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沈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器具的名称与器形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背锅的莫寒
28 岁
14 两
0 条
150
板凳
 楼主| 沈陌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4-1 10:44:29 | 只看该作者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作国名和姓时念gé)
鬲作为一种汉族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制鬲和青铜鬲。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青铜鬲流行于商代春秋时期
“鬲”最早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鬲”是陶器,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当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以后,“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到战国时期,“鬲”基本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鬲”不仅是一种古老器皿,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有学者认为,有鬲氏上古可能与夏族同族,或是很早就与夏族结盟的种族,因发明陶器鬲而得名。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鬲”姓,现在全国也只有2000多人,且主要集中在陕西临潼和山阳。这期间会有多少历史故事发生?
    “鬲”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二三千年的时间,在它存在的那个时期,“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它消亡以后,“鬲”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是巨大而深远的。“鬲”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传承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
    鬲不仅是一种器皿,而且是一种文化。鉴于此,本版将推出“鬲文化”系列文章,期待广大读者关注。
什么是鬲
    鬲(原始读音gé,后指古代炊具,音lì),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炊器。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中,这一炊器曾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鬲对于我国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以其为主要标志的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鬲,其结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口径方形或圆形的容器(有的上有两个耳),下部为三个中空的足。
    在古代,人们将食物放入鬲中,然后在下面烧火进行烹煮。我们都对鼎的形状比较熟悉,而对鬲却有些陌生,其实鬲和鼎的形状非常相像,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鼎的足是实的,而鬲的足是空的,鼎的足与鼎身不相通,而鬲是相通的。古代的鬲分为陶器和青铜器两种,青铜鬲最初是依照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鬲最早出现在距今约四千八百多年前,那时的鬲是陶器。在五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制陶技术以后,他们先是制造出了小口、突腹、偏上有双耳的尖底陶瓶,用它来取水。用陶瓶汲水和倒水都很方便,但它不可以煮水,而且也放置不平稳,于是人们便将三个尖底瓶捏在一起制成了鬲。鬲的三个腹足站立很稳,里面可以贮水,架上干柴又可以煮水,非常实用,所以就成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器具。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当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以后,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而且演变成为礼器和神器,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在鬲的身上,可以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看到社会习俗和工艺美术水平,因此,鬲成为一种文化。到战国时期,鬲基本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鬲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至少两三千年的时间,在它存在的那个时期,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它消亡以后,我们还可以发现,鬲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鬲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
鬲这种造型颇具特色的炊具,只存在于中国,是我们祖先一项了不起的发明。鬲的结构科学,又便于实用,故在我国古代曾普遍流行,历时久远。不同文化类型的陶鬲有不同特点,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形制又必然会发生演变。所以,在文化考古学领域,陶鬲常用来作为说明古文化类型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的实物标本,被称作“中华古文化代表化石”。
    鬲的发明,使我们的祖先正式从生食进化到熟食,使他们可以将谷物作为自己日常的固定食品。饮食习惯的改变对古人智力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古人可以定居在一个地方以种植谷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在鬲出现以后,古人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都运用到鬲的生产上,并且把自己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运用到鬲的制造上,使鬲的造型、颜色、花纹、图案甚至用途等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鬲文化。
    考古学界目前有一个基本得到公认的看法,那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有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最后共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这三个系统中,第一个系统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北系统,也称为鬲文化系统;第二个系统是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体的东南系统,也称为鼎文化系统;第三个系统是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系统,也称为罐文化系统。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夏、商、周,都是在鬲文化系统内发展起来的,这个系统的炊具从用陶器开始,并以平底或三足罐为主,以后陆续出现釜、灶、甑、斝等,到龙山时代便形成以鬲为主的成套炊器。鼎文化系统在古代被称为夷(东夷、淮夷、南夷等)、越和苗蛮,后来又建立了楚、越等大国。三个系统既是独立发展的,又是有密切关系的,夷夏斗争和华夏与三苗的斗争,最后融合为大范围的鼎鬲文化,夏、商、周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鼎鬲文化。
    另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存在着两大文化区系——“鼎鬲文化系”和“斝鬲文化系”,按照这个分类,鬲在我国古代的分布就更加广泛。
    在商王朝建立之前的先商文化中比较稳定的陶器组合是鬲、长腹罐、瓮、盆和豆等,有人形象地将夏文化称之为“罐文化”,将先商文化称之为“鬲文化”。此后,鬲一直是商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自商以后,青铜器的使用日益广泛,我国正式进入青铜器文化时代,商的鬲文化也由以陶为主要载体变为以青铜为主要载体。

评分

参与人数 3铜钱 +15 谷物 +15 纹银 +6 收起 理由
宁律 + 5 + 5 + 2
宋行止 + 5 + 5 + 2
苏徊 + 5 + 5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荆湖路
背锅的莫寒
28 岁
14 两
0 条
150
沙发
 楼主| 沈陌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4-1 10:41:37 | 只看该作者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汉族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汉族文化内涵呢。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发展时期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初期:夏代——由于铜的冶炼工艺尚不成熟,且材料难得造成现今所出土的夏代青铜器种类稀疏,至今为止出土的夏代青铜器是“乳钉纹爵”。
盛行期:商代(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此时的青铜器体形厚重,造型规整,纹饰华丽,体现出一种狞厉之美。例如:司母戊方鼎兽面纹方鼎乳钉纹方鼎克鼎子龙鼎等。
成熟期:西周(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春秋时期古人发明了“失蜡法”“分铸法”“错金银”技术,使得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造型更加别致、繁复。代表作有;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

鼎的历史渊源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
鼎力相助等等。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
镬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评分

参与人数 3铜钱 +15 谷物 +15 纹银 +6 收起 理由
宋行止 + 5 + 5 + 2
苏徊 + 5 + 5 + 2
宁律 + 5 + 5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21 18:08 , Processed in 0.42212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