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92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中国文物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沙发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27:50 | 只看该作者
定情物在我国自古有之,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有男女恋人赠送定情物描述。不过中国古代定情物与西方人大多以戒指为定情物不同,虽然中国人相对方正保守,但在定情物上反而却显得浪漫随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妻范儿——簪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意味。周宣王后姜后有“退簪劝政”之佳话:说是周宣王荒疏国政,姜后为了规劝他,就退去发簪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难当,从此励精图治。《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决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缠臂金

  古语有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缠绕于臂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缠臂金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象征。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寓意相符。所以古代高雅从容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板凳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29:19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红楼梦》中,黛玉送给宝玉一个香囊,后来误会他送给了别人,赌气把正做滴一个给剪了,却不知宝玉已将它贴身佩戴。恋爱中小女儿情态跃然纸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豆(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是粒粒鲜红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果实,伴着姑娘心中思念,慢慢变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梳子(私订终身)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结发、私订终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习俗。

  送梳子有几种说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很想念很挂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绝交,若送情人代表白头偕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直截了当——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寓意,因此春秋时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滴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孩子,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温良贤惠——瓜果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女子所赠送滴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意愿。

  古时候,“男任狩猎,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受之父母——头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身体部位十分看重,认为这也是“孝”一部分。所以三国里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后,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将眼睛又吃回去。将自己身体一部分送给心上人,表达无以复加爱意,头发自然最合适不过。所以古时候,女子经常会剪落一束青丝赠送给情郎做定情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地板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30:44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帕(传情)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更可在转身之时,轻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抛下一句“呆子”,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何乐而不为呢。

  狗血剧情——对半之物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拆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远游,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证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结(情意相通)

  以结寓意,以结表情,结必有意,意必吉祥!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同心锁(永结同心)

  记得有一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善良女孩和忠厚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公子;婚期来临时,后生勇敢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后人寻找他们时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滴石锁。   

  这是一个美丽寓言,一个虔诚祈愿,还是一个永恒不变承诺。同心锁是将一对相爱恋人名字刻在锁上,锁在众佛环绕锁链上,将两个人滴心紧紧“锁”在一起,使他们爱情将永恒不变,只要相互真诚,佛祖都会见证保佑他们永恒感情。爱可以无语!默默无语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爱滴同心锁,锁上了,希望一辈子也不打开,只要爱存在,就能享受到阳光雨露般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神仙专用——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跳脱”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镯相赠恋人情节。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也有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滴桥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5#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31:41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帝王之选——玉如意

  古代宫廷里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古代定情物-耳环

  古语有云: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际接轨——戒指

  戒指定情其实不只是西方传统,这一习俗在我国同样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到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由于戒指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嫁女子都不戴。

  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6#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剑 于 2015-3-14 11:35 编辑

定情信物包括:戒指、如意、罗汉钱、红豆、凤钗、手帕、荷包等,或者是家中祖传的某种小物件、本人精心选购的某种纪念品等。
不管信物为何、价值是否贵重,信物总会有一定来历或与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其精神上的含义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钱来衡量的。
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
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他人无从知晓。

一般地说,一方赠予信物,对方也应回赠。
信物是一定要保管好的,更不能转送他人。信物丢失,预示着不忠。若是退回,则暗示情感破裂。
相思豆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
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
翻开古诗词,关于相思红豆的描述还有许多。“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
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相思。
同心结
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取“永结同心”之意。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

言为心声,所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这个汉字就象是一张“不舍心怀、情用牢结”的网,却网不尽天下痴儿女故事的万一,目睹神伤。 
▶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梳子
古人用头发寄托相思之情,而梳理头发用的梳子也成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

在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
七夕送梳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并传承,还还赋予了更丰富的寓意: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他与你的亲密关系,有白头偕老之意;梳子代表爱情,古代一般用作定情信物;梳子也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而且梳头会给头皮保健,带给人健康自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梳子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7#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37:56 | 只看该作者
送梳子有以下几种意义: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它与你的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的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 把烦恼一扫而过,把 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使人神清气爽,带给人自信!
5.梳子也赋予现代寓意,有“顺”发,顺利发财,送人吉祥的涵义;
6.生肖梳则送给本命年的朋友,辟邪保平安;送作生日礼,祝福一生平安。
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云溪友议》写韦皋与玉箫相恋,依依惜别时韦皋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五至七年后来娶玉箫。但后来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再后来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知此事后悔恨不已,遂“广修佛像”以赎罪,最后玉箫托生为歌姬,又回到了韦皋的身旁,再续一世的情缘。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订戒与婚戒区别
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是不同的,订婚戒指是男方送给女朋友的戒指,用来确定你们准备结婚的意愿;结婚戒指是指男女双方一起佩戴的戒指,用来表示婚姻关系的确定。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
戴戒指的含义并不是看到的这么简单。
▶右手小指:不谈恋爱;右手无名指:热恋中; 右手中指:名花有主; 右手食指:单身贵族。
▶左手小指:不婚族; 左手无名指:结婚; 左手中指:订婚;左手食指:未婚。
▶大拇指都是代表权势的意思,也可以做自信的意思。
资料表明,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佩戴戒指。到秦汉时期,妇女佩戴戒指已很普遍。东汉时期,民间已将戒指作为定情之物,青年男女往往以赠送指环表达爱慕之情。到了唐代,戒指作为定情信物就更加盛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据悉,戒指起源于古时的中国宫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记事。戒指是一种“禁戒”、“戒止”的标志。当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后宫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记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并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作为记号。当后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给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据现存文献记载,戒指在古代多称为“指环”,而“戒指”之名的出现,则是元代的事情。它起源于实用,而后逐渐转向审美和财富的统一,并逐渐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意义。
簪子
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明清时期,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它常是男士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经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因一支发簪而发生。
现在流行的发簪几乎完全复制了古代发簪的外形和用料,金、银等贵价原料依然是女子的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8#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39:31 | 只看该作者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不是发饰)。
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离,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
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手镯
手镯由来已久,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
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和位于山东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从出土的手镯实物来看,有动物的骨头、牙齿,以及石头、陶器等。
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圆环状,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二成的。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
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
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
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
到了明清乃至民国,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
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蛮夷习俗。
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
缠臂金
缠臂金,或曰臂钏,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其奥妙在于,从各个角度看,都是数道圆环,如手镯般美丽。
另有词为证: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可见,臂钏为当时女子的普遍饰物。
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
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
早期臂钏实物多出现于北方地区,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
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钏”字的造形从“金”,从“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来。 
属镯类。戴在手腕处的叫手镯,佩戴在臂上的叫钏。
故钏也称为臂镯、臂环,是妇女最重要的臂饰。
臂是人体最容易被注意到的部位之一,尤其是在夏秋两季。臂的重要性和魅力,有时不亚于脸部,所以,古代妇女十分重视臂饰,最爱钏。甚至连姓名都带“钏”,《红楼梦》大观园里就有一位善良美丽,最后以死抗争的丫环叫“金钏儿”。
如果说在古代,男子还有接触外界世界的自由,那么,对那些大多数禁锢在家的女性来说,信物几乎代表了她们的身心伴着所爱的人神游外界,让所爱之人随身携带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宋女词人朱淑真《恨别》诗里写的是她自己所戴缠臂金,却深深地含着悲凉,又是另一番情境。朱淑真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使自己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她与丈夫仳离后回到娘家居住后,与一个和她一样孤独的人相爱。
通常古代女性的诗词是含蓄而内敛地表达自己的爱,朱淑却表现出大胆和热烈。不掩性情地,真切地写出了她的心路历程。她写下了从心底里生出对恋人温柔的怜惜:“更怜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耐愁何。”
她写下他们相爱的醉人时光:“恼烟撩雾,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醉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或许夕阳晚照下的缱绻相拥中,他曾为朱淑真戴上过一双缠臂金以示永盟,让她认为自己是可以重新托付终身的人,可惜朱淑真到底也没有见到思念的人,面对世俗的压力,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绝望地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以后抑郁而终。
缠臂金在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女性的爱物,随着礼教的日渐加深,女性连手腕无意中露出来都被认为是失礼,何况是手臂呢?作为臂饰的缠臂金,只能隐藏在越来越长的袖子里,失去了最初的装饰功能。大约从明代晚期后,缠臂金就淡出了女性扮美的舞台。
缠臂金在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女性的爱物,随着礼教的日渐加深,女性连手腕无意中露出来都被认为是失礼,何况是手臂呢?作为臂饰的缠臂金,只能隐藏在越来越长的袖子里,失去了最初的装饰功能。大约从明代晚期后,缠臂金就淡出了女性扮美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9#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41:01 | 只看该作者
耳环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
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
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
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靖康之难以后,宋徽宗派官员曹勋逃回南宋,让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构起兵相救,曹勋带回了赵构许多至亲的随身物品作为凭信,其中有赵构发妻的一只耳环,当年康王与康王妃情深爱浓,耳环或许能唤起苟安的赵构解救苦难中亲人的奋发,然而家国巨变,情随事迁,半壁河山尚无力收回,更何况一个“失节”的妻子,可怜的王妃留着另一只耳环,残生唯有望断归路泪空流了。
在中国古代,穿耳戴环曾经是“卑贱者”的标志。明代《留青日札》一书中说: “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原来穿耳的最初意义,并不在于装饰,而是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
它本是兄弟民'族的一种风俗,因为有些妇女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以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
后来逐渐也变成了汉'族人的礼俗。但那个时候的女子对穿耳之举,并不像今天妇女那么热衷,而是处于被'迫的地位。
到了宋明时期,由于礼教思想的抬头,妇女穿耳之风,空前流行;不说一般的妇女,就连皇后、嫔妃也不例外。时间一长,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
中国故事版本的,当今,年轻的姑娘们戴上形形色色的耳环,显得秀美俊俏,但你可知道穿戴耳环的习俗是怎样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认为她可以复明。在征得姑娘的同意后,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她日益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
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
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
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
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没有人再能为玄宗解开这只小小的香囊了,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环谁人能解得开呢?
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
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荷包)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
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
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是中国传统的隐语,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
鱼喻男,莲喻女。那首著名的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其实是一首艳诗。
唐代女诗人薛涛在与诗人元稹分手之后有一首哀怨之作《鱼离地》:“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这样的诗篇上面,应该压着一个剪断的鱼莲香囊,睹物思往情,凄艳的效果就出来了。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10#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4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剑 于 2015-3-14 11:43 编辑

玉佩
玉佩,首饰的一种,人们用来挂在脖子或腰间的一种玉制配饰品。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
《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 ,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小科普】
『玉佩 - 图案意义』
1、吉祥如意:反映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祝愿。在玉佩图案中主要用龙、凤、祥云、灵芝、如意等表示。这类图案的玉佩一般适合各种客人佩带。
2、长寿多福类:在玉佩图案中主要用寿星、寿桃、代表长寿的龟 、松 、鹤 等来表示。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佩带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3、家和兴旺类:表示希望夫妻和睦、家庭兴旺。玉佩图案主要用鸳鸯 、并蒂连 、白头鸟 、鱼、荷叶等表示。这类图案的玉佩往往作为结婚喜庆的礼品相赠,或表示夫妻恩爱、家和万事兴。
4、安宁平和类:表示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安定、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的玉佩图案主要用宝瓶、如意等表示。对一些常年在外工作或工作、生活漂泊不定的人佩戴,以寄托家人对他的平安祝愿。
5、事业腾达类:象征人们对这个人成就和仕途前程的向往与祝愿。代表的玉佩图案主要用荔枝 、桂圆 、核桃 、鲤鱼 、竹节 等表示。佩带者比较注重个人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6、辟邪消灾类:表示人们希望在某种神灵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代表性的玉佩图案用观音、佛、钟馗、关公、张飞等来表示。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它浓集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玉佩与其它珠宝饰品不同的是,它在对人进行装饰的同时,更在乎于人们的精神感受,已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直观物质表达形式。在强调个性化和注重精神感受的现代,佩戴蕴藏有丰富东方文化内涵的玉佩,将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品味和民族气质。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 “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
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等。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
"这种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创制,并在当时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鸟被捕杀殆尽,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奢华的贵妇毕竟是少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
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身处于千丈红尘与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树,仍旧没逃得过夜夜绵长的思念,又有谁能躲得过?
前面缠臂金一节提到女词人朱淑真,她在《生查子》一词中写自己在无望的等待中衣裙渐宽:“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一番期盼终成泡影。
清代命运多舛的女诗人贺双卿嫁给农夫为妻,在丈夫和婆母的虐待下仍一味地孝顺姑、夫。
她在《和白罗诗》中写道“今年膏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留得互郎轻絮暖,妾心如蜜敢嫌君?” 留下丈夫的寒衣,而把自己心爱的裙子典当补租,这样无怨的柔情,贺双卿的丈夫却不曾理解,读到此处不禁使人掩卷叹息。
罗帕
罗帕是一种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古代的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也代表离别、绝情之物。
古代的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的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的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
可那手帕并非俱是如此有情意,想那《红楼梦》中黛玉在宝钗出闺成大礼之时,双手撕扯着昔日木石前盟之情的罗帕,颤抖着,怎动得了那绢子丝毫。
毅然将之投入火中,满腔心思,付之一炬,想必那心也是冷的。
正是应了明代冯梦龙民歌《山歌》所云:“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而黄梅戏的“罗帕记”中,那个举人就仅凭着管家所盗之罗帕,便一举否定了自己妻子的清白,是那般的轻描淡写,是那般的顺理成章,浑然不顾夫妻之情谊,再不念昔日结发之情。
那时,罗帕更是离别,绝情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11#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44:38 | 只看该作者
玉如意
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为最多。
此时的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也有但少见。
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如意有多种品类,均极为精美。
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如意多雕有龙纹,有的还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玺、松石、宝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灵芝、蝙蝠之类。这种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长寿,是明清常见的祝颂图案。
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
除此以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
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生日,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瓜果
《国风·卫风·木瓜》出自《诗经》,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男女之情的民歌,其作者不详。
后来,该诗歌成为描述男女情谊的佳篇,也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国风·卫风·木瓜》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的女子所赠送的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的意愿。
古代时候,“男人狩猎,女人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定情诗
作者:繁钦 朝代:魏晋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时的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的习俗。
《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的故事。
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小朋友,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头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身体部位十分看重,认为这也是“孝”的一部分。
所以三国里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后,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将眼睛又吃回去。
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心上人,表达无以复加的爱意,头发自然最合适不过。所以古时候,女子经常会剪落一束青丝赠送给情郎做定情物。
人们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燕山府路
一把剑
47 岁
53 两
0 条
58
12#
 楼主| 杨剑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4 11:46:23 | 只看该作者
罗汉钱
罗汉钱,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
由于罗汉钱铜质精良、制作精美,又有很多神秘的传说,民间一直把它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用它“压岁”,婚嫁“压箱”,男女相爱“信物”,所以倍受珍爱,人人争而觅之。
另有同名沪剧、评剧、越剧;其主要剧情为:农村姑娘张艾艾与同村青年李小碗相爱,互赠罗汉钱作为信物。但他俩的爱情却引起了村里的流言蜚语。村里另一个叫燕燕的姑娘思想进步,她说服小飞蛾,使艾艾和小晚的婚姻得到了双方家长的同意。恰巧此时颁布了婚姻法,他们终于结成夫妻。
近年来,康熙罗汉钱被收藏爱好者所喜欢,甚至是新一代年轻人,把真品罗汉钱送给心爱的人,以表示心心相印,永结良好,用以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心。
也有人把真品罗汉钱送给祝寿的朋友(罗汉钱又称万寿钱),当做寿礼送给过寿的友人,寓意与皇帝齐寿。还有人在建新居时,用真品罗汉钱埋入土中或挂在房中以求世代平安、幸福、用十八个罗汉守家兴业等等。
三生石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见唐袁郊《甘泽谣·圆观》。
后人附会谓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
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三生石的由来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
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三生石上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解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出处:唐·袁郊《甘泽谣》:“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往相访,此生虽异性长存。”
同心锁
相传月老有一件宝物同心锁,相爱的男女只要被同心锁锁住就会永不分离!
如果恋人的爱情能够感动月老,他就会赐给恋人同心锁,让恋人从此生生世世永结同心。
相爱的恋人,只要在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结一把刻有双方姓名的同心锁,就能心心相犀,相爱到老。这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个虔诚的祈祷,更是一个永恒的承诺。
传说是美丽的,浪漫的故事却也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在美丽的太湖边,依然能够寻觅到同心锁的痕迹。
相爱的人将同心锁锁在锁桥上,期盼的是锁上自己一生一世的爱恋。同心锁将他们的名字刻于锁上,将两颗心紧紧的“锁”在锁桥上,期盼他们的爱情永恒不变,用这把同心锁见证他们最忠贞、最真诚的爱情。
有人说传说是不可信的,传说就是一个传说,同心锁只是人的愿望而已。掌控爱情的舵,其实握在人的手中。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善良的女孩和的忠厚的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的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的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的公子。婚期来临的时候,后生勇敢地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后人寻找它们的时候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的石锁。
这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个虔诚的祈愿,一个永恒不变的承诺。将一对相爱的恋人名字刻在锁上,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锁”在一起,默默无语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的爱的同心锁,锁上了,希望一辈子也不打开。
去过黄山的情侣们一定不会忘记买一把同心锁,锁在山上,然后一起把钥匙扔进深渊。
伉俪曾盟金石约,生死誓结同心锁。
中国结:情意相通。
“以结寓意,以结表情,结必有意,意必吉祥! ”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20 05:15 , Processed in 0.468474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