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4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花道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42 岁
10 两
0 条
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苏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30 18:0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字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你挽指做蝴蝶从窗框上飞起,飞过我指尖和眉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2 岁
10 两
0 条
86
沙发
 楼主| 苏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30 18:08: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你挽指做蝴蝶从窗框上飞起,飞过我指尖和眉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2 岁
10 两
0 条
86
板凳
 楼主| 苏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30 18:08:50 | 只看该作者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你挽指做蝴蝶从窗框上飞起,飞过我指尖和眉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2 岁
10 两
0 条
86
地板
 楼主| 苏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30 18:09:09 | 只看该作者
袖珍天地
我国自然景色丰富多彩,人们早就懂得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利用,「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名山大川之佳景处均有亭台、寺观,游人来此既可作宗教礼拜,又能观赏大自然的四时美景。历代宫苑、富宅都会聘请造园名匠,在花园里「堆石成山,引水为池。」仿造天然景物,再进一步地将天然景色「缩龙成寸」培植在盆景里。汉代墓道壁画有一作品——陶质圆盆内种栽六枝红花,盆下有方型几座,看来当时已甚流行盆栽摆设。在唐代章怀太子墓中壁画,有一侍从双手捧著盆景,盆景里有假山、小树及树上红色绿色的果子(附图),另有侍女手执鲜花,壁画生动地描绘出宫中「掌园」侍从的形象。王维是出色的诗人画家,也是个盆景爱好者,古籍载:「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倚石,累年弥盛。」始创于我国的盆景艺术,在千百年的发展下,成为一种独特的东方艺术。

古典插花
在佛教艺术传入我国以后,为盆栽造景和古典插花注入新的动力,佛殿中常有「供花」:以花皿盛载鲜花作供奉,称为皿花、堆花,在法会时常用鲜花瓣置于花□中作为「散花」,「天女散花」成为佛教艺术里浪漫的题材,再有用「瓶供」鲜花的形式,也就是现代的插花艺术了,「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花不萎。」从简单的瓶供,至花朵的布插及瓶花的保养,逐步形成古典的插花艺术。宋代流行「理念花」,用插花艺术来表现理学的哲理和审美观,「以理为表,以意为里。」另有禅房供花,以虚灵清雅布局取胜,而皇室官宅则会运用各式花器、花篮、布置各种艳丽花枝,成为「隆盛型」的大型盘花。明代边文进有一幅清供图,画梅、松、柏、山茶花、兰、水仙、灵芝、天竺子、红柿、如意,巧妙地布插在铜壶里,十种花材各有寓意,色彩是红白绿互衬,虚实相映,是一幅描绘隆盛型加理念型插花的佳作。明宣宗朱瞻基是中国美术史里极负盛名的艺术家,其设立的宣德画院,大力推动艺术发展,以恢复宋代画院的光辉,宣德朝不但创明代国势的高峰,更在绘画、铜器、瓷器、漆器都有辉煌的成就。他有画作「壶中富贵」画一只狸猫仰望上方铜卣中盛放的白牡丹,铜卣用撞色、撞水法,并渲染阴阳色,产生铜器的立体和质感。古代插花用的器皿,种类繁多,铜器、瓷器、瓦器、玉瓶、石瓶、花篮均是可选用的花器。花器的设计也各式各样,五孔的五岳朝天瓶、七孔花插及多达卅三个插筒的「占星盘」。插花艺术在宋代与烧香、点茶、挂画共列为「四艺」。当花开合时之际,举办大型花会,观者如潮,那热闹气氛可能与现时的花卉插花展览及年宵花市的盛况相若吧。

香赏酒赏
古时的文人雅仕将插花艺术分成不同欣赏层次,有香赏、曲赏、酒赏、茶赏,「酒尝新熟后,花赏半开时。」唐诗、元曲、宋词里有大量赏花醉歌之作,宋代欧阳修曾「插花百瓶,醉饮其间。」并有诗: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花开。」好一句「莫教一日不花开」,真是一个豪情柔怀的爱花之人也!酒宴赏花较合大型聚会,而插花燃香再加上一壶清茶则雅致得多了,五代韩熙载:「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古人将生活情调提升至最高境界,现时流行的插花及香薰,都承接古风,尤其是日本的花道,将唐宋风格再创新发展,形成庞大的插花艺术系统。」「四艺」中惟独「挂画」在香港是处于「式微」,一部分由西方习艺回港之人,嘲讽「绘画已死」,而香港的居所亦无太多空间布置挂画,加上多年来社会的美术资源绝大多数资助给所谓的「前卫艺术」活动,传统的书画爱好者需「自生自养」地维持创作,以求得到成绩。

岁朝清供
在插花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绘画产生了一种「清供」画,此种类似西方静物画的清供图,题材丰富:四季花木、菜蔬瓜果、奇石盆景、节庆摆设、儿童玩具、文房四宝、吉祥工艺、茶具书几,凡日常所见均能入画,画面大都以中置形式构图,在疏密聚散、高低虚实中求变化,或白描,或赋彩,各施各法。画的题材都有含意,特别是「岁朝清供图」,多会选画牡丹、梅、竹、水仙、石榴、佛手、寿石等来表达吉祥如意、富贵长寿之新春祝福,而「山家清供图」则以香炉、野蔬、茶具为主,观之令人宁心入禅。
宋代宣和博古图共有卅三卷,是用印拓及临描的方式绘制铜器钟鼎的大型画集,留给后世宝贵的艺术资料,清人任伯年所作「吉金清供图中铜器及铭文,是用拓印方法绘制,再画白梅、牡丹,花木的柔美与厚重的铜器,产生对比而统一的效果。清供图和博古图是中国绘画之中的特别类别,是新春佳节最合时应景的。

===你挽指做蝴蝶从窗框上飞起,飞过我指尖和眉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2 岁
10 两
0 条
86
5#
 楼主| 苏徊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30 18:09: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而且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你挽指做蝴蝶从窗框上飞起,飞过我指尖和眉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4 21:20 , Processed in 0.34515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