010-12-09 09:06:49)

    我们必须明确一条,五行集合中的元素既有具象的意义,又有抽象的意义。既有确定性,又有模糊性,既有狭义,又有广义。就说春天和东方吧,同属于木行,同属于少阳集合。春天在四象中是年周期的第一个四分之一时段,在五季五行中是年周期中的第一个五分之一时段。同时,这个木行中的春,又是内经中所讲的一日里鸡鸣至平旦的时段,也可以说是六十年大周期过程中的第一个五分之一时段,还可以说是庄子讲的大周期中八千年为春的时段。总之,都是周期过程中的第一个五分之一时段。都是少阳时段。
    木行集合即少阳集合里的元素有许多,这些元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第一,它们都有一个共性,显示出阳性,但显示出的阳性不是很大,不是很旺盛。是少阳,即小阳。春天在五季中就是少阳。再说东方吧,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初升起来的时候,就是在东方,就是少阳。继续上升到九点多,就是在天空中偏南方向,就显示出一日里的太阳形象。在正午前后,太阳当头照,就可以说是在中方,就可以说是土行阶段,是转阴阳阶段。太阳落到西方的过程中,就是在西方,就表现出气温下降的现象,就是少阴。太阳下落之后,就可以说到了北方地球的背面,一日里气候最寒冷,就是太阴。再说五气吧,春天里春风吹,显示出温暖的形象,显示出利生的形象。万物复苏,到处是野火烧不尽的青草。也是少阳形象。
    第二,木行里的元素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内经中讲,东方生风,就是将太阳出来之后,就是将春天来临之后,在一日或者一年里,就出现了气温上升的过程,就出现了春风吹,就出现了晨光照耀下温暖的风逐渐产生的现象。
    内经中又讲,风生木。这就是讲,无论是日周期中产生的温暖的少阳之风,还是年周期中产生的温暖的少阳之春的风,还是六十年周期中气温开始上升阶段里产生的风,都是利生的,生命万物在这种状态里都会享受少阳春风,欣欣向荣。少阳之风成了木也就是生命事物产生的根本条件。
    内经中接着讲,木生酸。这就是讲,任何生命事物中都有同化到体内的物质能量,这些能量先是通过同化的过程进入生命体中,常常以糖的形式储藏在体内,然后在生命体需要的时候,又产生异化、分解,这个分解过程中,有多糖变单糖、单糖变酒醇、醇变醋的过程,醋的味是酸的。这些酸实际就是氨基酸一类物质,可以供生命体利用。这个酸字就是含有少阳能量的物质。
    内经中接着讲,酸生肝。是酸这种含有少阳能量的物质,导致了、促进了肝脏的产生和形成。促进了肝藏的正常分泌胆汗的功能。没有对于由血糖产生的广义的酸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就不会有肝脏。中医根据这一条,认识到酸有利于肝脏的功能,所以治疗肝病时,常常将药物用酸醋炮制,以利于入肝。
    内经中接着讲,肝生筋。筋就是体现肌肉在神经作用下收缩和伸展功能的器官。古人发现,肝有了病,就容易产生腓肠肌痉挛,也就是小腿肚抽筋。补充肝血之后,这一现象就好转。现代人利用补充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来改善这种症状。都是同一道理。要保持神经功能的恢复、产生、维持,利用中医发现的这一条因果关系,将会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新药。
    内经中接着讲,筋生心。这一条讲了少阳肝和太阳心的关系。讲了心是肌肉神经最旺盛的状态和器官。是生命在东方风木酸筋的前提条件下逐渐进化产生的。
    内经中这一小段最后讲,肝主目。现代人知道,肝脏中储藏的维生素A少了,眼睛就会士干涩,古人通过食用动物肝脏,通过春天食用青菜之类,发现也可以改善这种症状。正是通过类似的许多因果关系的认识,古哲得出了肝主目,也就是肝脏主导着眼目的健康状态。有个婴儿出生后眼睛瞳仁震懔不休,我就检查她耳部的肝穴,发现敏感点后,在上面扎了一针,结果针到病除。
    第三,木行里的元素共同与其它行之间形成了必然的联系。例如上述举例中提到的筋生心。更深入的讨论待后。
    我们仅就内经中这一小段经文里、提到的有关木行里的元素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其实,我们前面提到的所有木行中的元素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八节 火行元素之间的关系(2010-12-11 10:52:48)
  
    讲木行元素之间关系时,我们引用的内经原文是下面这一小段: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东方生风是春天少阳阶段气温升高,春风习习的自然气候现象。风生木就又成了气候与生命事物之间紧密的联系现象了。生命事物都有对于少阳气温升高的本能反应,都有从这种能量增高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生存物质、展现生命色彩的生化状态。木生酸,就成了生命物质自身体内物质变化过程中特别突出的一种特点,人们从酸味中知道了有这种变化存在。春日人们将小小的杏子含在口里,酸得很,成熟之后就成了甘甜的。酸生肝从酸味食物有益于人体进入少阳肝木健康旺盛顺畅而又不过度发散的状态,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少阳肝如果不得酸味收敛之性,就容易形成激烈的宣泄。肝生筋,又找到了高级动物生命体内的肝与筋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血滋养筋才有利于人远行劳作。筋生心,进一步讲明了筋这种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的最高级最神奇的体现,是心脏这种器官。肝主目,又建立了脏与窍之间特定的具体联系。
    今日我们通过内经中的另一小段来探讨火行元素之间的关系。
    南方生热,火热的太阳总是从南回归线向北运行里,北温带的人们才会越来越感受到更火热的天气到来。南方生热成了年周期里、也成了日周期里人们对于火热状态最直接的认识。
    热生火。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摩擦可以生热,这种热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着火。前多年一个在狱中呆过的人讲,他们放风时拾到了半根烟,没有火柴,有人就用衣服里的棉絮裹着秸杆扫帚上的细支,在地板上用脚踩着反复摩擦,结果生烟了,有火了,可以吸一口烟了。前人用火石击打取火种,也是这种原理的应用。
    在年周期中,火热的时期就是夏日,在日周期里,火热的时期就是中午之前。
    火生苦。古人将食物放在火上烧烤,如果烧焦了,就会发现食物的味道变苦了。这种焦苦味,是在火热高温中物质起了变化造成的。没有火热高温的条件,这种变化现象和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同理,人体处于发高烧的状态,也会出现唇焦舌燥口苦的现象。
    苦生心。苦味这种高温高烧状态所造成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心情舒畅,有利于减少人体心脏跳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这种苦味的食物和环境,可以引起心脏本能的跳动进入更顺畅的状态。也可以引起处于虚弱状态中的心脏迅速恢复到较好的跳动状态。当心脏处于体温特别高的状态中,如果获得可以迅速降低体温的苦味药物如胆汁,心脏就会迅速从高负荷中解脱出来。这种状态下,喝一口苦茶,也有救命的快乐。辛苦的药物如薤蒜,可以促进心血管畅通,成了中医用药的一种选择原则。
    心生血。心脏跳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将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的过程,也是一个将含有废气的血液送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正因为如此,血液才得以永远保持新鲜、具有生命活力的状态。心脏受到损害,血液就不能很好的供应全身营养了。古人对于这一条是很清楚的。
    血生脾。古人从解剖中发现,脾中的血特别多,产生了脾脏是由血的集合产生的认识。现代科学证实了脾脏有造血、储藏血、过滤血和免疫四大作用。所以仅从这一条,对于古哲的认识,可以改为血生于脾,就更符合脾的本质特性。然而,中医的脾,与解剖的脾有一定区别,还包括着保障人体消化系统功能的总体状态得以维系的组织器官。而这一切功能,都必须有及时充足的血液才得以完成。所以中医讲血生脾,通过补血来促进脾的功能得以保障的途径是可靠的方式。血生脾,既有太阳心血生脾的意思,也有少阴肺血参与生脾的意思。
    心主舌。这是讲心开窍于舌。心的健康状态,可以从舌头的状态中获得反映。一个人舌头灵活,语言清晰,说明心血管功能正常,否则,就说明有所阻塞损害了。一个人舌头上的味蕾灵敏,说明心脏健康正常。一个人舌尖上出现红痛溃疡,出现苦味,就说明心火过于旺盛,受到损害了。这时候,降心火的黄连就成了神奇的药物了。
    内经中这一段原文是: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6#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2:33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九节 土行元素之间的关系(2010-12-14 09:45:57)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同样有一段文字说明了几个土行元素之间的关系。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第一,中央生湿。中央第一指年周期时间段落的中间,即夏至前后七十多日。第二更指一切类似周期时间段落里的中间阶段。第三,还指相对于东西南北而言的中间位置。在这种中央时段,气候体现出因热而湿的特点。我们北温带,任何一个地点作为中央,都有向北较寒冷、向南较炎热,向东较温暖,向西较干燥的特点,而中央位置相对就具备了中和的特点,体现出因热而湿的特点。第四,中央生湿,更是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体而言,高级动物的腹部,特别是脾胃器官,就是一个因得热得湿才得以消化吸收营养的器官。就是植物的茎杆中间,也是一个运输通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热就不能保障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也只有在湿热的条件下,才能够保障生机。
    我们特别强调这里的湿是因热而产生的湿,既不是冰冷,也不是干燥,而是获得能量热之后消化器官所具备的一种状态。
    第二,湿生土。这里的湿既然是湿热,湿生土就是湿热的气候环境条件,导致了土壤的形成和功能。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长时期的湿热气候,使得岩石化为沙土,化为可以负载和养育万物的大地。
    湿生土,第二层意思应该是讲,长夏时节的土壤处于湿热状态,所以水气向上蒸发,地面上会产生潮湿现象。而冬季是寒字当头,地下土中的水气就不再会向上大量蒸发。我住在老式的土窑洞里,地面夏季有潮气,冬季就非常干燥。古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特别关注,体察到正是这种湿热状态,才使得土壤具备了生机。表面上是湿热产生于土壤,实际上是土壤产生于湿热的气候状态。
    湿生土,第三层意思是就相对独立的生命体而言,在其一生中的中央阶段,容易导致如夏秋之间地面潮湿一样的现象,体内湿热较重,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形成湿热之邪为患。如果湿热不跑,更会产生一系列土行的疾病。保持正常的湿热程度,就是此一阶段保障身体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
    湿生土,第四层意思是讲生命体中央的湿热状态,促使产生了脾胃这样的消化系统组织器官的形成和进化。这种状态使大地具备生机,也歙人体脾胃具备生机。
    第三,土生甘。土壤中除了水分就是无机盐和腐植质。正是水与无机盐在湿热的条件下才导致了低级生命的产生,才导致了土壤里有了腐植质。正是这些最基本的条件才导致了高级生命的产生。而植物所具有的物质味道,最大多数是甘味。这是生命体综合了各种物质能量之后,所产生的光合产物、所产生的金多糖类物质的最基本的味道。泥土中产生了五谷,也就是产生了甘味。
    第四,甘生脾。就人体而言,因为甘味食物具有产生热能最相接最迅速的特点。所以也才能最直接最迅速地满足保持脾胃正常的湿热程度。才能够保障脾胃的功能正常。甘味食物对于衰弱的的脾胃而言,是最好的营养品。如果脾处于干燥状态,就会出现大问题,这时候食用一些如蜂蜜之类的甘味,就会起到湿润脾气的作用。米粥为什么特别养人,就是因为具备湿热的甘味物质能生脾,保障脾胃功能正常。
    甘生脾,甘味过度也会伤脾伤肉。那时就不要直接补充甘味食物了。
    第五,脾生肉。如果一个人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好,后天之本充实,就会体现在肌肉的丰满充实上。一切四肢纤细虚弱无力的人,根本原因都是脾不能生肉。运动员肌肉发达,饮食量也特别大,脾的功能也特别强大。
    第六,肉生肺。这是讲,一个人肌肉发达,自然就会导致肺气随之充实,才可以形成相应的因果关系和平衡关系。
    第七,脾主口。一个人口唇厚说明脾胃发达,还会导致性格忠厚老实。反之,口唇特别薄的人,嘴巧灵话多,而这些人脾胃常常不太好。
    同一节经文还有一些内容,这里就先不说了。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节 金行元素之间的关系(2010-12-15 10:55:25)

    内经中用下面一小段经文说明了金行里几个最重要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第一,西方生燥。这里的西方,是就北温带中华大地以中原为中心的向西方位区域,也是指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心周围的向西方位,还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体的中心周围所区分出来的向西的方位。这一种向西的方位,从大的阴阳气候状态而言,有其独具的特点。古哲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燥。燥就是干燥之意。相对于东方的少阳温和状态、南方的火热状态、中内的湿热状态,北方的寒冷状态,这是一种干燥状态。干燥的直接原因是气候状态中水分含量特少造成的感觉。为什么这个区域气候状态中的水分特别少呢?第一个原因是太阳周期性活动提供给西部的能量变化中形成的,第二是距离大海较远,中华西部海拔高等等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西方生燥,实际上就是讲西方金行元素之间显示出的最大的特点是干燥状态,任何生命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能适应,就会导致病害。
    西方生燥,还是讲秋季西方区域往往雨水较少,所以那里的气候干燥,引容易引起生命、特别是一些初到那个区域里的生命各种不适。这种典型的气候状态,就人体而言,就会引起皮肤干燥,长期如此就会引起呼吸时散失过多的水分,引起肺部功能的变化。
    西方生燥,就人体而言,特指肺在呼吸过程中会散失较多水分而引起的干燥感觉。
    第二,燥生金。这里的金,是指如少阴金秋凉收的气候状态。这里的燥也是指如少阴金秋凉收的气候状态。燥讲这种状态里水分特别少。金指这种状态里收敛的现象特别明显。因为水分少,所以无机物、生命体都会显示出收敛的本性,也就是少阴金的本性。很显然,是燥这种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收这种现象。事实上,长期生活在这种特别干燥环境里的人们,肺金的呼吸功能特别强大。他们是老天的气候造成的。
    燥生金,又特指秋季由于干燥阴凉,生命产生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容易出现较大的变革。古人有一句金曰从革的名言,意思就是讲,在金秋,在干燥阴凉的气候状态中,万物就会由在中央湿土状态下旺盛生长的状态转入收敛成熟如金属溶液化成固体金属一样的变革。生命万物的这种本能就是在特殊的燥金气候状态下生活了亿万年形成的。
    第三,金生辛。所有金秋之时、所有凉收之地,所有燥凉状态,都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刺激形成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复杂的,既有环境中的特殊的物质分子产生的气对于鼻子的刺激因素,也有对于舌头上味觉的刺激因素。有人讲金属的气味就是辛味,碱性物质多辛味,在干燥阴凉的环境里活跃的物质分子容易使人产生辛味的感受。我们应该特别记住干燥阴凉收几个字。
    第四,辛生肺。这实际上我们已经讲清楚了。这种西方金秋干燥阴凉的环境状态就能够创造出生命强大的呼吸功能,就能够创造出人的强大的肺活量呼吸功能。同时,人体如果受到辛味物质较多的影响,也有利于形成个体肺的功能增强。
    第五,肺生皮毛。如果一个人的呼吸功能好,也就是肺好。那么这个人的皮肤就一定好。皮肤干燥出毛病,本身就反映了肺的功能不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古哲从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中深有体会。
    第六,皮毛生肾。皮毛也有排泄人体代谢废物的作用,如果皮毛这种功能差,就会加重肾的负担,就会导致肾出毛病。所以保持皮毛的功能正常就是保障肾的生机。中医讲金水相生,就是讲肺金和肾水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
    第七,肺主鼻。鼻子本身就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门户器官。肺里的状态不正常,人的鼻子首先就会感受到。
    因为这种关系是从客观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人们很容易接受其正确性,却忘记了深入具体的考察理解牢记并应用。中医就是将这些关系能够恰当地体现在医疗实践中妙手回春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7#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3:10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一节 水行元素之间的关系(2010-12-16 09:34:37)

    同样,内经中也有一段经文,用生字将水行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说明。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第一,北方生寒。北方最北就是北冰洋,就是北极。处于北温带的中华大地,北方总是相对寒冷的区域。特别是冬季北方,更是一派寒冷气象,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吹,寒流来,影响着整个北半球气候变冷。具好象寒冷是北方生出来的。自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太阳向南移、北方冷空气压力大形成的结果。
    第二,寒生水。寒冷的情况下,水蒸气会变成水溶液,水溶液会变化固体的冰雪。寒生水,就是人,受寒冷刺激时,皮肤毛孔收敛,排汗少了,人的尿水也会增加。寒生水,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遇到寒冷的气流,就会化成雨水降到地面上来。寒生水,更是生命体内发生的重要现象。寒生水是一种下降、下沉、收藏的现象。
    第三,水生咸。古人知道海水是咸的,也知道咸的海水可以通过蒸发获得海盐。水是最大量最普通的溶胶。可以将进入水中的各种盐溶解,这样海水就带了咸味。当人体代谢废物中的盐类溶解于肾脏收集的水液中,就成了尿水,尿水带有类似咸的气味。水生咸就是水溶解了盐而形成咸味。
    第四,咸生肾。正因为水生咸这种理化现象存在于生命体中,生命体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将过多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就产生了能够过滤血液中废物溶液的组织器官,这种器官在生命进化中就形成了高级动物的肾。所以讲,咸生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情况下,人体代谢产物通过肾排出的比例就高,长期如此,肾的功能就可能强大一些。正是这种生理需要中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肾。因为人体代谢废物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肾排出的,所以人们通过观察检验尿水中的各种盐的成份,就可以了解肾的情况。咸味过少,尿清而长,人的体温低,代谢水平低,人体处于寒冷的状态。咸味过重,人体代谢过于旺盛,加重了肾的负担,又会伤肾。咸的成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肾的功能就正常,就能够承担整个生命体所赋予的功能。
    第五,肾生骨髓。中医所讲的肾,不但有排尿功能,而且有因为排出尿液之后保存人体精微物质的功能。如果肾不正常,将这种宝贵物质当成废物排出了体外,这个人体收藏宝贵物质的功能也就破坏了。这样,这个人收藏于骨髓中的宝贵物质就必须减少以适应整个生命体的需要,这样,骨髓的生机就越来载衰弱了。只有中医讲的肾的这种收藏功能正常,排出的尿液中没有不应该排出体外的蛋白质、糖、脂肪,没有人体需要的精微物质,骨髓就会获得更多的宝贵物质的供应,就会更充实。那些练习硬气功的人,那些足球运动员,他们的骨骼特别充实有力,能够抵抗很大的冲击力而不损坏。正是肾的功能正常强大,才保障了他们能够形成抗击力最强的骨。
    第六,髓生肝。古哲思考骨髓这种被收藏的最宝贵的物质与肝中收藏的血液的关系,获得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骨髓在生命幼小时有造血功能,可以供应人体对于血液的需要和收藏,这样自然有保障肝的功能正常的作用。即使之后不再造血了,如果骨髓充实,就不会与肝争夺血液和血液中的宝贵成份。这样也能够保障肝的功能正常。肾是收藏,肝是生发。肝生发需要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讲是肾收藏所提供的。没有肾的收藏就没有肝的生发。
    第七,肾主耳。古人特别注意到,人的耳朵有时灵敏有时不灵敏,甚至于还会耳鸣、耳聋。这种情况多是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多,处于一种高温状态,或者排出的精微物质太多、体内消耗的收藏的精微物质太多,影响了正常的感觉功能形成的。如果肾能够及时排出这些废物,如果补充了体内这些精微物质,这种耳部暂时生不良感觉就会消失。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从耳的大小和薄厚、颜色种种信息来判断人体肾的收藏功能是不是正常充实。如果耳朵瘦小而干枯、苍黑,特别是有关肾的耳穴出现硬结、陷下之类,就可以对此人的肾功能作出判断。有人耳鸣,我通过针刺照海穴,交肾经收藏的肾水向上提供,此人的耳鸣症状消失了。有人来我处咨询,看到他右耳肾穴有一道下陷的痕迹。我断定他右肾动了手术。他非常惊奇以为我有神眼。其实只是看见了肾与耳的联系信号。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二节  五行相生(2010-12-17 10:03:08)
  
    五行是对于事物阴阳状态的五种分类,是对于事物周期性过程中明显的五种状态的分类,是中华古哲对于宇宙万物系统性的认识结晶。在探讨了五行的定义和各行元素之间的关系之后,今天我们探讨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
    五行相生,是一个因果链条。既抽象又具象。
    我们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古人形象地称呼生字前面的行为母,生字后面的行为子。说谁生谁就是说二者之间是母子关系。
    木生火,最典型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讲少阳春木温这一年周期中的气候状态之后,必然会产生会进入太阳夏火热这一气候状态。是讲在太阳逐渐向北移动北方大地的气候由温变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性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转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太阳能。正因为如此,万物才由春温生发的状态进入了夏热茂长的状态。
    木生火,第二个典型形象是幼少儿童状态进入青年状态。少年如木,柔顺灵活。青年如火,精力充沛。如果人生的第一阶段生发过于旺盛,过于聪明,消耗过大,进入第二阶段就不会有旺火了。如果第一阶段身心温和生发,渐次扎实生发,扎下了深根,有了丰富的积累,第二阶段的火就会旺盛。
    木生火,第三个典型形象是肝木生心火。就人体而言,肝木是最典型的木行元素,心火是最典型的火行元素。肝木生心火,肝木的正常生理状态支持决定着心火的正常生理状态。大怒伤肝之后,紧接着就会大喜伤心,这个人就可能进入喜怒无常的疯狂状态。
    同样,火生土就是夏火热的状态进入长夏土湿的状态。就是青年变成成年,就是心火生脾土,就是心火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才能够保障脾土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进行。一个人心力不足,心血不足,或者心火过于旺盛,就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这个人就会瘦弱,不长肌肉。
    土生金,就是长夏土湿的气候状态进入了秋金凉的气候状态,就是成年变化了壮年,就是脾土影响着支持着决定着肺金的健康状态。中医就从这个角度确立了培土生金的治疗法则,通过培养增强脾土的药物和处方来达到促进肺金疾病好转的。
    金生水,就是秋金凉的气候状态必然转变为冬水寒的气候状态。就是壮年必然进入老年阶段。就是肺金组织器官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肾水组织器官的健康状态。中医也从这一关系出发,确立了补肺金生肾水的治疗原则。
    水生木,谁都知道树木生长必须依赖水分的充分供应。然而水生木第一是讲冬寒水的状态必然会进入春温木的状态。冬寒水的状态是春温木状态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冬藏是春生的坚实基础。生命在年周期中往复运动,必须在冬茂阶段多收藏、多储藏一些物质能量,春木生的阶段才可以旺盛。
    水生木也可以讲是老年身上出现了幼少年的现象。我们可以看见许多高寿老人如儿童一样单纯、天真,有的表现出幼稚、痴呆状态。这是老年阶段太阴寒水不足又不得不顺周期性变化出现的返老还童现象。个体生命很难突破一个完整的周期,又开始第二个幼少时期,必然会走向死亡。然而,从种系角度讲,老成、健康、收藏了更多生命信息的生命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会使得下一代生命更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和社会变化状态。
    水生木,就是肾水生肝木。肾水旺盛,肝木自然旺盛。通过调整肾水的药物达到治疗肝木疾病的途径是中医特别强调的,经常采用的。
    五行相生是一种正常的因果关系。具有前因后果的势态。顺势采取措施,就会导致必然的结果。这是中医的信念和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8#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3:28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三节 从五行相生到治疗法则(2010-12-18 08:35:03)

    五行相生的相生二字,是说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依次递相生出下一行,都对下一行有滋养、促进、保障的作用,都是下一行产生和维持正常功能状态的原因、前提和基础。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和事实,确定了两个治疗法则。第一个叫虚者补其母。第二个叫实者泻其子。
    先看虚者补其母。
    少阳肝木是太阳心火之母,如果心火不足,必然就会求助于其母肝木,这时,肝木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虚弱现象。如果能够补益肝木,保障肝木少阳生发之势充实,就可以对它的子心火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促进心火恢复正常。
    太阳心火是转阳阴脾土之母,如果脾土运化功能不足,必须从心火方面寻找原因,寻找帮助。如果能够通过药物和食物或者其它治疗方法补益心火,就可以为脾土运化提供能量物质和信息保障,就可以促进将脾土过湿过寒的状态改变为湿热的正常状态。
    转阳阴脾土是少阴肺金之母,如果少阴肺金出现干燥、干咳嗽状态,就会影响到脾土,从脾土处寻求湿润的资源。如果补足了脾土,使之处于健运的湿热状态,就可以对肺金提供有效的帮助。
    少阴肺金是太阴肾寒水之母,如果太阴肾水不足,引起骨蒸潮热、牙虚疼,这时用一些滋补肺金的药物,就有利于肺金生肾水。
    太阴肾水是少阳肝木之母。肝木不足引起的症状,就可以用滋补肾水的六味地黄丸通过补肾达到能够提供帮助肝木生发的目的。
    中医补其母的主要方法有三种,第一就是用药物,前人总结出分别有补益阴阳五行的药物,例如百合补肺金,人参补脾土之类。以后我们要详细讲座。第二就是用食物,通过五谷、五果、五畜、五味来分别补益有关五行。第三就是用经络穴位。肝经的虚证,可以用肾经如大海水一样的合穴阴谷来治疗,也可以用肝经的水穴曲泉来治疗。
    虚者补其母。是利用周期性阴阳五行相生的趋势和规律,这就如同下游水不足,必须寻找来自中游的原因。中游雨水充足了,河水来源通畅了,下游自然水力充足。
    虚者补其母,还必须结合环境中的五行状态。还可以适当改变环境状态,营造一个有利于病症恢复的氛围。例如一个人因寒湿而脾土运化不通,除了补心火之外,还必须改变病人所处的寒冷环境,使室内温暖如火,自然有利于病症改善。
    虚者补其母,还可以利用五行的有关心理情绪状态,增强某一行之母的情绪感情状态,也有利于此行病症的改善。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四节 实者泻其子(2010-12-19 10:54:26)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五行各有其阴阳和合的状态,如果每一行的阴阳比例协调,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就是阴平阳秘的好状态,就会驿其它行产生较好的影响。如果这种阴阳比例超越了一定的范围,就会产生或虚或实的病态,就会对整个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就少阳春肝木温生而言,它的符号是阳爻上一个阴爻,阳大阴小,比例是二比一。这就是保持少阳肝正常状态的比例。如果由于内因或者外因,致使少阳肝的阳大于二,例如变成了三,那就是肝阳上亢的状态,就会血压高,就会火气大,这就是肝阳实的状态。如果少阳肝中的阴的数值不足一,变成了二比零点几,那就是肝阴不足,或者称肝血不足,这种状态阴不能起到制约阳的目的,阳也会向外疏泄过度,这就是阴虚。也有肝阴所占的比例过大,那就是阴实,也有肝阳所占的比例过小,那就是阳虚。面对这四种不同的种情况,中医确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阳实为主,就泻阳,阳虚为主就补阳,阴实为主就损阴,阴虚为主就补阴。因为肝阳实就会引起心火大,就会向心火传递能量,就会从心火方向疏散能量,所以这时中医就在泻肝火的同时,又采取了肝阳实泻心火的治疗原则。心火降下来了,肝阳有了疏泄的出路,也就容易降下来了。处方中既有疏肝的药物柴胡之类,也有泻心火的药物黄连之类。
    就太阳心火而言,符号是阳爻上有一个阳爻,阳数为三,看不见阴。实际上阴就隐藏在经过心脏的血液中。能够吸收心火、能够制约心火过旺。如果心血起不到这种作用,就会将心火过多地传递到全身,特别是传递到大脑。这样就会使太阳心系统产生各种病证。就会从舌头上特别是从舌尖上表现出红肿疼烂。如果此时这个人再多吃热量大的食物,多饮酒,就会火上浇油。心火之子是脾土,这时饿肚子,或者食用寒性的食物、药物,就有利于纠正心火过实的状态。这也是实者泻其子。
    就转阳阴脾土而言,前一段是太阳符号,后一段是少阴符号。当如太阳的脾土状态为主又过度,脾土就会处于过于干燥的状态,当少阴为主的状态阴过度,就又会处于脾土过度湿润的状态。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脾土健运消化吸收。人就会过瘦多火或者虚胖多痰。中医有脾胃派,专门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同时,脾土在长夏阶段湿热状态中最容易受到损伤。针对脾土本身进行补泻手段之外,中医还通过实者泻其子的原则,采用泻脾土的儿子肺金,采用霜桑叶、黄芩之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就少阴肺金而言,符号是阴爻上一个阳爻,阴与阳的比例是二比一。这种状态才是正常的。如果阴凉过度,就是肺阴实,就是肺金寒,如果肺阳过度,就是肺火克金状态。此时,除了泻肺火之实,还必须对于肺金的儿子肾水作些调整。如果能够用一些利尿的约物,就可以有效促进恢复少阴肺金凉收的状态。
    就太阴肾水而言,符号是阴爻上一个阴爻。阳隐藏着。然而没有隐藏着的肾阳,肾水就不能正常运转。肾阳正常与否,从小便是不是正常就可以看出。如果小便黄红,就是肾阳过度,就会伤肾阴,改变肾水寒藏的状态。如果小便过度清长,就是肾阴度。就需要增强肾阳。除了这种方法。中医还同时适当调整肝阳,达到泻肾阳过度的方法。
    实者泻其子,这是中医根据五行阴阳相生的关系确立的治疗法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帖际遇]: 北冥渊走在路上无故被一幅画砸到,拿去鉴定竟是名家大作,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29#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3:45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五节  五行相克(2010-12-20 09:20:57)
  
    五行之间有前一行直接影响后一行的五行相生关系,即母子关系,这一关系的实质是讲,前一行的状态趋势将导致后一行状态和趋势。有如母壮儿肥、母弱儿瘦的关系。春木肝温生正常,将导致夏火心热长正常,夏火心热长正常将导致长夏脾湿热状态正常,而夏土脾湿热化状态正常,则导致秋金肺凉收的状态正常,秋金肺凉正常将导致冬水肾寒藏的状态正常。前一行强,后一行必强。前一行弱,后一行必弱。前后行之间这种因果链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五行之间还有另一种重要关系,这就是五行相克。这个克字繁体有一个刀旁。说明克字有伤害、威胁、控制、制约之意。
    古人认为,春温肝生的状态,对于长夏脾土化的状态,有一种较长远的制约关系。将这种因果关系称为木克土。木克土就是讲,春风百日化为雨。当春日温生的状态里有一次较大的春风,到了百日之后,也就是到了长夏脾土当值的时候,就会有一次大雨降落,就会增加长夏的湿的状态。就会制约湿热过度的状态,就会保障长夏事物正常的变化状态。古人将从年周期中发现的规律,延伸到对于人体五脏关系的认识,就产生了医圣张仲景所讲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见肝之病,为什么就知道必然传到脾土呢?因为肝木克脾土。肝木过强,按照肝木生心火的道理,心火也会旺盛。这样,旺盛的火就会就会将脾土中的湿气减弱,脾土就会因为湿度不足,相对处于干燥状态,就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就不能处于健运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提前在治疗鼐病的时候,注意到保护脾土不会因为肝木过度强盛而受到伤害。
    脾土克肾水,脾湿的状态过度,就会影响肾水的状态。胃积水了,肾脏正常排泄的废水就少了。自然界发洪水了,人们修筑土堤坝来阻挡洪水危害,就是土克水,就是用土制约水的形象说法。中医通过健脾的药物茯苓来促进肾水的功能正常,达到甘淡利水的目的。
    肾水克心火,肾水制约着心火,增强肾水的功能就可以控制心火不至于过度旺盛为害。中医总是通过增强肾阴肾水的药物作为保障预防治疗心火过度的状态。
    心火克肺金,正常的心火热状态,可以控制肺金凉状态不会过度。如果肺金凉而寒,增强心火就可以改善症状。如果肺金不能正常降,除了针对肺金的虚实用药之外,还必须利用心火与肺金的这种相克的关系,通过强心火的药物达到有利于克服肺金不正常的状态。
    肺金克肝木,肺金凉收的状态有利于确保肝木不会过度强旺生发。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朋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刚好是木火土金水木次序里相隔一行的两个行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讲,木克土,中间有火,土克水,中间有金,水克火,中间有木,火克金,中间有土,金克木,中间有水。很显然这是一种较长期的影响,是一种隔行的影响关系。
    古哲根据这种隔行的因果关系,确立了预测气候变化和疾病变化的方法。例如根据冬寒过度就可以预测到夏火会弱的状态。根据肾水过寒的状态,就可以预测到脾土运化必然不会顺畅。进一步,通过人生的春木幼少阶段的表现,就可以预测其长存和成年时期的身体状态。因为二者之间都有木克土、木制约土的关系。
    对于五行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前人画了一个五角星来帮助记忆。在五角星的角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写上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关系。然后看五角星五角之间的连线,另一端就是此行所克的对象。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六节 五行相生再探索(2010-12-21 11:07:26)
  
    五行相生,如果将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分别用一、二、三、四、五来表示,那就是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四生五,往后又是五生一了。按照这种规定,五行相克就是一克三,三克五,五克二,二克四了。按照一二三四五依次相生,按照一三五二四依次相克。五行不仅是对于年周期中依次相生的五种状态的概括。而是对于整个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周期性过程的概括。所以五行相生,可以分别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从阴阳角度讲,就是少阳木生太阳火,太阳火生转出阳阴土,转阴阳土生出少阴金,少阴金生出太阴水。太阴水生少阳木。这一过程中,少阳生太阳是状态中能量增加的原因,太阳生转阴阳,是状态中能量先增加后减少,是状态中能量处于最大的范围内。转阴阳土生少阴金,是状态中能量减少的原因,少阴金生太阴水,是状态中能量继续减少的原因。而太阴水生少阳木,是从状态中能量最少的状态突然进入一个能量逐渐增加的状态。能量的升降增减,是整个相生过程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
    第二,从万物生长变化的状态讲,木行是如草木初生的状态,火行是如火焰燃烧上升的状态,土行是如土的湿热状态,是最有利于万物产生重大变化的状态。金行是如金一样在降温的过程中就会收缩就会变凉的状态。金生水是如金属在寒冷的状态下,上面就会生出露水、生出寒霜的状态。
    第三,从人体脏腑而言,五行相生就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
    第四,从方位而言,东方太阳初升的方向,是能量较少的少阳状态,南方是太阳升起到中午时在天空中偏南的方向,是一日中温度最高的状态。中央方位是长夏中间夏至那一日太阳正是天空上方中央的位置。也是一日里正中午太阳在头顶的位置。这个位置前后,是一日或者说一年温度最高湿度也最高的状态,是转阳阴状态。西方是太阳下落的方位,是一日里温度下降的状态,所以是少阴状态。夜晚是背着太阳的状态,古人用北方来表示,是万物收藏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所以方位从根本上讲,有了五行的性质,有了东方生南方、南方生中央,中央生西方,西方生北方,北方生东方的意义。
    第五,从更大的宇宙天体运动周期而言,古人发现了每过六十年,气候变化状态好象有一个重复的过程。每十二年好象太阳处于一种特殊的变化状态。五个十二年正好是六十年。所以古人又将第一个十二年称木行,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十二年,依次称为火行,土行,金行,水行。这种概括是古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既是对于太阳活动周期的观察结果,也是对于整个宇宙星空观测的结果,是对于天地人综合思考的智慧结晶。
    第六,古人还将长期的社会历史变化过程与五行相生和相克联系在一起,对于历史朝代作了五行的附会解说。说某朝代是火行,某朝代是水行。后一朝代代替前一朝代是五行相克的关系。有人又说是相生的关系,自相矛盾,这种解说牵强附会的成份很大,不可信。但是这种哲学思考却是值得参考的。
    五行相生,总是依次相生。总是前一行产生后一行,这个次序通常是不能改变的。这种影响是特别重大的。按照这种因果链条产生的中医哲学和中医学,产生的治疗法则,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和道理基础上的。是经过数千年医学实践检验的实用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0#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4:03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七节 五行相克再探讨(2010-12-22 09:19:08)

    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现象都是在周期性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一事物特别是一生命事物如果本身呈现出五行的偏性、特性,那么这种事物或者生命就可以说是某一行为主的事物。对于某一行为主的事物或者生命,在周期性的五行环境状态中,就产生了与环境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就产生了在顺境下或者在逆境下生存的问题。
    例如金行事物,就说如金属类的物质形态吧,在火热的状态中,就可以化为溶液也就是水这一行的状态。这就是火克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金就改变了原来的固体凉收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死了。从这个过程看,也可以说是金生水了。从这个过程更可以发现,先是火克金,后是金化水。没有火对于金的节制、克制,火特别大,金就会死,火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金就可以保持固体凉收的状态,就可以在凉收的过程中,出现金属上凝结露水的现象。这时候才是金生水的状态。由此可见金行的命运也就是生死完全由火行决定。
    例如金行的生命或者讲人,在正常可生的火行环境中,就可能产生肺燥、大便干燥、皮肤干燥一系列症状。在特别高温炎热的环境中,这个金行人可能还会因干燥而出现血燥,甚至于出现肺癌之类更严重的疾病。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肺金特别弱而病重的人,就会受到火行特别强势的环境季节而死亡。这正是古人分析评估预测一个金行病人死亡时间的道理。这就是火乘金虚了,就不是正常的克制节制了。火行有低于可克金和高于可克金的两个方面,高于可克金的状态时,此金就融化了,死亡了,低于可克金的状态时,此金就过于寒,就又有一系列肺金寒的病症产生了。只有在正常可克的状态中,金行的生命、金行的人,才可以获得生存,然而也会受到特别的考验,获得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样,金克木也有三种情况,在正常可克的状态中,也就是在正常的秋季气候状态里,木行肺金偏向的人,就会感受到不适,就会逐渐增强适应能力。如过金气不足,也就是金过热的晚秋状态,就不利于克木,树木在这种情况下还可能疯长,有的还会开花,结果严冬来了,就会灾难临头。如果金气过强,也就是环境中秋金过凉过寒,此木命就会因不能适应寒冷的金气而大病甚至于死亡。特别是那些处于木行状态衰弱、正处于严重病症状态的生命,又遇到金过强或者金过于不足的状态,就可能加速死亡。即使金行正常,如果木行的生命过于弱,也会产生金乘木虚、以强凌弱的状态,导致木行生命大病或者死亡。
    木克土就是木行春温状态节制土行的可以正常存在的状态。然而在这种状态下,土行生命也会受到考验。如果木行过强、或者土行生命过弱,土行生命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于死亡,如旺盛生长的树木将干燥土中的水分吸走一样,此土就更不利生了。如果木行过弱,也不能发挥此土利生的功能状态。
    土克水,就是长夏湿土状态对于水行生命的正常作用。让水行生命感受到不适。如果土行过强、过于炎热,寒水行生命就会因缺少水而病死。如果土行过弱,过于湿热,寒水行生命就又难以适应。如果寒水生命恰又在虚弱病老过程中,就会被强土所凌,甚至于死亡了。
    水克火,就是寒冬水行环境对于火行性命的人产生的不好受的感觉。但还可以受到考验、获得生机。如果水行过强也就是过于寒冷,此火行生命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病死了。如果水行不足,火行人因没有受到有力的节制也会加速死亡。
    我们将具有五行偏性的人放在具有五行偏性系统的气候环境状态中考察,就获得了以上的结论。这正是古人深入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


周易和中医  第三章  阴阳五行  第十八节 五行化身(2010-12-23 09:52:35)

     在中国古人看来,宇宙万物都是五行的化身,个体生命包括人自然了不例外。每个人都从父母先天的基因中获得了能够较好地适应一生中环境中五行状态的五行因素。这种因素在其一生中又根据生存中的五行环境影响有所变化,又将这种变化通过生育下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个体生命中。每个人拥有的五行因素组合状态各有不同,因此对于环境中的五行状态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然而只要能生存、有生命,就说明此人的五行状态与环境的五行状态大体上保持着节奏相同、步调一致。
     古人认为,各人受到年月日周期性出现的五行状态的影响不同,所以获得的五行状态也有所不同。这样,每个具体的人五行中的某一行的因素可能多一些、强一些,某一行也可能少一些弱一些。这样,五行之间就产生了复杂的相互关系。就呈现在这个人一生的生理、心理、病理状态中。
     古人特别认为,一个人从出生那个农历月份的日子里获得的五行因素,是其一生中的生命之主。这个五行因素是什么,这个人的五行命主就是什么,如果这个因素是木,那就是木命,这个因素是金,那就是金命。
     由于各人的命主五行性质不同,同时从年周期中、从日周期中、从更长久的六十年周期中此人也会获得五行因素。古人就通过比较此人从各种最重要的环境五行中获得的五行因素的多少,通过比较考察五行因素和命主五行的关系,探讨预测此人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特点、病变特点和寿命。
     如果此人命主是木命。此木本身有强有弱,如果弱木遇到了强金、多金节制、克制,此木就可能被金刀所伤。如果强木遇到了很弱很少的金节制,此木就又不能如木材经过刀具作用变成有用的木器、人才。
     古人从六个方面探讨此人的命。第一看自身命脉主五行因素的强弱。第二看此人获得的五行因素中与命主五行因素相同、相类的行。如果有,古人就讲此人如有弟兄姊妹一样。第三看此人五行因素中生我的那一行多少强弱,生我者强而多,此命通常很好,但是太多就又如溺爱过度一样有害。第四看此命所生的一行,如果太多,那就如一个人生育儿女太多负担过重消耗过大一样,太少或者没有,那也因不能生而无用。第五看此命获得的克制因素,也就是克此人的五行因素多少强弱。克制因素过强过多,此人如果命主又弱,就会受到限制伤害。第六看此命所克的那一行,那一行如果弱些,可以克得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制约。那一行如果很强,就有些啃不动了。
     中国存在的算命术,就是在这种五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算命的同时,也算病。二者的道理是相同的。
     古人在算命算病的过程中,用的是天干地支纪时方式,好象并没有用到五行符号。其实天干地支就是五行符号。
     这一章主要是在阴阳四象的基础上讲了五行的产生和性质。下一章讲在五行的基础上产生的天干地支和个体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1#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4:25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一节  五行分阴阳(2010-12-24 09:14:08)
  
    这本书的思想逻辑是从宇宙太极一气开始,先分出阴阳两种不同的状态,并认为阴阳两种状态进行着对立统一的周期生运动。接着以年周期的气候变化为模型,将阴阳二仪分成阴阳四象四种不同的状态。接着又在此基础上,将阴阳四象所表示的周期性过程区分为五个依次相生的部分,并将之命名为少阳春木温生行,太阳夏火热长行,转阴阳长夏土湿化行,少阴秋金凉收行,太阴冬水寒藏行。在大体论述了这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之后,在五行的基础上,这一章给五行进一步加经细分,分别表示出阴阳来。只有细分之后,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
    同样是木行,还以年周期中的第一个七十多日为例,都是春木温生行,可是前一半气候状态和后一半气候状态大不相同,前一半时间气候较寒冷,就说木这种生命吧,就会受到更长更多时间的寒冷和逐渐向暖的气候状态考验,质地就坚固细密。就更多地体现出其母行寒水收藏的本性,也有了新的更长远更大的生发气势。而后一半时间里的气候状态较温暖,木这种生命得到的温暖多一些,受到的寒冷状态的考验就少了一些,所以生长中就旺一些,快一些,但缺少了坚固细密性。古人将这种木行的区别,分别作了命名。将在木行前一半时间里生存的生命称之为甲木,将木行后一半时间里生存的生命称之为乙木。
    同样是木行所生的火行,同样如年周期中木行之后的七十多日,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热度也就是气温高低有很大的区别。很显然前一半时间气温低一些,古人称之为丙火,后一半时间气温高一些,古人称之为丁火。在丙火时段出生的生命,在最初的两个多月晨,获得的火热气候的考验既长又多,所以古人讲丙火是阳火,就如同甲木是阳木一样。而出生在丁火时段的生命,最初两个多月受到的炎热的考验相对短而少,所以古人称丁火为阴火。
    同样是火行所生的土行,同样如年周期中土行的七十多日里的气候为例,这一段称长夏湿化土行,前一半的湿热状态是热多湿少,后一半的湿热状态是热少湿多。所以古人将前一半土行称为阳土,后一半土行称为阴土,将阳土命名为戊,实际就是第五行,将阴土命名为己,实际就是第六行。出生在戊土这一时段的生命,最初两个月获得的湿热考验就多就长久,自身形成的适应智慧和能力就强。出生在己土时段的生命,受到的湿的考验更多一些,受到阳热的考验就少一些。生命智慧和能力就会有所区别。
    同样是土行所生的金行,同样如年周期中金行的七十多日,前一半凉风初到,后一段凉风厉害了。前一半时间出生的生命,经受了较长时间的凉收过程的考验,形成了古人命名为庚的阳金状态,如金属在这个季节里的自然气候状态下,上面只能形成一些露水,而在古人命名为辛的阴金状态,如从属在这个时段里的自然气候状态下,上面可以结出霜来。所以古人将庚金称阳金,将辛金称阴金。很显然,出生在这种收性凉性不同的阶段,生命获得的考验形成的智慧和能力大不相同。
    同样是金行所生的水行,同样如年周期中的水行这七十多日,前一半寒冷还不很厉害,后一半寒冷就特别厉害。所以古人命名前一半时间为阳水行,后一半时间为阴水行。命名阳水为壬,命名阴水为癸。
    正因为有了这种对于五行的阴阳区别,我们现在才有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新名称。因为这正如将年周期分按照次序分成了十个阶段一样,如同将全年分成了十个三十六日多为一月的大月一样。所以这十个名称又成了十个序数。又成了十个等级。
    这十个区分五行阴阳的名称就是天干。为什么称天干呢?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二节  天干的形象之一  甲胆(2010-12-25 10:06:37)
  
    我们现在有了十天干的名称,也明确了十天干第一,天干来自对于如年周期五行状态的细分,第二,细分的根据是五行中每一行的前后两个阶段,其状态中阴阳的升降趋势和多少有所区别,第三,这种区别是古人立竿测天、亲身体验气候变化状态获得的。第四,古人获得的天干,依年周期中五行相生的次序排列,形成了有序的一列,所以后来又作为序数来使用,更作为古代纪时的数字来使用。今天,我们探讨天干的形象。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现象开始,从感觉获得的信息开始,然后才一步一步上升到对于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高度,才会有理论成果科学结论出现,才会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正这些理论。当古哲在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对于五行的阴阳区分之后,确立了十个名称之后,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偏偏用这十个字来作为名称呢?这些字是随便选择的吗?自然不是。
    这些字必须首先与所表示的五行有关。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我们从甲说起。
    甲字篆体是一个丁字上面如戴一顶帽子。这是什么呢?有人说这是一个男丁头戴坚固的钢盔。是个士兵,是个将军,是个准备出发征战的人。是征战之前先将自己武装起来的人,是准备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消灭敌人的人。有人说这是种子在春天萌发之后,出土时芽尖上还顶着种子的外皮外壳的形象。这是生命借助少阳春的天时展现生命风采、展开生命画卷的第一页。
    从甲字的形象我们知道,这是生命在周期性运动过程中第一个阶段里的形象。没有这个形象,没有这种生命智慧,没有头顶着外壳前进的能力,这个生命久而久之就只能在外壳种皮中死亡了。很显然,古哲创造的这个字,准确地表达了如木的生命之初的状态。
    甲字是如木的生命形态。下面的丁字,是种子先伸出长长的根的形象。不是先长出长长的顶尖之芽。这更是生命的智慧。在外面气候还不很温暖的状态下,在种子里储藏的养分有限的情况下,在早春地下温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为了未来迎接阳光和春天,种子必须先长出根,先扎下深根。生命从进化中懂得了根有多深多广多粗,后来就会在地上展示出相应的高大粗壮坚实的形象的道理,将这种道理融进了自身的生命程序中了。
    甲字是表示少阳春木主时的前一半时间,少阳符号是内阳外阴,因为内有阳温的胚胎状态,外有阴冷的胚乳种壳状态,所以这种状态的生命自身是在外阴中发挥着阳温的生发本能。同时环境中土壤下部温度较高,而地面上的气候较寒冷,也是内下为阳外上为阴的少阳状态。甲木的生命状态和环境的少阳春状态完全相一致。与环境保持相同的节奏,这是生命最大的本能,最大的生存智慧。环境中由于太阳从南方归来,气温逐渐上升,生命自身也在获得这种环境不断好转的同时逐渐生长。这第一步的冲动、震动、裂破外壳的表现,就是生命获得新生的一次非常光彩的亮象。从前科举制度中读书人考中了进士,获得了第一名,称之为一甲,可见了古人对于甲字赋予了多么崇高的赞美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甲木之时出生的人,在生命的第一阶段受到了少阳春环境的考验,形成了少阳春状态下的生命智慧和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就是甲字的形象所表示的,就是甲字的状态所表示的。一个人拥有了这种最早从环境中磨练出来的智慧和能力,对于一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事业功德的创造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甲字最完美地体现了少阳符号的意义。阳虽少却渐增渐生。前途一派光明。
    前面我们讲过肝胆属于木行,现在区别了木行的阴阳,肝胆也必须细分一下,肝属于阴木,胆属于阳木,这样,胆就成了甲的状态,就成了带甲的将军或者士兵,古人有其它十一脏腑皆决于胆的说法,前人又说一个人有勇敢精神就是有胆量,有气魄。这种胆量就是能够冒着外面的严寒奋勇前进的精神。人的胆这种器官的功能强大就如同草木一出生就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样,对于后来的生命画卷的展开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2#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4:45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三节  乙干的形象  乙肝(2010-12-26 10:48:33)

    甲干是阳木,获得木行物质、能量、信息多,有一种积多而生发的优势,所以后来的生发有一种径直向上的气象。乙干是阴木,获得木行物质、能量、信息少,有一种积少而生发趋势,后来的生发就只能呈现出一种曲折弯曲的气象。中国最早的文献尚书中讲五行时说,木曰曲直,这里的直就是甲木的一种特性,这里的曲就是乙木的一种特性。
    我们看乙这个字,是一个弯曲的形象。这是生命初生时较弱的状态和形象。只有弯曲,才可以顺势更好地利用环境中的利生条件。这种弯曲,就是一种生命智慧,生存道路。如果以脆弱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来一个软碰硬,那初生的小芽就会被环境中的土粒、沙石阻挡了出路。能够绕行,就能够实现植物向光、向水、向肥的本性,就可以保持生命活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甲木是生命的第一阶段还戴着甲勇敢出行,乙木是生命的第二阶段丢开了甲的保护和沉重负担,却又只能在环境中形成弯曲的生命轨迹。如果用来比喻人生,可能形成一波三折。
    乙干既可以说是五行十干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的形象和状态,也可以说是甲干如高大的树木,而乙干如花草,如较矮小的植物。因为前者有高大挺直的形象和本质,后者有弯曲矮小的形象和本质。如果用这种特性来比拟人,前者就是勇敢精神强,后者就是灵活性强。前者如勇士,后者如文人。前者公开,后者隐蔽。如果二者能兼备,那就文武双全了。
    就人体器官而言,甲干是阳木是少阳胆,乙干是少阳阴木是少阳肝。前人讲肝为谋虑之官。就是讲,肝的构造有如木的性质,肝组织呈现出弯曲的木纹形象,这种形象与初生第二阶段木的弯曲形象类似,这种弯曲的组织体现出一种受到压抑顺势而行的乙木特性,如果这种特性非常突出,表现在头脑的构造中,就成了俗话说的这个人脑子里的环环多,就会表现出这人人考虑问题时想得多而全面,能够顺势而为,而不是想当然地径情直遂。这样的人,从事出谋画策、作战参谋、军师的工作,就能够更好地胜任。
    高大挺直的甲木形象是一种美,千姿百态的乙干花草形象也是一种美。都会引起人的美感,然而人各有所爱。这两种木在自然界是相互配合共成景观,相得益彰。在人体也是共同默契配合,完成其官职之责。如若藏血、生胆汁、明目、主行、主谋、主怒。
    乙木也是用少阳符号表示的。然而由于出生在这一阶段的生命,环境中的阴冷之气较少,所以初生两个多月受到的寒冷考验就相对少,化入生命体中抗寒、在寒冷条件下积累的能力和智慧也就少,所以冲力就小,因为在相对较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所以一旦受到如甲木当初受到的寒冷刺激,就会畏首畏尾,就会寻找弯曲的道路和处所。以求生存。当外界的环境阳气充实的情况下,生长又会特别迅速。然而再迅速,因为天赋有别,也许会成为名贵的花草,却不会成为高大的松柏。
    如果说甲木坚固密实,那么乙木的组织结构就相对松散一些。分别都体现出与环境的阴阳状态和节奏相一致的特点。就木生火这一自然现象而言,甲木不易点燃,燃烧起来却持久,温度高。而乙木如小麦草,容易点燃,很快就烧光了。这些不同点耐人寻味。如果同样遇到金刀,甲木可能便利斧头卷刃,乙木只一镰刀就会被砍断。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四节  丙干的形象  丙心(2010-12-27 10:03:53)

    年周期中从冬至后算起,第三个三十六日多一点的时段,是丙干时段,也可以说是丙火时段,还可以说是如春末初夏气候如火的时段。第四个三十六日多一点的时段,是丁干、丁火、初夏后长夏前的时段。因为开始出生于丙干时段的生命,经历的如火的气候环境考验多,而出生在丁干阶段的生命经历和获得的如火的气候环境的考验少,所以,丙火的生命火气旺,丁火的生命火气弱一结。丙火是阳火,丁火是阴火。
    说起丙火的形象,第一就是如年周期中第三个三十六日里如火的气象温度。第二个就是这种环境下初生的生命所获得的考验和感受,所形成的对于温度环境适应的特点。这种生命喜欢热,不怕热,由于自身获得的热能也足够多,所以也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丙火从根子上讲,在年周期中就是来自太阳光照的积累,冬至后七十多日后,太阳向北半球直射的阳光多了,积累的光能也多了,才有了丙火时段的气象。所以前人提到丙火,总是将之比喻为太阳。我们从阴阳四象的角度来分析,丙火时段恰好也是在年周期的太阳阶段的前一半时间范围。所以古人讲丙火是太阳火,是同一阴阳思想体系的延伸。所以丙火的形象是太阳,这是丙火的第三种形象。
    丙火也不是年年完全相同。有的年份丙火强烈一些,有的年份相对弱一些。但就同一年而言,丙火依然是最利生旺长的时段。环境中的丙火,形成了生命自身丙火的根据和来源。形成了生命自身一系列特色。
    丙火的第四种形象就是高级动物的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就是这个系统里的心脏。心脏将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每一个细胞里,又将细胞里的废物运走,细胞组织器官才可以完成生命官能。中医将心脏所拥有的丙火,尊称为君火,也就是如太阳一样至高无上的火,光照全身的火,大公无私的火,光明正大的火。
    前人顺着这条思路,认为获得、将环境中丙火同化到自身特别多的丙火类型的人,除了生理上的一些旺盛气象外,心理也充满如火的热情,充满着光明磊落的状态。如心脏一样,营养和氧气来得容易也就去得也容易。不会在心脏里积累收藏过多的血液。那样它倒会生病。如火的燃烧,得一些燃料就放一些光明,不会积累收藏于自身。顺利通畅是这种器官的特色,也是这种类型人的性格特色。
    就人这个集五行于一身的生命而言,内在的丙火旺盛,对于全身而言,与其它五行五脏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统一的状态,处于一种相互平衡制约的状态。如果此人肺金弱,旺盛的心火就可能对之产生有害的影响。使其收降的能力受到损害。反之如果肺金过强,心火就会处于相对供应不足的状态,对心脏加重负担。
    丙火旺盛,会如太阳晒干土地一样,也会如太阳导致雨云多、又导致土湿润一样。通常是先干后湿。人身丙火旺,就会促进脾土健运,燥湿适度合宜。中医用补心火的处方来调整脾土的病变。
    丙火不足,会从根本上影响生命全体的状态。特别是脾土消化吸收的功能。太阳活动较弱甚至于特别弱的年份,或者太阳活动特别巨烈的年份,就必然会造成地球上生命万物的巨大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3#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5:05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五节  丁干的形象(2010-12-28 09:53:53)
  
        年周期中从冬至后算起,第三个三十六日多一点的时段,是丙干时段,也可以说是丙火时段,还可以说是如春末初夏气候如火的时段。第四个三十六日多一点的时段,是丁干、丁火、初夏后长夏前的时段。因为开始出生于丙干时段的生命,经历的如火的气候环境考验多,而出生在丁干阶段的生命经历和获得的如火的气候环境的考验少,所以,丙火的生命火气旺,丁火的生命火气弱一些。丙火是阳火,丁火是阴火。

        说起丁火的形象,第一就是如年周期中第四个三十六日里如火的气象温度。第二个就是这种环境下初生的生命所获得的考验和感受,所形成的对于温度环境适应的特点。这种生命喜欢热,不怕热,由于自身获得的热能也足够多,所以也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六节  戊干的形象(2010-12-29 10:53:42)

    年周期中第五个三十六日多所表示的时段,宇宙万物气象的总趋势和总状态称之为戊干。是年周期中土行的前一半时间里的状态。戊有第五之意,又是土行,所以又称戊土,这一时段里自然界的土都是热土,温热的特性特别显著,所以称为阳土。因为热,所以进入土壤深处的水气会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向上升发,同时因为气候炎热,雨水也就多了。这样,此时的戊土就又多了一个偏湿的性质。尽管偏湿,却没有土行后一半时段也就是己土阶段的湿气重。在这种戊土湿热的状态下产生、生存、成长的生命,无不受到此气候和土壤环境的重大影响,也无不打上了深刻的戊土的烙印。
    戊土的第一形象就是长夏前一半时段里的湿热气候和土地状态。第二形象就是转阳阴土行状态下因炎热而生湿得湿的形象。热引起湿,湿热并存。然而这一时段湿气仍然较少。第三种形象就是万物在这一时段里都会产生特殊的变化,都有一个同单纯适应较热的气候到必须适应湿热气候的转变。有的较难适应,有的就难以适应了。例如雷雨前湿热状态蛇就因皮肤排热排湿不畅而难以忍耐。皮肤特别致密、汗孔阻塞的人也有些不好受。第四种形象就是出生于这一时段的生命,受到这种较典型较长久的湿热的考验,就会形成皮肤排汗通畅的生命智慧和能力。就容易在这种环境中顺利通过、顺利成长。当环境中又遇到这种戊土气候土壤湿热因素,它就会特别适应。这种生命这种人就是偏于湿热的戊土生命、戊土人。
    戊土人最大的特点是消化吸收好,所以形成其了肌肉发达体重大的特点。再一深思,这种人的脾胃功能好。有的人到了湿热状态就饮食无味,不想吃饭,而戊土人这时候脾胃功能大开。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古哲将脾胃归为土行,又特别将脾胃分成了偏燥的戊土与偏湿的脾土,其实二者是一体,是相互为用的。然而事实上却也有阴阳之分。戊阳之土在人体的形象就是胃。就是胃口好导致的肌肉发达,导致的生机旺盛。胃接受食物之后,必须在湿热状态下消化,这就必须受到脾胰之类己土更湿状态中的湿态物质的支持配合。这样,如果胃的负担太重,就会使脾胰之类受到伤害,甚至于处于枯过燥的状态。所以戊土之阳自身也不可负担太重过于阳燥。否则就首先会破坏土行内戊土和己土的平衡、协调关系。
    戊土与己土相比较,称之为燥土。也就是讲,内部空隙大,不宜被水湿之气全占满。就人而言,胃只能在吃食时暂且保持湿热盈满状态,如果不断吃食,那就非病不可。就自然界的土地而言,如果湿度过大,土壤里含的空气少,许多植物会得根腐病的。
    在自然界,戊土状态首先必然会转入己土状态。转入更湿的状态。因为这种转化是逐渐实现的,所以生命也会逐渐适应。
    前人认为,戊土较轻,己土较重,因为是土象,二者实际上都偏重。戊土人不但肌肉发达,体重大,而且唇口厚,进而形成人的行动稳重,速度缓,说话也缓。性格也敦厚。包容心也强。所以能够与各种人较好的勾通和相处。
    戊土是阳土,阳土生阴金,也就是讲,戊土时段对于辛金时段来讲,属于母子关系。戊土的正常必然保障辛金时段气候正常。胃气的正常必然导致肺金的正常。中医培土生金就是特别注重通过补益胃气胃土来促进肺病好转的治疗原则。
    戊土怕什么?最怕失去了热而有湿的状态。所以过于寒冷的环境,就容易破坏这种状态。同时,春木旺盛的状态下,土壤里的水分供应不上,就会过燥,土就病了。如果是夏日干旱,夏火不能生戊土,更容易破坏土的湿化状态。前人讲木克土,火生土,就是基于这种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戊土有空隙,最能吸收水,坚实的土又能阻挡水。所以前人有土克水、水来土掩之说。将这种道理引伸到中医中,就是通过调整胃来达到调整肾治疗肾病的学说和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4#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5:25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七节  己土的形象(2010-12-30 11:47:55)

    己字起始之义,是形容事物经过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变化所进入的状态。生命万物在年周期的戊土状态里经受的光照多、温度高,相对干燥一些的气候考验,而其后的己土状态是光照渐减、温度虽高却湿度较高的阶段。是夏至后的三十六日,也就是伏天,湿度高温度也高,食物霉变现象最严重,环境中常常是入伏三日下雨的气象。俗话说是泼火的雨天,是万物得以久旱逢甘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土壤的状态是特别湿,温度也较高,所以能够充分供给作物营养和生长变化的条件。万物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从进化中获得的生命本能智慧促使其开始起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由春夏的生和长,变化到秋冬的收和藏。这种转变及时充分,生命在年周期中就能够顺利通过,就可以顺利健康地进入下一年周期中。生命体内的这一化的过程,特别需要外部环境提供相应的湿湿条件。否则就会受到干扰。
    在己土环境中出生的生命,会更多地同化适应己土环境的条件,形成出生的印记,形成最适应这一环境的生命智慧和能力。这种特色的生命体,遇到戊土就不好受,人感受到干燥,遇到丙干、丙火当值的时期,有如受到母亲关爱一样,容易振作。遇到甲木状态,由于内部蕴藏的水湿之气多,不怕减少些许水气。总之,古人认为己土状态的环境是最利于生命变化的时期。是最能够展现土生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土养万物、土化万物的状态和时期。
    就人体而言,土行里的器官脾胃,脾显得湿一些,胃显得燥一些。所以古人将脾归入己土,将胃归入戊土。二者相互为用,人体才会葆有健康的后天之本。就己土脾而言,包括了胰。这些器官无论是产生消化液还是产生其它生命物质,都必须在相对温湿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脾土是己土。喜丙火相生,小肠火旺,会促进脾土功能正常,处于经常性温湿状态。如果小肠火弱,就会影响脾土运化。就不会有丙火生脾土的功能。所以确保小肠火的状态、补益小肠火就可以促进脾土功能恢复健旺。水反克土,如果寒水过重,就会影响脾土的功能,形成如冰冻一样的土地,或者淹得土透不过气,就会失去生化功能。
    脾土生庚金,也就是能够促进大肠的运化功能正常。也会因大肠干燥而受损。
    总之,己土是阴土,是湿热之土。对人体来说,是后天之本。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八节  庚金的形象(2010-12-31 10:08:37)

    冬至后第七个三十六日多的时段,也正是夏至后第二个三十六日多的时段,古人命名为庚。为什么呢?
    这一时段里的气候状态,是彻底改变了己土的湿热状态,气候中的秋凉状态充分显示出来了。生命从亿万年进化中形成了为了适应秋凉气候环境而出现的收敛趋势,收缩状态,收成智慧,收化能力。树木的种子开始成熟,田禾的种子开始成熟,连小草也知道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也开始准备成熟的种子保存生命,为了在未来环境好转时生发。古代的律书说,此时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这里的肃然就是太阳南去了,北方大地获得的能量明显减少了,因此生命的节奏开始缓慢寂静了。树木落叶了,大雁南飞了,鸟儿们都开始脱去旧毛长出新毛了。万物都展示了新的明显的收的变化。特别是稻类庄稼,谷子成熟了,充实了。闪烁着灿烂的色彩。正因为这一切自然变化中充满着一个更新现象,所以古哲用庚字来命名。庚字的原意就是在这种收凉的状态中更新之意。有人从篆字庚字的写法来分析,说是像一个人的两只手栽一根杆或者说是树木。栽杆是测量日光,栽树是秋季落叶最适时的农事之一。这时,树木向上发的现象改变了,叶落了,向下收的状态和趋势却明显了,移栽之后,根容易生发成活。所以我认为庚字本义就是树木更换地点的形象产生出来的更新之义。
    明确了自然界的庚,环境中的庚,也就不难明白生命在这种环境中的智慧和能力了。也就容易理解人体肺与大肠这一类金行元素器官的功能了。肺与大肠二者同属于金行,均有收的特性,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肺通过鼻孔收气,大肠通过肛门收控排泄物。其中,大肠收控的阳热之气多,防止阳气外泄。只有大肠更换排泄功能正常,才可以确保人在秋庚时令中的健康状态。古哲认为大肠是阳金,所以也是庚金。
    有庚金的环境气候状态,有庚金的组织器官状态,也有庚金的生命整体状态,也有庚金的人的生理类型。那些出生在庚金环境状态下的人,就会获得并激发生命本能中这种适应凉收更新的智慧和能力。这种人受到环境中不利的改变时,就容易表现出如金的灿灿光彩和高风亮节,就可能作出较好的调整和改变,获得自力更生的丰硕成果。这种人如果经商,能够较好地认清形势,能够赚大钱。因为这种人最懂得先入后出、称买后卖、先存后放的道理,而且特别注重在入买存的过程中就确保盈利。这种人作官也容易成事,容易产生如金的高贵信念,珍惜名誉地位和权力。
    前人有了庚金的形象和概念之后,在庚金与辛金的各种形象之间建立了联想,认为二者相互配合,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如人体的大肠与肺之间的关系,如早秋和晚秋的气候。如庚金类型的人和辛金类型的人容易成为好朋友好搭挡。
    前人更在庚金与其它五行元素之间发现了相应的生克制化关系。这些只要我们来一个以此类推,就可以获得、理解许多有益的确实的因果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5#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5:48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九节  辛金的形象(2011-01-01 10:22:39)

    庚金和辛金都是在金秋金行时段里,前三十六日金是庚金阶段,作物颗粒开始坚实成熟,后三十六日多作物种子果实成熟,会发散出强烈的新鲜的气味。特别是刚用镰刀收获的谷子,抓一把闻闻,真是清香沁人肺腑。
    注意这一段话,第一,这是金秋的后一段时间。气候变得凉爽,如果种子不再成熟,那些一年生作物就会绝种。所以这是一个生命变革的特殊阶段。第二,新生的如谷物一样的生命,是在环境形势变冷收缩的趋势非常明显的情况下生成的。没有这种环境的刺激,作物不会顺利地进行这种革新变更的。第三,尚书讲金曰从革。就是讲金秋时节万物有这样一个顺从时令的革命性变化。第四,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生命形态,都具有特殊的强烈的气味。第五,此时特别健康的呼吸系统的外部器官鼻子,对于这种新鲜强烈的气味特别敏感。有些肺和皮肤有病的人,对于这种气味更敏感,甚至于产生过敏现象。古哲就是在这种自然现象中寻找到了这一时段的名字辛。因为属于金行,又称辛金。因为是冬至后第八个三十六日多的时段,所以又常常作为序数八使用。
    我们再看新字。本来是辛字旁加一个斤字。这就是讲,用金属刀斧收获的庄稼果菜,都有新鲜气味。都是时新之物。都特别适宜于当时食用。过些日子就另是一种缓和的气味了。烟叶必须存放很长时间,香味才和缓,艾叶也是存放很久才可以获得最温和的火力。 古人发现,五辛之物对于肺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葱韭之类气味强烈的辛物来养肺、除肺脏中的寒气。                                    
    肺是人体组织中典型的辛金之脏。除了前面讲过的道理。古人还特别发现,当人悲伤过度的时候,鼻子里会出现一种酸辛的刺激味。特别是肺部病变严重的时候,人对于名部的气味刺激特别敏感,有时还会从肺中发出一种特殊的刺激气味,有些嗅觉特别发达的动物和人都能够发现。
    辛金是阴金。是处于生长化收藏过程中凉收较为彻底的阶段。无论是软金属的收缩,冰凉状态,还是气候的收敛状态,还是肺和皮肤的呼吸状态,还是辛金类型的人的行事状态,无不体现出一个凉收的趋势和特点。从前社会在这一时段也常常兴兵打仗,或者处决犯人,动刀动武的情况特别多。行刑时用的刀就叫辛。
    从前人给辛金找了许多象征物,无不具有新鲜强烈尖锐果断的性质。又讲辛金之人必须经过特别艰辛的考验,才可以担当重任。
    作为中医,对于庚金大肠和辛金肺的关系必须特别注意从各个方面加以深入考察。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十节  壬水的形象(2011-01-02 12:02:35)

    先看壬字,最早的象形意义是一个人担负重物。因此有担当重任之意。加上水字,自然就成了担当大任的水。
    壬干是天干的第九位,是指冬至后第九个三十六日多的时段。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冬至前第二个天干时段。这一段的气候是处于寒冷的冬季的前三十六日多。比较后一段,阳气较多,是开始结冰,河水仍然奔流的阶段。在中原冰还很少的气候状态。是太阳虽然南去但还距离南回归线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气候状态。以此气候形象和状态为模型,这一段的壬干属于阳干,属于阳水。
    根据流动的阳性来区分,壬水的形象就是河水,癸水的形象就是海水。根据结冰的状态来区分,壬水就是未结冰的水,癸水就是冰层很厚的水体。
    壬水在生命体内,就是直接供生命正在利用的水,癸水就是身体内储存的暂且不利用的水。也可以说壬水是人身的地上水,癸水是人身的地下水。二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为用的关系。就如同地下水太少,地上水也会表现出流量减少的状态一样。
    人体中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归入水行。古人将二者同归于水行,但根据阴阳状态的不同,将泌尿系统称为阳水,壬水。将生殖系统称为阴水,癸水。将储藏水液较多的膀胱称为壬水的代表,将收藏肾精较多的器官统称癸水的代表。细想一下,同时收藏,膀胱中的尿收藏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小解排出。而收藏肾精的器官,非到成熟之后,非到充实饱满之后,非到特殊的环境条件具备之后,是不轻易排出的。也可以说,人体使用消耗的肾水都是壬水,收藏未用的肾水都是阴水。阴水为根,阳水为稍。根保障着稍。稍也影响着根。
    就人体中的壬水与癸水的关系而言,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影响着。首先有相通的性质。其次有相需的性质。有共命运的性质。中医特别注意二者的平衡关系。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壬干时段,就会受到收藏不太深寒冷不太厉害的壬干气候影响,就会表现出藏而又温的状态。这种体质状态进而会影响到此人的性格心理状态。能藏但藏得不够深。因为环境还不那么恶劣。这种人遇到土行中的阴土己干阶段,就会难以适应,也容易染病。这就是阴土克阳水。
    人体每天都会从小解中排出,从小解的状态中就可以获得人体壬水消耗的情况。量,气味,颜色,浓度,内含的各种成份变化都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心理变化状态。中医注意到了,作了深刻的考察和论述,现代医学更详细的作了分析。
    中医称肾为作强之官,就是讲肾水这一行组织器官,对于人能不能显示出负重担当能耐有特殊的作用,更是讲,人传种接代的重大任务,也必须依赖肾水显示后变成壬水来担当。有担当的人,可以说是肾气充实的人,肾阴对于肾阳保护得非常严密的人。所以到时候才能取得出、用得上。
    前人说肾水之象是北方之象,肾气欲强,就必须在如北方的严酷条件下多受到锻炼。壬水才可以表现出充实有力之象。而进入东方春天的环境下,就容易消耗水气。
    经历壬水气候考验的生命,都具有壬水的气,都对于壬水的强大会有帮助作用。这正是茅根一类药利小便的原因。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十一节  癸水的形象 (2011-01-03 10:36:40)

    癸水的形象第一是水,水吸热快散热也快,形态变化最为敏捷。水是能量最容易进出的处所,水火既济是产生生命万物的根本,水火未济是万物生长变化最根本的原因。
    癸水作为天干,是指年周期中从冬至起第十个三十六日多的时段里的气候状态。也可以说是冬至前的那个三十六日多的气候状态。在这种气候状态下的生命,都会获得癸水气候状态的考验和恩赐。都会具备癸水的性质。特别是出生于这一阶段的新的生命,得癸水冬寒之气的烙印更深刻,更彻底,更全面。
    在冬至前这一阶段,北方大地地面上总是干燥的。原来湿润的水分那晨去了,因为气候的收藏状态,这些水气也都因具备了收藏之性、收缩之能都归藏于地下深处了。冬季地下深处的土壤湿润温暖。这就是癸水的状态。地下深处的水分滋润着植物深入土地很处的根。树木在地表之上的部分似乎停止了生长,而根部却正获得来年生发前的修复、补充和整顿。这都归功于归于地下的癸水。
    癸字的象形形状有人说是一种有分叉的古代兵器。兵器是致敌于死地的器物,也可以从中引伸出使敌归于被消灭的死亡状态或者逃遁状态。与癸干气候使大地冰封、群山光秃、万物归于地下也类似。
    癸字中有个天部,我想,这可以引伸出癸就是天日归去南回归线的那个最后的三十六日多。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万物也随之跟随天日的归去而处于归的状态。所以古人在测天的过程中才创造了这个字形并确定了它的发音。癸有归的音和意。而归去又有隐藏之意。所以癸字有顺天而归藏之意。
    内经中将月经称为天癸,称为癸水。就人身这一小宇宙而言,这里的癸水实际上应该指月经溢出前的状态。那才是深深地归藏于中医称之为肾的生殖器官的受到严密保护的核心位置。那些生殖细胞,就是在癸水中生成的,就是癸水的化身。就具有癸水的精微性、活动性、归藏性、对于整个生命延续存活发育成长、对于生命种系的延续传递的重要性。现代科学认识到的各种与生殖有关的激素和分泌腺,都可以说是癸水。
    因为隐藏归藏的很深,所以对于生命也最重要,中医认为是元阴和元阳完善结合的状态。是人身的精华,是生命的大宝。如果说壬水是表现出来的肾水癸水,那癸水就是没有外泄的肾水壬水。二者相互联系共处平衡状态中。
    在论述癸水的文献中有癸水通天的说法。这正是现代科学认识到的脑垂体和生命腺之间的关系。也正是中医认为肾水可以向上制约心火、可以上通喉部不发生因肾水缺少而喉干,可以上达头部保障头脑思惟功能和指挥功能正常。而癸水亏损的人,在这些方面都会有病态出现。
    癸水是阴水,前人称弱水。而正是这种归藏的弱水,却具有对于人体小宇宙最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将肾脏为代表的藏精微物质的器官称之为癸水之器。
    癸水在自然界,对于春木的生长最重要。归于地下的水越丰富,春木越茂盛。癸水对于人身而言,保障人体顺利从冬季转入春季、在春季旺盛生长也特别重要。如果癸水不足,肝木少阳就不会在春天很好适应。癸水是阴水,可以制约阳火丙干。防止其过于炎热干燥。在人体内,可以防止心脏心火过于旺盛而处于不平衡的有害于整个生命的高烧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6#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6:06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十二节 天干的本质(2011-01-04 11:11:53)

    我们以年周期中的气候变化分出了阴阳,又细分出了四象即四季,又将四象分成了五个段落,也就是五行,再根据每一行前后两个阶段气候状态的不同,分出阴阳、分成了十干。我们逐一给十干找到了与之相应的气候状态的模型和形象。这样,我们对于十干就不再感到空洞和抽象了。
    以年周期中的气候状态为模型确定了十干的意义。很可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我们中国人将年周期实际就分成了十个阶段,每一阶段三十六日多,就如同将全年后来分成十二个月一样。可能大月为三十七日,小月为三十六日,全年十个月也刚好是三百六十五日。这种方法是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周期确定的,是由这种天日的运动过程中确定的。所以这种以十干命名的月份,与月亮无关。这种用十干纪月的方法可能在中华大地流传了很长时间。而每个天干时段的气候状态深深地保留在古人的头脑中。他们从记忆的气候状态现象中寻找到了年周期的规律性,又逐渐从几十年较长时期的气候变化中,感受到每过十年,气候好象有重复的现象。前十一年气候较热,今年气候又热,这种在料长时期的气候周期性变化,好象每十年转了一圈一样。于是古人将某一个在十年周期中感受到最冷的年的那个冬至后第一个天干月,称为甲年甲月。将那一日称为甲日。这种天干纪年纪月纪日的方法可能在中国夏代就一直通行着。这种用十个顺序名称的纪年纪月纪日方法,同时成了人们对于环境气候变化状态进行意识性记忆、回忆的方法。给人类这种记忆和回忆提供了时间座标。这各朴素的纪年纪月纪日的方法,同时却最真实地反映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性。
    我们中国有个现在表示讲说意义的曰字。很可能之前有十干曰的意义。甲曰就是天干甲所表示的那三十七日,就是那种天日所造成的气候状态。社会领袖、哲人、巫师掌握了天干变化的规律,代天说话,将天干所曰明确告诉人们。
    这种十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规律,也深深地同化到了人的生命现象中。人不但有十个手指,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人的额纹是十年长一条。当我发现这种规律之后,总想寻找它的根源。我现在的思考答案是什么呢?是十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是十年为周期的太阳变化,也可以说是天干的烙印。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
    商代中国的帝王名字用天干的事实记载流传下来了。这种用天干记年记日的方法历史地传承下来了。后来获得了改进。



周易和中医  第四章  天干  第十三节  天干的实质之二(2011-01-05 09:37:36)
  
    昨天搜索了一下,发现有记载我国夏代就是将一年分成十个月,这与我的猜想是一致的。这种十个月也就是按照天干次序命名的纪时制度,直接影响了当时和之后人们对于天体气候的观测和认识,导致了以十天干为内容的五行阴阳学说的产生和流传。
    昨天所说太阳可能存在着一个十年为期的活动周期。古人对于这种周期也按照对于年周期的认识一样,将之分成十个阶段,也以十天干命名。这种可能性按照现代科学测量,有人说是十一年为周期,有人说是十二年为周期,无论如何,科学家总发现有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存在,还有的说是太阳长周期是八十九年。我以为,这种周期如果从太阳存在的历史看,肯定是长短有所变化的,而且在地球生命产生后特别是人类产生后,一定有相当长时期太阳活动是以十年为周期的。不然,人的额纹为什么会十年长一条呢?太阳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非常深远。如果人类将来转移到另一个星球上去,没有这种如太阳和地球的年周期相对运动的状态,没有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同的周期性存在,人类在太空的迁移中是不会成功的。生命与大环境的统一性是不可突然改变的客观现象事实和规律。
    现在我们心中已经明确了年周期中的天干和十年为周期的太阳周期中的天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表示方法。今天我们还想说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变化,这种昼夜变化也是周期性变化,也可以用十干业区分和表示。太阳本身也一定进行着自转,这种自转的速度按照科学测量,说是太阳好象是存在着多层性的天体,内外各层自转的周期长短不相同。外层的周期长,内层的周期短。然而内层的质量密度高,对于整个太阳的稳定状态、对于整个太阳系的影响自然大,内层的自转周期接近或者说是相当于十日一个周期。这里有不精确性,但存在着类似的周期性却是必然的。
    现在我们可以说,太阳的公转周期是十年,这是最大的主旋律。太阳的自转是十日,这是作用仅次于主旋律的第二种重要节奏。而且是受到主旋律影响的,与主旋律相统一的。地球绕太阳转如果分成十个阶段,就是第三种重要的节奏。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分成十个阶段,就是第四种重要的周期性规律。如果用十天干记载这种运动规律,就产生了纪年纪月记日纪时的天干系统了。然而我们现在知道的使用了至少两千六百多年的纪时干支系统,却不是只有天干一项。而是结合了地支。这种实际上使用过或者说现在还在继续使用着的干支纪时系统方式是单纯的纪时方式还是像我们前面讲的天干一样,充分表示了太阳系里太阳和地球的周期生运动规律呢?如果真的表现了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那么从中就可以引伸出这种规律对于生命和人的影响,就可以由此探索人与自然深层次的关系,就可以对于人生疾病情况作出有益的分析认识,并从中寻找出可能有效的治疗保健措施。因此,我们在探讨天干的基础上,还必须探讨地支。
    关于天干,还有它们之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有许多内容需要深究。我们暂且留到后面。从明天起,我们探讨地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7#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6:25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一节  月亮对于地球和生命的作用(2011-01-06 10:59:11)

    到现在为止,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只谈了太阳年,只谈以太阳对于地球和生命的决定性影响作用。然而宇宙天体是一个整体,对于地球和地球生命而言,还有除了太阳之外其它天体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地球气候状态和地球生命状态,是在所有天体相互作用中产生存在发展的。太阳系之外的天体决定着太阳系整体命运和状态。太阳系内太阳对于其它只占百分之二质量的天体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所以太阳对于地球有最重要的作用。地球只能与太阳共命运同存亡。作为距离地球最近只有三十八万公里的月坏,因为近,所以对于地球和地球生命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
    本来,如果只就质量而言,月亮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相比,是很小的。然而因为月地距离很近,所以这种引力引起的现象就显得特别大,特别明显。月亮引力可以引起海洋潮汐现象。每天早晨海潮上升,晚止海潮降落。每年中秋时节,我们中国的钱溏江,海潮如千军万马,汹涌澎湃,非常壮观。古人早就发现,这都是月亮对于海洋的引力造成的。月亮对于液体的海洋有引力,对于气体的大气自然也有引力,也可以引起潮汐现象。影响气候。满月后三日和初月三日,容易引起灾害天气,古人通过观察思考就明白了与月亮的有关。月亮对于固体的地壳和地心中的地浆,也会产生巨大的引力,可能诱发地震和火山,引发油井事故。同理,月亮的引力与生命体与人也有很大关系。人体百分之七八十是由液态物质构成。能不受月亮引力影响吗?古人称妇女的月经为月信,就是发现了月亮和月经之间的关系。
    月球对于地球和生命所产生的引力,随着月亮状态的变化是不同的。满月时产生的引力最大,就会引起人本液体的流动状态变化,血压变化、心跳变化,就会诱发心脏病、高血压和情绪激动,就会引发精神病。
    月亮的光是对于太阳光的反射。这种光线是柔和的,对于地球生命却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家发现,这种光线可以促进植物的物质积累和正常生长,可以促进植物伤口的愈合。月亏损时播种和月圆时播种结果有很大差别。这种光线还可以提高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尽管是很小的。
    我们中国古代是农业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华夏民族对于月亮和生命和人的关系认识至为深刻。所以古哲称日月星为三光,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认为是太阳和太阴共同决定着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状态。
    基于这种根本性的认识。我们中国人在创造纪时系统时,就不单纯以太阳回归年作为标准了。我们中国人特别注意到了月亮周期。将月亮一个周期作为一个月,用这种时段来度量太阳年周期。这样就产生了我们中国从夏代起就逐渐实行的阴阳合历。原先以三十六日多为一个太阳曰,忽视了月亮的作用。后来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太阳回归年中显示出了月亮周期。而将二者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天干和地支。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二节 十二支的产生(2011-01-07 10:31:13)
  
    古人通过感觉寒温就可以获得对于年周期的直接认识,通过长期立杆测日影长短,也不难发现太阳回归年周期。这种周期性是太阳系的主旋律,影响着整个太阳系内的天体和生命。再加上古人对于月亮圆缺周期的认识,对于月亮对于地球潮汐形成和对于人生影响的认识,古人自然就产生了太阳日和太阴月共同对于生命的产生存在和变化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为了农业生产,为了生活,为了与疾病作关键,古哲开始用月周期来度量太阳回归年周期。结果自然发现,每个太阳年回归周期为三百六十五日多,而一个月亮圆缺周期才二十九日多。所以一个太阳回归年晨,月亮经过十二次周期性变化后,还有十一日多。这样,三个回归年里就多出三十三日,也就是还可以多出一个月亮周期性变化来。为了用月亮周期生变化度量太阳年周期,使二者不相矛盾。古人设置了润月。而那个润月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一个月亮周期性变化。一年成了十三个月,日数总和虽然比太阳年周期多了一些。但并不违背太阳年为主旋律。因为设置的那个润月里,恰好只有气而没有节。而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年周期平均分成二十四段确定的。所以虽然多了一个月,仍然只是对于太阳年周期的表示。这样,将每年分成十二个太阴月,有时加一个润月,所有的十二个月里都有一个节。这个节就是将太阳年分成十二段的标志。对于一年十二个月,古人分别作了命名。
    第一个月就是冬至所在月,命名为子月。子的意思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了,新一年的太阳诞生了,新一年的第一个月诞生了。古代有相当长时期,人们是冬至过年节。子月里夜长昼短,老鼠在夜晚活动就显得特别明显,所以人们形象地将子月称为鼠月。子月相当于现在的农历十一月。树木的毛根开始滋生。
    第二个月命名为丑月。农事休闲月分,耕牛出力少了,大雪寒冷时节又特别需要人们精心照料,开春才可以更好地使役。这样就有了丑牛月的观念。
    第三个月命名为寅月,从秦代起,改作为过年节的月份,秦始皇名正,所以称为正月。古人将老虎的形象活动与寅月联系在一起。雨水节的月份,从此气候变暖,人间生机勃勃,如虎之雄。
    第四个月命名为卯月,春分节在的月份,因为野兔开始在草地上飞奔洛跃。古人就有了卯兔月的观念。
    第五个月命名为辰龙月。就是现在的农历三月。谷雨节所在的月份,云腾致雨,大地湿润,最宜春种,古人认为是天龙带来了好雨水,古人崇拜的龙的旺盛气象伴随着百花齐放。
    第六个月是巳月。立夏后的小满节在这个月。农事繁忙。古人将蛇的出现频繁与这个月份联系在一起。
    第七个月是午月,因为太阳到了北回归线,是北方接受阳光最多的月分。是夏至节所在的月份。也是马这种动物特别善于奔驰的月份。气候炎热,常常干燥,气象旺盛。太阳如火。
    第八个月是未月。大暑节所在的月份,也是羊这种动物增肥最快的时节,长新毛的时节。
    第九个月是申月。是万物得以经受炎热之后伸展舒畅的月份,又是处暑节所在的月份。是猴子特别活跃的月份。灵长类预知寒冷不久就要来临了。开始向南迁居了。
    第十个月份是酉月。是秋分节所在的月分,中秋节在这一月。人们秋收正忙。古人发现鸡的活动在这个月比较特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8#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6:43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药  第五章  地支  第三节  月相地支和生命关系揭密(2011-01-08 10:23:20)
  
    中秋之后,家养鸡的产卵就明显减少了。
    第十一个月份是戌月,这一月有霜降节,寒霜降落,是气候开始寒冷进入冬天的月份,冬夜人们休息的时候,狗忠实地守卫着门户,一有动静,就出声告诉主人。所以古人将戌月和狗联系在一起
    第十二个月份是亥月,这一月有小雪节,下雪前,农家养的猪就会自动衔柴草,铺到窝里,我小时候注意到这个现象。所以古人将这一个月与猪联系在一起。
    如果有一个月恰好没有上述的十二个节,古人就将之称为润月。在那一个农历年里增加了一个月亮月。这样,太阳回归年每经过三年增加一个润月后,总天数就刚好与太阳回归年基本相合。
    现在我们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个月的名称了。也实际上明白了这些月份名称的命名,是表示年周期中十二种不同气候状态的。与将太阳年周期分成十个三十六日的天干的意义是一样的。
    从农历月份产生的过程来看,十二支实际上还是用月亮周期来度量太阳回归年周期。每个月的气候状态还主要是由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多少为主决定的。并没有显示出月亮的作用。
    月亮对于地球的作用,从古代农历记时系统那里可以显示出来呢?从月亮月的具体日子中可以显示出来。
    从初一到初五,月亮开始出现,先是很小的月牙儿,几乎看不到,古人称为子月形象,新生的月亮的儿子的形象,后来变成了初三到初五逐渐增大的弯月,古人称为丑月形象。人的感受有些丑,实际上是很可爱的意思,有人称为峨眉月。
    从初五到初十,月亮的位置逐渐远离太阳,光明面越来越大,最后接近一半大,称上弦月,其中初五到初七,就是月亮周期的寅时段,开始殷实起来。从初七到初十,就是古人称乎的卯时段,可以对着月亮看到月球中隐约的模糊的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引起古人丰富联想、想像的玉兔的形象了。
    从初十到十五,前一半时段古人称为辰龙时段,月亮的亮度继续加大,半月逐渐向满月转化。古人想象中将月球表面起伏;连绵的视觉形象想像成了龙。后一时段称为巳蛇时段,是古人在月光下翩翩直舞、如金蛇狂舞的状态。
    从十五到二十,前一半时段是古人称之为午马的时段。后一时段是古人称之为未羊的时段。前一段月亮丰满光明如骏马奔驰,后一段月亮逐渐变成下弦月,光明和热力减退,如羊毛的颜色。
    从二十到二十五,前一半时段是申猴时段,后一半时段是酉鸡时段。下弦月越来越小。晚上出现的时间越来越迟。猴子和鸡对于这种月相的变化有特殊的表现,古人观察得特别仔细。
    从二十五到月尽,前一半时段是戌狗时段,月亮突然出现,小偷惊慌,狗最容易发现。后一半时段是亥猪时段。月亮越来越小越黑,如黑猪的颜色。
    今天我们将月亮周期性变化的月相分成了十二个阶段,分别将之用十二地支来命名。只有这种分法,这种十二支时段,才准确地反映了月亮反射到地球上光能光质的多少,准确地将月球对于地球的引力变化反映出来了,才准确地反映了月亮对于地球生命的影响,对于人的影响。
    现在我们从农历记时系统中可以获得一个人出生时月亮的十二支形象,也可以通过十二支月份和十天干时段进行对比,从月份中获得出生时太阳所处的十天干时段。例如一个人出生于公元一九四六年三月二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我们可以计算出他的太阳天干时段是冬至后第二个三十六日时段,即出生于乙干时段,又因为是出生于月亮周期的二十九日,所以属于亥时段。这样,此人出生日与太阳和月亮的联系就通过亥两个字表示出来了。
    类似地,我们将每一个人的生日都可以换算成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表示表示的符号了。从这个符号出发,可以推测月亮和太阳对于这个人的影响。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四节 昼夜周期(2011-01-10 10:03:46)

    我们已经从两个途径说明了地支是什么。第一,认为地支是用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来度量地不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时,奖太阳年周期分成了十二个依次排列的段落。有时多了一个润月,却并不影响每个月中都有一个太阳年周期平均等分为十二份的一个时点,也就是节。古人用十二个字作了形象而富有意义的命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月支实际上也是表示太阳年周期的。也反映了体现了那一时段太阳和月亮、地球的位置关系,也反映体现了地球气候、地球生命与与这种状态中的各种因素形成的关系状态。
    第二,我们将月亮公转的周期二十九日多分成了相等的十二段,依次用十二支作了命名。这种命名反映了月亮的状态,将月亮具有的阴阳四象的状态用十二种周期性变化的状态来较精确的作了表示。不同地支时段月亮有不同的状态,所给预地球和地球生命投放的光和磁场、引力其它因素是朦胧明显区别的。相信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同化了这种因素,适应了这种因素。
    今天,我们从第三条途径来说明地支。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背日的一面为夜,向日的一面为昼。这种昼夜周期影响着地面吸收到的能量有所不同,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如同年周期可以分成春夏秋冬和十二个时段一样,古人将之分成了十二段。每一段称作一个时辰。后来公元纪时系统中,又将每一个时辰分成了两个小时,这样我们说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也可以说一昼夜是十二个时辰,是十二个大时。
    在这种分法中,第一个时辰的起点,应该是地球某地夜晚的中点。过了这个时点,距离日出的时间就开始变短了,越来越短了。古人称为子时,称为新的一日的开端。古人都是在当地测量日影的,能够确定正中午,所以也用古代的报时器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当地当时的子时。现在全国全世界使用着同一纪时系统,尽管分了许多时区,要准确的定出某地的子时和午时还相当麻烦的。
    当地球自转半圈之后,当时是子时的地点,就到了正午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所以古人将之定为午时。这个午字中的第一笔,就是太阳的影子,干字的部首,就表示了是古人发现所立的测量杆或者说是树杆。所以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影子最短的时间。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确定当地的正中午。
    确定了午时,用十二等分法的报时器就可以准确确定子时,也可以确定其它十个时辰的起点和时段了。古人依次命名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同样,古人特别注意观察动物在昼夜周期里的活动状态。将子时与鼠的活动状态联系在一起。这种体型较小的动物特别聪明、灵活、敏感。选择了这种最黑暗时段来吃食活动,它的体内拥有着很大的阳气,可以抵抗阴冷黑暗。山中的松鼠能够将坚果收藏在鼠洞里过冬,说明坚果核桃类也有如鼠类一样的阴阳性质。
    古人将丑时与牛联系在一起,从前农业牛耕时期,人们总是在晚上多次起来给牛喂草。特别是丑时,也就是现在讲的一到三时,必须起来喂牛。几千年的经验和习惯,形成了古人对于牛在丑时的表现的深刻的认识。将丑时与牛联系在一起。
    同理,古人将寅时与虎类的活动、卯时与兔子的活动、辰时与蚕龙的活动、巳时与蛇类的活动、午时与马类的活动、未时与羊的活动、申时与猴子的活动、酉时与鸡的活动、戌里与狗的活动、亥时与猪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中肯定反映了动物与时间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古人心目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和事实。在今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如果不经过特殊的观察体验和科学实验,要清楚其中的联系,还真不容易。
    现在我们所用的时辰,是按照与公历中的小时相对应的关系确定的。晚上十一时到第二日一时,称子时,一时到三时称丑时,三进到五时称寅时,五时到七时称卯时,七时到九时称辰时,九时到十一时称巳时,十一时到十三时或者说到下午一时为午时,下午一到三时称未时,三到五时称申时,五到七时称酉时,七到九时称戌时,九到十一时称亥时。
    如果当地所在时区和国家所在时区不同,这种时辰的确定,就必须推迟或者提前才可以准确应用。例如在北京时区之西两个时区,时辰的确定就可以推迟两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39#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7:02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五节  太阳活动周期(2011-01-11 10:04:38)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周期,产生了能够表示这种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十二时辰,也就是十二时辰地支,十二时支。地球公转产生了年周期,用月亮公转的周期来度量年周期,产生了表示这种年周期的十二个地支月,也就是十二月支。每个月都包括太阳年周期中一个十二分之一的分点。
    我们还将月亮公转周期分成十二个段落,也用地支来表示。这样,每一个日期也就有了一个日支。然而这个日支的确定方法和现在流传的日支是不相一致的。对于现在流传的依次表示十二日的日支,现在我还不知道其具体的天文学背景和意义。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太阳活动有一个十二年的周期。至于这种周期是太阳公转形成的还是太阳自转形成的,还是太阳自身产生能量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古人当然不很明白。然而这种长期存在的事实,古人中的长寿者、智慧者、敏感者、有问天测天精神和手段者,从长期的观察测量和体验思考中却获得了。他们也用十二个地支的名称来表示这种周期性,作为顺次十二年的名称,并将其表示的太阳活动周期性明白的告诉了人们。
    太阳这种十二支,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干支纪年系统中年支。第一年是子鼠年,自然界常常会出现雨水适时,草木籽粒饱满,鼠害流行。第二年是丑牛年,自然界常常出现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庄稼丰收。牲畜也骠肥体壮、繁殖多。第三年是寅虎年,猛兽老虎们也随之得以获得好的生存条件,较多的生出来限制食草动物了。第四年是卯兔年,免子跑得快,体形又小,随着大型动物减少,老虎们只能与兔子们进行竞争了。第五年是辰龙年,因为干旱,是蚕龙一类昆虫特别多的年份。那些蝗虫群体结成巨大的龙阵龙体,在天空中飞过时遮天蔽日,也将地上的庄稼一扫而光。第六年是巳蛇年,因为气候湿热,钻在地洞里的蛇常常跑到地面上来。
    总之,这六个年头大地获得的能量似乎越来越多。
    第七年是午马年,太阳活动旺盛,草木也旺盛,草原上马儿跑得特别快,马群特别活跃。马因为跑得快,所以出汗特别多,汗的流畅程度对于马的生理健康特别重要,这种气候最有利于马匹健康生长。第八年是未羊年,太阳周期性活动有所减缓,而大地上草木却依然旺盛,羊群获得了大发展。第九年是申猴年,灵长类利用了羊年的好基础,得以较旺盛的发展了,然而却也感受到了气候一年比一年冷,有了饥饿的感受。第十年是酉鸡年,鸟类常常因为食物不足或者被灵长类动物捕捉而减少、死亡。人类的捕猎也从地上将目光转向了空中鸟类。进而人类开始养鸡。第十一年是戌狗年,狗这种聪明的动物为了生存,与人成了好朋友,共同应对自然气候变差的环境。在人类的保护和饲养中,得以生存。还常常吃人的粪便。第十二年是亥猪年,气候更冷一些,野猪这种难以捕猎的动物也遭受到了危机,食物少了,天敌特别是人也注意到了只有捕食野猪才可以过年。人类早期就是从这种气候恶化的环境中与野猪竞争,又开始养猪的。
    总之这六个年头气候有些持续变坏,地球上获得太阳的能量有些减少。
    我们现在讲的某某年,似乎情况变化没有我在这里所说的这样典型、明显。但是仍然有这种迹象存在。聪明的古人将这种有升有降的周期性变化用十二年支来表示,将这种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经验智慧传给后代。到我爷爷这一辈人,还常常讲饥猴饿狗年。这些年都在周期性下降的阶段。我爷爷还说过,牛马年,广收年。这些年也恰好都在周期性上升的六个年头里。
    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了十二年支、十二月支和十二时支的概念。也有了十天干的一些概念。所有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表示了某种天体运动的周期性。这些周期性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变化万千的天体世界、自然生命世界,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和人类个体世界。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六节  十二地支的字源形象(2011-01-12 10:08:45)  
  
    十二地支是用十二个汉字来表示的。这十二个字,不仅是十二个名词,而且是十二个顺次排列的序数,更重要的是这十二个字构成了一个表示客观事物周期性的系统。表示了这种周期性过程中可以分出的十二种不同的状态。这种表示法,就如同我们将正弦曲线分出峰谷、分成由谷到平、由平到峰的上升部分和由峰到平由平到谷的下降部分一样。不过比数学上这种简单的分法更详细,将一事物的周期性变化全程分成了十二个部分。
    今天我们通过表示地支的十二个字的字义,来加深地支是表示周期性变化的模型。
    子字,古代的写法是一个孩子刚产生的形象。也表示农历年中的十一月,因为这一月中有冬至节,节后太阳又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一阳回归,就如同一个新生命产生。
    丑字,古代的写法是一个孩子出生后举手的形象,幼稚可爱。也表示农历十二月阳气上升,开始萌动,乱弹手足。白昼明显开始加长的现象。
    寅字,古代的写法是充满阳气的事物物由下向上生长,受到上面的表示阴气的宝盖的限制和保护的状态。也表示农历正月地下的生命已经具备了向地面之上发展的势头。却仍然呆在地下。
    卯字,古代的写法是打开门户的形象。是冒险出行的意思。是生命自身和环境中的阳气开始充实了,因此开始冒出地面来了。
    辰字,古代的写法和音都与振动的状态有关。精神振作,振奋之间。表示农历三月草木在阳光下伸枝展叶,百花齐放。
    巳字,与四字同音,是一条弯曲的蛇的形象。古人认为在地下休眠的蛇类是阴物,在农历四月阳气的催动下,开始到地面活动了。也表示树木的枝条灵活柔软。
    午字,与五字同音,是夏至日立杆测影、发现影子最短的形象和意义。因此也表示包含夏至的农历五月。还表示人到中年,生理变化开始走下坡路。有人讲此时阳极生阴,一阴始生。
    未字,是草木种子果实成熟发出香味的形象和意思。也正是农历六月许多作物呈现出来的状态。从前北方人农历六月后才开始杀羊吃,认为此时的肉才最有阳气,最具美味,最能补益人,年底就停止杀羊。中年人也最有品味。
    申字,是日字中有一竖穿过。表示阳中有阴,阴已经得以深入阳中。表示农历七月,气候转凉,秋风吹,落叶飘。是阳气开始明显收敛的状态。
    酉字,与酒字酒器形状相同。表示农历八月,米粟成熟,古代人们开始用来酿酒。处处酒香扑鼻。古人认为二月卯字如开门,八月酉字如闭户。很明显是气候变化的不同状态,相反状态。
    戌字,是在表示土的戊字里面加了个一字。表示万物将生命开始收藏到地下了。
    亥字,古代与豕字即古代猪的名称的写法几乎没有区别。猪是繁殖能力特别强大的动物。常常在农历十月生子。古人用亥字表示农历十月。阴气强盛,阴极之后将生阳。恰好与农历十一月是子月相联在一起。
    从这十二个字的古代写法形象意义中,串联在一起思考,地支不仅表示年周期,而且是表示一切生命周期的模型和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44 岁
0 两
2 条
378
40#
 楼主| 北冥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8-4 09:37:20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七节  地支的阴阳五行属性(2011-01-13 10:59:58)

      天干是表示事物周期性的,地支也是表示事物周期性的。那二者有什么区别呢?以年周期为例,天干是指地球绕太阳转的全过程,将之分成十个阶段。分出了阴阳和五行,前面我们已经详细作了说明。而地支是在这一过程中,地球上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十二种状态。这十二种状态的节奏第一是受到天干的影响和决定的,第二是有自身的独立性,有相对于天干所表示的时段状态迟关拍现象。所以,古哲在探讨地支的阴阳五和属性时,针对地支的状态作出了具体的断定。

      如果按照天干阴阳四象五行硬套,子丑寅是少阳春木,卯辰己是太阳夏火,午未申是少阴秋金,酉戌亥是太阴冬水。分成五段,子丑和寅中的前零点四部分属于木行,寅中接着的零点六部分和卯以及辰中的前零点八部分属于火行,辰中的零点二部分和巳午以及未中的前零点二部分属于土行,未的后零点八部分和申以及酉中的前零点六部分属于金行,酉中的后零点四部分和戌亥属于水行。这种分法的理论基础是天干完全决定了地支,地支完全与天干保持着相同的节奏。

      古哲在决定地支的阴阳五行时,注意到了二者关系,特别注意到了相同中的不同,一致中的区别。所以,根据地球上气候表现迟半拍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如下的区分。

      子月太阳尽管开始从南向北开始移动,但整个气候还会越来越冷,北方大地仍然处于寒水统治的状态。所以古哲将之与冬至前的亥月和丑月的一小部分归入寒水行。这样,本来的如上所分的五行就都相应地向后推了一个月。

      丑的一大部分和寅、以及卯的一部分就属于木行,卯的一部分和辰巳的一部分就归入火行,巳的一部分和午未的一部分就成了土行,未的一部分和申酉就成了金行。

      按照这种分法,亥子属于水行,丑寅卯属于木行,辰巳属于火行,午未属于土行,申酉戌属于金行。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土地与人们的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华古哲特别注意到土地的状态和变化。因此,在作上述区分时,特别注意了十二地支中土地变化明显的月份。并将之归入土行。这样,亥子属于水行,丑就成了寒水中的土,寅卯属于木行,辰就成了少阳春木中的土,巳午成了火行,未就成了太阳夏火中的土,申酉成了金行,戌就成了少阴秋金中的土。

      按照阴阳细分一下,亥为得阳光渐少的阴寒之水,子为得阳光渐多之阳水,寅为阴木,卯为阳木,巳为阴火,午为阳火,申为阳金,酉为阴金,而戌未是处于气候相对干燥状态下的土,戌为阳,未为阴。丑辰是处于气候相对湿润状态下的土,丑为阴,巳为阳。

      现在我们知道了,地支是土地和生命在年周期中的不同状态。十二地支就月份而言,变化节奏比天干的变化节奏迟了半拍,迟了一月多。古哲对于十二支的阴阳五行的区分,是有自然气候土地生命实际状态根据的,也是充分考虑了天干对于地支的影响的。





周易和中医  第五章  地支  第八节  干支和气候的关系之一(2011-01-14 11:26:00)
  
    内经中讲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古哲正是从客观存在的气候的变化和特象的变化中寻找到规律性、周期性的。地支就是对于这种规律性概括的一种模型。
    古哲认为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六种不同的气。有寒气,有火气,有燥气,有湿气,有暑气,有风气。而这六种气与十二地支有对应的关系。
    子午二支中有少阴火气。子是十一月冬至之后一个月,午是夏至之后一个月,为什么说此二支中含有少阴火气呢?
    我们就整个地球而言,当北半球处于子月冬至后时,南半球正好处于午月夏至后。整个地球气候也是一个整体,不过我们人给分出了南北半球,区别出了子月之寒与午月之热。南北半球处于冬至和夏至这一特殊时刻,地球上的气候开始因地球绕月球转动而进入一个质的变化状态。此时,南半球的午火之气最旺盛,北半球的寒水之气最旺盛。同理,当北半球处于午月火气最旺盛的时刻,南半球又处于子月气候严寒的时刻。古哲就这种全球的整体气候状态,看成一个整体,将之用子午少阴火气来说明。
    第一,子月午月之气在地球上南北半球同时存在,北半球子月里的气候寒冷,生命之阳受到阴寒气候的包围。南半球生命之阳受到炎热气候的包围。整个地球上产生着南北半球获得的阳光多少的转化。太阳为君,是太阳给了地球上形成火热的能量,此时,南半球的阴气最少,也最小。所以就整个地球气候而言,古哲将这一子午气候状态命名为子午少阴君火状态。
    第二,子月和午月在地球北半球是通过六个月后相继出现的月份,是不同月份里出现的气候状态。子月寒冷,午月炎热。而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这个君。而子月的状态与午月的状态有一种前后关联,前面的子月气候变异影响后面的午月气候变异,前面的午月气候变异影响后面的子月气候变异。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太阳给预地球的能量产生了变化。子月的寒气少,午月的火气会相应地旺盛,午月的火气旺盛,子月的寒气可能也少一些、小一些。所以古人将子午二支统一用少阴君火来表示。
    子月之后是丑月,同时南半球处于未月状态。所以古人将丑未二月共处的地球气候看成一个整体。丑未二月也在北半球相隔关年出现,也就是农历腊月的气候状态和六月的气候状态每隔六个月出现。二者之间也有相关的联系。六月是土月,是土地特别湿润的月份。也是地下深处相对特别阴寒的状态。而丑月却是土地常常因冰雪而湿润的状态。所以古人将此二月命名为太阴湿土主气的月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20 04:38 , Processed in 0.439825 second(s), 5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