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81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古籍中的那些美丽的宝石(下)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44 岁
10 两
0 条
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内容源自互联网,侵删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10 谷物 +10 纹银 +2 收起 理由
沈陌 + 10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4 岁
10 两
0 条
59
沙发
 楼主| 宋行止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14 11:25:35 | 只看该作者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玳瑁(Shell)是一种有机宝石,成分: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硬度:2-3;特指玳瑁的背甲,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
很多文化中都有玳瑁工艺品的使用。汉代 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有记载:“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这段话的大意是赵国平原君使臣出使楚国时,为向春申君炫耀而头戴玳瑁簪身配镶有珠玉的佩剑,结果见到春申君的三千门客时,人人皆脚穿斗大珍珠镶嵌的鞋见客,这表明在中国的战国时期,玳瑁饰品已经是很普遍的男子饰品。在唐代,玳瑁曾用于制造钱币——开元通宝,出土于西安法门寺真身宝塔地下藏宫,非常宝贵,全世界仅有13枚。
玳瑁鳞片,质地晶莹剔透,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柔和明亮,用它做成的工艺饰品光彩夺目,宝气华盛,品位高贵典雅。在东方人眼中,玳瑁自古以来就是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象征,深得历代皇室贵族、富豪人家乃至广大民众的喜爱。唐代女皇武则天就曾使用过玳瑁手镯和耳环等;宋代人对玳瑁更是喜爱有加,曾仿照玳瑁壳的花纹和色泽,创烧出漂亮逼真的玳瑁斑黑釉瓷;明清时期,玳瑁制品的使用似乎更为普遍。上至宫中后妃所戴首饰,下至文人雅士的书房文玩,诸如小插屏、花瓶、香薰、笔筒、笔杆、印盒、眼镜盒、眼镜架,乃至歌伎舞女所用的手镯、扇子、脂粉盒等,均有用玳瑁制作者。[2]  虽然玳瑁器易蛀,在博物馆中仍能看到清代慈禧太后和嫔妃日常所用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遗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均很精美,为稀世珍宝,而故宫博物院中也收藏有一些玳瑁制作的工艺品。
玳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一。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对刘兰芝外貌的精彩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瑇瑁光”是讲述告别之景,繁钦《定情诗》中也提到“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谐音拆,有分离之意,而李白也曾写到“常嫌玳瑁孤”;沈佺期《独不见》描述了一个少妇思念夫君的心理活动,其中写到:“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变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诗词中也常以“玳瑁筵”(简称“玳筵”)一词来描述筵席的精美与豪华。

评分

参与人数 2铜钱 +15 谷物 +15 纹银 +4 收起 理由
宁律 + 5 + 5 + 2
沈陌 + 10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4 岁
10 两
0 条
59
板凳
 楼主| 宋行止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14 11:25:56 | 只看该作者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水晶(rock crystal),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SiO2,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粉色、紫色黄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黄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红兔毛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无色透明的二氧化硅结晶。属贵重矿石,时下与冰彩玉髓碧玺等并列纳入彩色宝石范畴,产量较少。古称“水玉”、“水精”。
引用《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主作紫微宫,饰以水晶。”《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玛瑙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艾青诗选>自序》:“凝思花露形状,喜爱水晶的素质。”
借指晶莹透明的物体。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 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
喻皎洁的月光。
洪升长生殿·偷曲》:“凉蟾正当高阁升,帘卷薰风映水晶。”清陈维崧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词:“犹记捉迷藏,水晶庭院凉。”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水玉、水精、水碧等。
水玉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 “ 千年之冰所化 ” 。唐代诗人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写道:“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 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 …… 多水玉 ”;“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 “ 水玉磊河” 。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 “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 ” 的质地。
水碧山海经》中,水晶又被称作水碧: “ 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 ,郭璞注:“ 亦水玉类 ”。这种称谓常被文人所引用,晋代郭景纯《璞江赋》道:“ 鬼,水碧潜 ” 。水晶又有人称它叫玉瑛。《符瑞图》载“ 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
水精。水晶为何称为水精?《广雅》有巧解:“ 水之精灵也”;李时珍则说:“ 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 ”。细加考究,此称还蕴含浓厚的宗教意味呢!水精一名,最初见于佛书,后汉支曜翻译的《具光明定意经》说:“ 其所行道,色如水精 ” 。
石英。《广雅》称水晶叫石英,色白如莹者又叫白。为附的异形字。司马相如《子虚赋》就有 “ 雌黄白” 之句。苏林解释:“ 白 ,白石英也 ”。
其它描述。《庶物异名疏》中说: “ 水精出大秦国,
一名黎难 ” 。结晶完整的水晶晶体,就如参差交错的马齿,所以人们又叫它马牙石。先民们最早用它研磨成眼镜片,因而送它一个眼镜石的绰号。水晶有通称,也有俗称。广州一带称水晶叫晶玉,又名鱼脑冻;江苏东海县山民发现水晶会 “ 窜火苗” ,于是给它起个放光石的俗名。世间一物多名,不足为奇,而像水晶拥有这么多的别称,实不多见。瞧,从水玉、水碧、白玉、玉瑛、水精石英、黎难、晶玉到菩萨石、马牙石、眼镜石、放光石、千年冰、高山冻、鱼脑冻等等,简直构成一部奇石鉴赏史。
诗缘
李商隐,杜牧,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呈大昌,辛弃疾,杨万里,吴文英,杨基,魏源等诗坛,词林大家都有歌吟水晶的佳篇传世。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诗句。
玉英,水玉都是水晶早期的别称。传说古时候赤松子曾服,以教神农并自己跳进火里焚烧自己登仙水晶,澄澈的机体,旷世的精灵。它蕴藏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流泻着宇宙里的雄浑之韵,凝聚着文明古国的文化情节。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会唱歌的石头更能激发墨客骚人纵情吟唱水晶。石头,水晶,成为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个歌吟不息的对象,催法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不朽诗篇。《山海经》《述异记》将水晶神化。《韩非子》,《太真外传》将水晶灵化。粗略统计,作为文化而言,历史上与水晶有关诗词有300篇,其中唐诗近百篇,宋词超百篇,金元明清至近代有百多篇。像屈原,司马相如,李白,杜甫,韦应物王建,罗维李去了昆仑山,连炎帝神农的小女儿亦照此法服水晶入火自烧追随他而去。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诗中“胜美玉”,“过冰清”,写出水晶的质地美,而“亦欲应时明”则描绘出水晶充满灵性的动态美,耐人寻味。罗维是有独特眼光,懂得水晶真谛,第一个称赞水晶超过美玉的伟大诗人。他的认识已被千年之后的科学理论所证实;以水晶为直接吟咏对象的诗篇还有:
诗中道出一段唐代由盛变衰的史实。玄宗末年,杨贵妃得宠,三姐妹并封为国夫人。他们养尊处优,奢华至极,仆人用水晶盘将珍馐佳肴端到宴席上,美人觉得没有口味,懒得动筷子。作为“诗圣”作为“史诗”,紫驼一段写饮食之精美,不空发议论,只尽情揭露事实,无一刺讥语,无一慨叹声,却使人于以外得之:此诗之善讽也。以史为鉴,这样的世道,这样的人物,国家不出“安史之乱”那样的大祸反倒不正常了。
当然,水晶与古人的缘分,今人也会在收藏的过程中感觉到些许。

评分

参与人数 2铜钱 +15 谷物 +15 纹银 +4 收起 理由
宁律 + 5 + 5 + 2
沈陌 + 10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4 岁
10 两
0 条
59
地板
 楼主| 宋行止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14 11:26:17 | 只看该作者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1]  。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中国对对珍珠的认识和利用亦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早在公元前4000年,珍珠就被列为贡品。相传黄帝时已发现产珍珠的黑蚌。夏禹在确定各地应上献的贡品时,就包括有南海的珍珠。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便用珍珠作为饰品,同时还出现了以贩卖珍珠为业的商人。据考证汉代的海南已盛产珍珠,有“珍珠崖郡”之说,并开始了开发利用广西合浦的珍珠,至今,广西合浦珍珠的闻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武帝的弄臣董偃在幼年时即与其母以贩卖珍珠为业,13岁时入汉武帝姑陶公主之家,后因能掌识珍珠而被汉武帝重用。宋代已发明养殖人工珍珠,并将其养珠法传到了日本;宋代对珍珠的利用亦史无前例,如在苏州发现的北宋珍珠舍利宝幢高达1.22米,其中的珍珠多达32000颗。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中国珍珠最高年产量约2.8万两(相当于437.5万克拉),除供皇室及达官、富豪享用外,亦曾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历史上的珍珠主要是官采官用,对老百姓中采珠用珠者限制甚严。清承明制,官府继续控制珍珠的开发和使用,并以高价收购。后、妃的冠、帽、头簪等都曾缀以大量珍珠。中国历代皇室使用珍珠最多者还是要推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仅她的殉葬物中就有大小珍珠33064粒,其中的金丝珠被上镶有八分的大珠100粒、三分珠304粒、六厘珠1200粒、米粒珠10500粒等。冠上有一粒大珍珠重4两,其它大小珍珠无数。由于珍珠是权力象征和高贵、财富的标志,千百年来,珍珠的光辉闪烁在帝王的皇冠、贵妇的装饰、佛像的宝座上。
就珠的品质与价值来说,中国古人也形成了自己的评判体系。
《南越志》认为,珍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左右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如倒置铁锅(覆釜)状的为“珰殊”,也是珍品;走珠、滑珠则是等外品。
《天工开物》认为,直径五分至一寸又五分的为“大品”,有光泽略呈镀金状的为“珰珠”,价值一粒千金。
《广东新语》则说,珰珠“大而稍扁”的“南珠之明珰”,等级仅次于径寸大珠,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其档次以重量来分,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泽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银仅四倒”,八百颗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值银十倒;一千颗重一两的称为“正千”,值银仅八倒。
由于珍珠具有高雅圣洁的品性,更由于其扑朔迷离的身世,在古代,珍珠被看成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中外皇帝王冠珠、权权珠、朝珠、龙袍珠、盔甲珠等,都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历史上,许多国家因此立法,使珍珠成为皇室成员的专利。统治者也为争夺珍珠资源而屡屡发动血腥战争。早在3700年前的商朝,珍珠与玳瑁便是贡品。国王汤的大臣曾建议制定“四方献令”:“正南……请令以珠玑(即珍珠)、玳瑁……为献。”
宗教界用珍珠唤起人们对信仰的忠诚。佛教中的“七宝”,其中就有珍珠,镶嵌在佛教圣物之上,接受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大英帝国女王的王冠镶有227粒珍珠,其中一颗产自于白蝶贝的珍珠直径达1.8厘米,据说是当年英殖民者从南中国海海域掠走的。俄罗斯女王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皇冠上镶有价值连城的大珍珠80粒。
据文献记载,慈禧时头上戴着一顶金冠,镶嵌着一颗从南洋进贡的鸡蛋大小的龙凤珠。可惜,此珠被军阀孙殿英盗墓掘走。据说送给了宋美玲乾隆的朝珠也是用108颗珍珠做成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10 谷物 +10 纹银 +2 收起 理由
沈陌 + 10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4 岁
10 两
0 条
59
5#
 楼主| 宋行止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14 11:26:36 | 只看该作者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是一种造岩矿物,呈现六方形的片状晶形。主要造岩矿物之一
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
《淮南子·墬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 苏轼 《濠州七绝·彭祖庙》: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五代 齐己 《再游匡山》诗: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晁补之 《千秋岁》词: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旋移缀水精。
陆游 《湖村春兴》诗:酒借鹅儿成浅色,鱼凭云母作修鳞。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镜水遶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毛滂 《玉楼春·立春日》词: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10 谷物 +10 纹银 +2 收起 理由
沈陌 + 10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44 岁
10 两
0 条
59
6#
 楼主| 宋行止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6-3-14 11:26:56 | 只看该作者
君知明日将离别, 赠妾琉璃夜明珠。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夜明珠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夜明珠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1] 据史籍记,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宋元明时,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破案,物归原主。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
有关描写夜明珠的诗句: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10 谷物 +10 纹银 +2 收起 理由
沈陌 + 10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4-29 05:22 , Processed in 0.344640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